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因中原王朝的茶叶和丝绸从此进入西域,而西域附近的玉石由此进入中原,故得“玉门”之名。
如今的景区主要分三个部分:小方盘城,即汉代玉门关遗址;大方盘城,原河仓城遗址;当谷燧,汉武帝在嘉峪关到玉门关之间修筑的长城遗迹。它们之间相离得很远,需要坐景区大巴,当谷燧和大方盘城之间有17公里。敦煌归酒泉,而酒泉是甘肃最大的地级市,即使放眼于全国,论大小它也能排进前十。若是再直观些对比的话,酒泉的面积比整个河北省还要大些,超了吉林、湖北、广东、贵州、江西、河南、山西等一众省份。所以,这里的景区都可以用大来形容,到这也只能自驾或包车。
和阳关一样,它同样有着两种身份:
一种是现存的遗迹,始建于汉,和阳关同属汉武帝设“四郡两关”中的“两关”,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基本是现存最完整的汉代土遗址。
另外它还是个文化符号。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因土壤贫瘠,水利难兴,成为农耕文明的极限边界和终点,是中原王朝的国门,哪怕是远征部队,到这也是官方保障的终点。王之涣作《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它是春风不到的边塞终点,是前路无人的渺茫;王昌龄作《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它是建功立业的象征,是誓死不归的家国情怀。岑参作《玉门关盖将军歌》: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它是戍边苦寒,是荒凉的象征;李白作《关山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它是极目天际,是遥远的象征。
去的地方越多越觉得诗词重要,它是一个集体的印迹,否则我们很难说明白玉门关的文化符号是什么。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世界文化遗产, 单反, 摄影, 甘肃, 足迹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在今甘肃境内,涉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个地市。因央视纪录片太深入人心,所以这一路脑中不停响起片头曲旋律。它是中原连通西域的重要通道,各种势力犬牙交错,历史大势是以汉为主,上演着中原农耕文明和西北游牧文明民族冲突与融合的大戏,相爱相杀几千年。
游牧文明首次深刻影响中原历史进程,应是攻入镐京杀周幽王、掳褒姒,灭了西周的“犬戎”,字面就被汉人史书带着贬义。秦建立后,始皇帝“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秦末,冒顿单于横空出世,汉人史书对他没什么好词,先是弑父戮弟妻群母,然后送马献妻示弱东胡,不过他最终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收复被蒙恬夺取的土地,达成匈奴历史上的鼎盛。不仅重回河套平原牧马,还两次羞辱了风头正旺、不可一世的汉高祖刘邦。一次是在山西大同白登山围了刘邦七日七夜,给了汉朝初期当头一棒和严重的心理创伤,以后只能靠着送自家公主和亲维护和平;另一次是在刘邦去世后,写信羞辱吕后,说你我都是单身,来一起过吧,奇耻大辱被史书记了千年。汉初没实力出这口恶气,哪怕是心狠手辣的吕后,也不得已回信“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出这口恶气的是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霍去病在河西大胜匈奴,始设四郡,迁民屯田,四郡城高墙深,有粮草、有军马、有长城。匈奴没了牧场,断了补给,无法联系西域、河湟,而汉能直通西域,不仅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还有了统一新疆的基础,甚至中原乱世时,成了避风港口,何其重要的一条走廊。
划出河西走廊这条线,让四郡成为绿洲的,是东西绵延八百公里,孕育出三千条冰川的祁连山。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手机, 摄影, 甘肃, 足迹
来承德本没有计划,很突然,所以这次都没有进避暑山庄。至于要去几座寺庙,也是随性。从普陀宗乘之庙出来,时间已经有点晚,但感觉离着须弥福寿之庙不远,走路也就十来分钟,于是便过来转转。
乾隆七十大寿的时候,邀请班禅来京。六世班禅从扎什伦布寺出发,用了一年时间到承德,乾隆大喜:朕今年已70岁,以如此高龄幸见喇嘛,甚慰朕怀。从此中土佛法弘扬可期,四海人民得歌升平。须弥福寿之庙便是仿扎什伦布寺而建,给六世班禅居住所用,故又称“班禅行宫”,那一年是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
次年,六世班禅在京感染天花,圆寂于西黄寺,享年42岁。
清廷有句话: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六世班禅进京,基本代表着西藏、新疆、蒙古这些边境的长期稳定,干戈不兴。所以,须弥福寿之庙便成了承德外八庙中的最后一座。从此宗教的力量在边疆流布,最终汇于承德的避暑山庄和这座座庙中。而皇帝们再来此,仅剩下缅怀和凭古。木兰围场狩猎之后,迎着夕阳余晖,给子孙辈们讲讲戎马一生的故事,或当年在普陀宗乘之庙内接见土尔扈特部东归首领渥巴锡的豪情。
山门,中式建筑风格,但白墙和盲窗,有了藏式韵味。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手机, 摄影, 河北
从普宁寺出来,打车几分钟,便到了普陀宗乘之庙。它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为国家5A级景区。
其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竣工,为庆祝乾隆六十大寿和其母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而建。因仿布达拉宫样式,又称“小布达拉宫”。“布达拉”和“普陀宗乘”均有“观音圣地”之意。
乾隆六十大寿这一年,还有件盛事,土尔扈特部东归。清初,蒙古分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分,漠西便是我们上篇文章所说的卫拉特蒙古,也是之前的瓦剌。土尔扈特部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在准噶尔部日益强大之下,担心自己有被兼并的危险,于是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和里海附近寻找牧场,并在这站稳了脚跟。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能在这放牧只因当时沙皇无暇,终究不会长久。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俄国与土耳其战争期间对土尔扈特部进行了强征,要求16岁以上青壮年全部参军,给了他们致命打击。不仅如此,俄国还要求土尔扈特部首领交出独子和三百个贵族子弟作质子,这最终促成了他们的东归之行。这是世界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民族迁徙,因要赶在严冬河流结冰之际出发,恶劣天气再加上追兵四伏,非常悲壮,出发时17万人,经8个月的万里行程后,仅剩6万余人回到新疆。
清政府在伊犁对民众进行了安置,乾隆帝自是高兴,给足了首领们待遇和封赐。接见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的地方,便是普陀宗乘之庙。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手机, 摄影, 河北, 足迹
承德,古称“热河”,为“一市连五省”之地,除了京津冀,还挨着辽宁和内蒙古。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在此修建避暑山庄,成为了清王朝第二政治中心。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皇承天德”,始称“承德”,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已被入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从北京到承德的高铁开通后,过来便方便多了。
我们常说承德外八庙,其实不限于八座。这里共有12座仿西藏、新疆等寺庙而建,供边疆少数民族贵族觐见皇帝时礼佛之用,其中有8座归清政府直接管理,又因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网上搜了一下名单,这12座寺庙包括:罗汉堂、广安寺、殊象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
第一站普宁寺,路过普佑寺,同为外八庙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是普宁寺的一个附属寺院。但因为上世纪64年雷击起火,绝大部分建筑损毁严重,仅存山门和几个配殿,目前封闭未开放。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手机, 摄影, 河北,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