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也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她短暂的一生里,虽然并未留下太多作品,但只一部《飘》便足以奠定了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这本书的名气足够大,英文为《Gone with the wind》,又名《乱世佳人》,到了如今才细细品读。
虽说是爱情故事,但真正打动人的却不仅仅是爱情。全书百万余字,从点点滴滴描绘,让人彻底融入其中,跟随着南北战争、跟随着时代巨轮、跟随着人物命运而悲喜相交。
名著里,是能看到我们自己的。
一场南北战争,毁掉的不仅仅是南方的种植园经济或黑奴制,还深刻改变了南方固有的价值观念、传统的文化生活,战争以最直接和最快的速度结束了一个时代,对南方人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要深远得多。甚至不少人会后悔没有飞蛾扑火般地投入战场,看似英勇地牺牲比成为历史弃儿,毫无尊严的留着空虚的皮囊要好。
而斯嘉丽是勇敢的,她凛然面对各种现实,成为了不畏生活的强者。是啊,今后五十年内,整个南方会不断有女人眼睛里带着凄苦的表情回首前尘,缅怀消失的时代、死去的男人,从心底里唤醒那些徒增伤感的记忆,怀着痛苦的自豪感忍受着贫困的煎熬,因为她们拥有这些记忆。但,斯嘉丽绝不回首。
阅读全文
图书
大部分畅销书在短短一两年,能高距消费排行榜,有些书甚至能每十秒就能卖出一本,畅销之高,令人咂舌。可流行的热潮一过,也许就变成了废纸一张,在读者的脑海、心灵上留不下任何痕迹。我们这些年所经历过的畅销书,大抵如此,火得快也灭的快,一瞬而失。
当然,有些书是可以一直畅销的,在中国的这份书单里,显然会有《红楼梦》的一席之地。它跨越了几个时代,跨越了百年,从手抄本到木刻活字本,再到石刻本,它不仅没有消退,反而随着时间而愈发影响深远。
蒋勋说,《红楼梦》最迷人的部分全在生活细节,并不是情节。
读久了会发现自己也在其中,有时候是林黛玉,喜欢孤独,有时候是薛宝钗,在意现实的成功,有时候是史湘云,直率天真,不计较细节。金陵十二钗,或许并不仅仅是十二个角色,她们更像是我们自己的十二种不同生命阶段的心境,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能找到适合自己不同阶段的形态。
一读再读,看到的人物就不再只是风光亮丽的主角,还有作者用极悲悯的笔法写出的贾瑞或薛蟠。他们沉溺在情欲中无法自拔,他们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他们或堕落,或沉沦。作者只是叙述,没有轻蔑或批判。所以我们才会在贾瑞或薛蟠身上发现自己的一面。一本让你不断看到自己的书,是值得阅读一生的书。
阅读全文
图书
华夏文库的佛教系列,还有几本没读,出差路上带着,这次是《白衣的智慧 弘法居士》。
居士,字面解释就是居家之士,古代指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含有隐士的味道。
东晋时期,居士是指那些上层有财富又信仰佛法的信众。后来,普通信众也开始称“居士”,比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到了如今,基本只有信佛的才成居士了。
比较有名的佛教居士,在书中做了些介绍:南朝的傅翕,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轼、张商英和黄庭坚。
我们比较熟悉的,比如王维,被称作诗佛。“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两首诗,佛家意境满满。
苏轼,是否信佛是有待论证的,但确实和佛有着不解之缘。我们比较熟悉的典故,是他曾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当他很自满的送给归宗寺的佛印禅师后,却被批了“放屁”两字。这可把苏轼气得够呛,马上从黄州过江,来到寺庙评理。结果却见门上贴着“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瞬间明白自己的意境差的还远,意境不是仅仅靠言辞的,大笑不已。
阅读全文
图书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福楼拜,生于1821年的法国鲁昂,其父亲是一位外科医生,职业和小说里的包法利一样。他在去世时给福楼拜留下了一笔丰厚遗产,医生在西方是个有地位、有吸引、也有钱的职业。
所以,福楼拜生活无忧,住在风光秀丽的塞纳河畔的一座别墅里。他终身未取,不过有过对年长自己十几岁的有夫之妇的初恋,有过柏拉图式的长久书信爱恋,有过一夜情等,丰富的感情经历和由此所带来的想象,使他沉溺于个人缔造的有些封闭的小世界里,成了他的创作源泉。
他终身写作,可能会有些厌世。我们所接触到的他的名著,其实仅《包法利夫人》一本。
读这本书,源于想了解一下当年在文学常识里时接触过的人物和作品,还有那个时代的法国的人文风情和社会风貌。这也是读完名著,找一下与之对应的电影的原因,会更有画面感。
先说下包法利查理吧,他不聪明,靠着死用功,学习也就永远接近中等而已。可母亲比较强势,三学年时不问他的想法,便要求退学,改为读医。毕业后,又觉得他需要一位有钱的太太,便找了个有钱的寡妇,四十五岁,干涸枯瘪,却有着一年1200法郎的收入。职业、婚姻、生活地点全是老包法利夫人包办,儿子的真实意愿并不重要。查理也不反抗,或没想过反抗,妈宝男性格注定了悲剧。
阅读全文
图书
这本书有多火,被翻译成100多种文字,销量4亿册,豆瓣评分9.1。到如今才读。
怎么定义一本书的好坏,因为它本身,还是它所引起的共鸣?如果共鸣仅是一个共通的话题呢?这些或许和书本身无关,若它只是个引子的话,那这本书算不算经典?
读了又读,远不如想象中或者期望中的好,甚至说远远不如。
作者是个法国人,名字是记不住的: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本身是个飞行员,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法国被德国打败的时候,流亡美国,开始了文学创作。《小王子》就是写于那个时期,创作于1942年,出版于1943年,此时他43岁。
一个小孩说,有一种车他最喜欢。于是大人们纷纷猜测,是奔驰、宝马、奥迪等等。结果小孩说,他最喜欢垃圾车,因为垃圾车来的时候,会有音乐。
其实不同经历、背景、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仅仅存在于小孩子和大人之间,还在小孩子之间、大人之间,这便是所谓的三观。本书中的故事和观点,很多便是出于此。
阅读全文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