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罗小黑战记2/The Legend of Hei 2(中国·2025)
  导演:木头、顾杰 编剧:木头、顾杰、彭可欣、风息

  1、目前出场的几个人物,无限、师姐、哪吒、小黑,都特点鲜明,讨人喜欢。玩多了游戏、看惯了动画,原来女性角色是可以不穿短裙高开叉,不必须蜂腰肥臀挤乳沟的,工装衣裤低马尾的师姐很飒。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继续看瓷器展览,是大名鼎鼎的青花瓷,单就陶瓷本身来讲,它的影响有多大?
  这是我在广西自治区博物馆的瓷器展里,先看以釉色分类的瓷器,再走到了青花瓷面前,猛然间感悟到的。它其实让陶瓷的审美艺术发生了巨大转变,使人们关注的重心由釉质之美转向了绘画之美,并使透明釉代替彩釉成为主流,逐渐沦为实现这种新美学思想的不被关注的载体。青花瓷出现前,陶瓷艺术的巅峰在宋,而核心审美是釉质本身,不论色彩还是开片;可青花瓷之后,上面可以绘画了,有人物故事、山水田园、花鸟鱼虫,其叙事性和色彩度都有了质的飞跃,着色剂和其所呈现的图像成了焦点,釉质变成了一张画布或贴膜。
  不过单色釉在民窑依旧大行其道,而且开始为明清皇家服务,红色釉用来祭天,黄色釉成为帝王专属。皇家不差钱,反而成就了工匠们去追求极致技术和审美,均发展到了更高层面,郎窑红、豇豆红都是其代表。

  瓷器成了画布后,有了一个新名称:彩绘瓷,或简称“彩瓷”。
  基于彩和釉的关系,可以分为釉下彩,比如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它是胎上绘画,覆上透明釉,然后高温一次烧制而成;釉上彩,比如五彩、粉彩、珐琅等,它是先施釉烧制,然后在釉上绘画,再低温二次烧制而成;釉中彩,主要是斗彩,它是将前两者结合,釉下青花,然后釉上五彩填色,低温二次烧制而成。

  青花瓷的钴料烧制后呈蓝色,故得名。初创于唐,历代不衰,这件是清代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螭耳尊。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好东西


  片名:好东西/Her Story(中国·2024)
  导演:邵艺辉 主演:宋佳、钟楚曦、曾慕梅、章宇、赵又廷、任彬

  1、因为在刚刚过去的金鸡奖中,《好东西》被评选为最佳故事片,宋佳和钟楚曦又凭借在本片中的表演,分别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所以在这个找不到电影看的时候,正好看一看。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中国的众多博物馆,基本上都是青铜器、瓷器、陶器做主角。以往瓷器也了解了不少,但按照釉色成体系进行分类展示的不多,广西自治区博物馆这个做得很好,很直观。正好所学专业是化学,又学到了不少知识。
  《周易》讲“制器尚象”,古人云“以物载道”,从素雅的青釉到华丽彩釉,千光万象的釉彩中所蕴含的文化容量使瓷器从使用器具变成最代表中国审美的文化符号之一。

  釉色大体可分为青釉、白釉、黑釉、颜色釉几类,其颜色差异的核心是金属成分,不同金属呈现不同颜色,甚至在不同温度、氧化还原条件、升降温速度差异下,同一种金属的不同化合价、不同化合物、不同结晶状态,所呈现出的颜色也有差异,常见的金属是铁和铜,也有锰钴铅等。

  唐代及以前,关键词“南青北白”。南方以“千峰翠色”的越窑青瓷为主,北方以“类银类雪”的刑窑白瓷为主。至宋代,老祖宗审美达到巅峰,汝哥官定钧中,除定窑以带暖黄的白釉为主,钧窑以窑变釉为主外,其他均是青瓷。而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龙泉窑,更是以青翠欲滴的梅子青和淡雅柔波的粉青将青瓷的釉色之美推向了极致。当然,还有因斗茶而备受推崇的建窑黑釉。元代,随着对各种色彩掌控技艺的发展,致使其他颜色釉在元明清大爆发,但也因景德镇的青花瓷大放异彩,釉色逐渐退位着色剂,仅剩透明釉继续当着配角。

  釉之集大成者,是青釉,巅峰是粉青和梅子青。下图左右分别是宋代龙泉窑的青釉和粉青釉五管瓶,对比感受下粉青釉的淡雅玉质感。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片名:聊斋·兰若寺/Curious Tales of a Temple(中国·2025)
  导演:崔月梅、刘源、谢君伟、邹靖、黄鹤宇、刘一林 编剧:沈君乐、张雪杰 出品:追光动画

  1、追光的画面不用怀疑,不论《崂山道士》的毛绒质感、《鲁公女》的田园风景,还是《莲花公主》的亮丽萌新风,《画皮》的做旧国画风,《聂小倩》的暗色民国风,都足够惊艳。只不过女性人物虽然都挺美,但少了像宝青坊主双面狐妖那种有特色和识别度的人物。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