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他1951年出生,那个年代出生的城里人,基本都是知青,而这已经是个久远的名词了。知青的书,如今再火起来的,不多。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到淮安是要到清晏园的,无他,一段历史。

  明清时期设总督,作为朝廷派驻地方的军政大员,一般分为两类:地方总督和专务总督。前者好理解,后者则主要包括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粮储总督等。
  漕运总督主要负责全国漕运,保障京城和军民粮食运输,因古代大件运输均以水路为主,所以类似于今天的交通部部长,只不过重点负责京杭大运河。且下设督粮道,还负责漕粮的缴纳、存储、押运等相关事务,因在运河边,所以管着鲁、豫、苏、徽、赣、浙、鄂、湘等八个产粮大省,除这八个地区之外的粮务,才归地方自行管理。河运总督则统管全国的河道治理,类似于今天的水利部部长,只不过重点管辖黄河、淮河流域。和漕运不同,他的重点在河务,也就是河道的疏浚、提防、水患治理等工作。这两个自明代开始设置,清朝沿袭旧制,时有分合。前者的遗迹在总督漕运部院,后者的遗迹在总督河道部院。“部”一般指兵部、“院”一般指都察院,“部院”指同时具有军队、监察职能,类似于巡抚,但不管民政。

  明朝,河道总督的治所原在山东济宁,主要管理黄河事务。黄河夺淮入海后,山东段的事不多,所以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治所迁至了淮安。后来发现两头忙不过来,便始设一正一副两职,正职为江南河道总督,负责江苏、安徽地段;副职为河东河道总督,负责山东、河南地段。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淮安的历史,先以名人故居的游览为线,然后再看它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有代表的是府署政治和漕运经济。

  淮安府府署和南阳府署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前者始建于南宋,毁于元末战火,现存建筑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修建,并一直沿用至清末,至今已有650年历史,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府级官衙建筑群。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4A级景区。
  全国明清时期的府级行政机构约200处,仅保存了这两座遗迹,属实不易,也足见其稀缺性。

  淮安府因地处漕运咽喉地带,管辖范围涵盖盐务、漕运、司法、民政等,被誉为“天下九府之一”,后随着清末的漕运衰落而荒废。天下九府并非特指某一个时期,而是明清两朝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较大的地区,包括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开封府、西安府、杭州府、苏州府、太原府、成都府、淮安府。

  如今其与主管全国明清时期管理漕运的惟一机构淮安总督漕运部院,以及始建于北宋,现存清代所建的镇淮楼同在古淮安城的中轴线上,可以一同参观。

  先过仪门,门口几株梧桐。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淮安还有一位名人,周恩来。周总理可以说是完人的,几乎能得到国人一致的好评,气质周正,浓眉俊朗,不仅被称作“民国四大美男”,还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国内外均认可的儒雅君子,“他是最得民心的中国共产党员”。是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是我国的开国元勋。
  作为南开最著名的校友,到淮安不来看看周总理的故居,说不过去。

  周总理原籍绍兴,出生在淮安,并在这里长大,直到12岁离开。可惜,自离开之后便再未回来看看。抗战时期忙,建国后的政治形势,更没有给他休闲时间,总理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个国家,鞠躬尽瘁。
  现存的故居是他生长的地方,基本上维持原貌,主要建筑仍是咸丰至光绪年间所建的、总理当年居住的宅院。如今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5A级景区。门口很多党员的活动,也有不少学生。

  周总理在世的时候,不希望搞个人崇拜,曾经做出过明确指示:1、不准让人去参观;2、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3、房子坏了不准维修。总理是没有打算留个故居让后人参观的。可惜,在总理去世后的第二年,当地政府便根据民意着手整修故居,成了今之面貌。
  “周恩来同志故居”的匾额由邓小平亲自题写。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中国目前一共14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是我来过的第100个,是个整数。

  淮安的存在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地处南北交接带,名字很多人听说过,但关于它的历史,大多数国人并不熟悉。这次过来后,个人总结一下,可以从两方面看。
  一是地理上,它境内有三条河,淮河、大运河、黄河。因为后者并非长期存在,所以前两者更为重要。它的历史,也常和这几条河有关。在京杭大运河开凿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夫差便曾在淮安境内开凿了邗沟,联系起长江和淮河,以便北上伐齐。古代开凿运河和现今修建高速公路的需求是一致的,运兵和运粮。有了京杭大运河后,因其处于运河与淮河的交界处,故曾为漕运枢纽,也曾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淮安设漕运总督,品级一版从一品或正二品,负责管理全国的漕运事务。
  二是人文上,这次来淮安,去了几个名人的文物遗迹,便一并串起了淮安的主要历史:韩信、梁红玉、吴承恩、周恩来。后面分开介绍。

  首站河下古镇,处邗沟和淮河交汇处,因地势低于周边区域,取“河下”之名,距今已2500年历史。又因其为漕运枢纽和盐业集散中心,货物于此处下船转陆运,民间也以“河下”称呼,久而久之成为正式地名。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