小学时,流行抄歌词,在有限的那几首中,有这首《问情》。抄在红塑料皮的笔记本上,里面还有赵雅芝的粘贴画,她是观世音、是冯程程、是白娘子、是程淮秀。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岁月禁不起太长的等待/春花最爱向风中摇摆/黄沙偏要将痴和怨掩埋/一世的聪明情愿糊涂/一身的遭遇向谁诉/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繁华过后成一梦/海水永不干天也望不穿/红尘一笑和你共徘徊
似乎已经有了二十多年没听过,但歌词依旧那么熟悉,那么打动人。那个时候,校园里的男生喜欢学着郑少秋的样子,拿把扇子当兵器。那个时候,夏天很美,还理解不了红尘中一笑,和你共徘徊。
《戏说乾隆》中,“四爷”六下江南,每次都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扬州,它如今已建城2500余年,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要是问几月份过来合适,估计大多数人能想到李白脍炙人口的一句诗,“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四个字把这里繁花似锦、柳絮如烟的春天描述的恰如其分。
三月指农历三月,如今四月底刚好。不知有啥便来了,来了却发现刚刚好,如同这何园的一片窗。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上海, 手机, 摄影, 江苏, 足迹
一早北京出发,出差焦作,已记不得来了多少次,总希望是最后一次。最近开始看《人民的名义》,所以路上有些时间也容易打发,几级电视剧便到了。
晚上赶回郑州,一群当年的老熟人聚在巴奴火锅,大口喝酒,也着实尽兴。有刚做完手术没多久,一瘸一拐的;也有挺着大肚子,还有几个月便生的,一个没少,都来了,回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夹着一私莫名感动。胖子点菜时喊了一声,六份毛肚,心想至于么,后来才发现65元一份。
当年的一个小伙子,曾还有点90后杀马特感觉的,如今已经脱了少半头发,大脑门露了出来。叫了一男一女两个服务员进来给大家按年龄排序,他都排在70年代那档,这大概也成了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段子了。
转天,再奔南京参加会议,这个曾经生活过半年的地方,来得次数却不多。
因会议在周五晚上结束,而周日一早还要赶到上海,同事不愿折腾,索性就不回北京了。计划着把家人接来,周六在南京转转,一看日历,烟花三月下扬州,就这样了。
南京,明城墙、梧桐树、玄武湖、紫金山、夫子庙,是我最喜欢的几个城市。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江苏, 河南, 足迹
因机构申请,据说来自阿里巴巴,在公司今年特别受欢迎的魔鬼训练营在南京举办。江苏、浙江、上海、宁波四家分公司参加,我依旧以点评嘉宾的身份参与。
培训时间有四天三晚,分6组,每组7人,做1个话题。每天都是做展示、做点评、做绩效、做赋能,高强度、高压力,全程有还人对你和你小组的表现进行批评式点评,并以721的方式淘汰一人,几乎每天都要弄到凌晨三四点以后,转天八点多继续。
在身体到了极限,压力也到了极限的时候,我们很多人性格的本质才会展露出来,况且身边又都是一样身份、有着共同遭遇和共鸣的人,更加促进了这个过程。而这其中所看到的、激发出来的率真、执着、甚至感性,都是大家平时出于职业习惯而掩盖起来的优点或缺点;是大家在各种制约下,发现无力改变而逐渐隐藏放下的理想;是大家被身边社会环境影响而不想与众不同的惰性。
久了便是温水煮青蛙,训练营其实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自己。
四天三晚,有人一共只睡了五小时。当然,事外的人永远不知事内的人能有何所得。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江苏, 足迹
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补上上次出差的内容。那是十月底,到石家庄,2017年规划会。
工作上的事情很少在这个博客上说,大多也是出差提几句。对我做部门规划,写中心思想,或者其中几个重要举措最主要的影响,是那段时间关于母校的一个新闻:一个数学系的南开校友和他的妻子,同一级外国语学院的师姐,向南开捐了一个亿。
比这个数字更受欢迎的是他的发言:《南开:总有一种力量,让我勇往直前》。
里面有段话,摘录如下: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任何个体的技能优势,都可能淹没在命运的随机摆动之中。对于个体结果的追逐和执着,本质上都是单方面的妄想。所以,做事以价值观为初心,真正的“允公” ,不仅仅是道德上的“应然” ,也是现实意义上的“实然” 。
虽然,这不是工作规划里的话,却是能让人想起些什么的话。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江苏, 河北, 足迹
中国几千年帝制,在南京这个地盘上最风光的,莫过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刘伯温为其选取的陵墓地址,便在这紫金山上。而领导中国推翻帝制的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亦葬在此处。不知这二老若是地下有灵,会不会泯去恩仇,持手攀谈。
来南京,大多数人都不会错过中山陵、总统府这些景点,他们的名气也确实不小。但明孝陵,来得人真心不多,身边很多人似乎都会忽略它,紫金山天文台和中山陵,甚至灵谷寺,去的人都不在少数。
但它,却是南京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葬着朱元璋和马皇后,开创了明清两代五百余年的帝王陵寝格局,誉为“明清皇家第一陵”。是我第一次到南京时,除了城墙外,最想去的景点。
两个陵都是第二次来,再加上赶时间和腿痛,所以逛得并不仔细。但依稀记得最后,登上中山陵最高处,俯瞰蓝白朴素的碑亭,掩映在多彩的林木之中,其后是黄昏时刻的紫金山与南京。除了一种安静和亲切,竟然还依稀夹杂着种悲天怜悯的救世观。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世界文化遗产, 单反, 摄影, 旅游,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