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寺,在南京呆过半年,当时就一直想来,觉得远,懒得走,结果拖到了回京,便越来越远。本次秋天来到南京,只安排了一个景点,便是这,希望能碰上些早红的叶子,也找点秋意。
栖霞寺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曾是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中心,和鸡鸣寺、定山寺齐名,还是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
唐时,曾名“功德寺”,盛极一时,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网上所说的“四大名刹”,便是指此。鉴真和尚东渡时,还曾于此停留。清朝,乾隆五次南巡,俱设行宫于栖霞,但在末年,毁于和太平军的战火,而后衰落。
栖霞寺所在为栖霞山,又名“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和香山、岳麓山、天平山并称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所以如今的栖霞寺,更为有名的是红叶,是秋景。只不过我们来的时候,被告知山上施工,仅寺庙区部分开放,门票倒是便宜了不少,10元一张,老人票5元。
当然,栖霞山除了寺庙,还有很多可玩之处,“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声誉足以说明,现已经成了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可惜这次因施工而无缘了。
哼哈殿,两侧道路是梧桐,上有匾,据称是乾隆御笔:摄山栖霞寺。当然,这自然不是原匾。
过哼哈殿,有小路,到明镜湖,枫叶没有红,景色一般。
当然,总是会有些早红的,供一众只有国庆有时间的人们或端着长枪大炮或高举着自拍杆挤满在一两棵树下,发到朋友圈待赞,似乎已层林尽染。
之后有唐代石碑,是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李治在上元三年(公元767年)所立,名《明征君碑》。相传为李治撰文,书法家高正臣所书,用来纪念明僧绍舍宅建寺之功。
两个说明,明僧绍是个人名,不是明僧叫绍。
其次,上元三年不是唐高宗即位的第三年,是他用了14个年号中的一个,而他老婆武则天用了17个年号,夫妻二人加起来占了唐朝总年号的将近一半,这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年号最多的两个皇帝了,任性夫妻组合。在这之前,唐朝的李渊和李世民都是从一而终,李世民在位23年,始终用“贞观”一个年号。
另外,武则天还用了四个字的年号: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皇帝虽然可以任性,但还是要守点规矩的,这给大家惹来很多麻烦。最长的还算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对了,中国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设立,在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是年号之意,“建元”之名很霸气,之后改年号便称之为“改元”,也有皇帝登基不改元的,但不多,都是不大有作为的。
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要求:皇帝不封禅,不受尊号,不受祥瑞。不封禅,即使皇帝路过泰山,也只是祭祀,无需再用封禅这种行为来强调皇权的权威和正统,更强调自身品质和天下经营,已有了足够自信。不受尊号,那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尊称了,几十个字也挺吓人,谁记得住。乾隆那么好大喜功,不论“十全老人”,还是“古稀天子”,也都是自娱自乐,而非正式称号。不受祥瑞,那免了见个彩虹、碰个石头或者白化动物,都要搞个仪式昭告天下了,曰其祥瑞了。深层反应的,是皇权制度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已不再需要这些来强化了。
明清两朝,基本都是一个年号而终的“一世一元”制,除了明英宗和清太宗各有两个外,前者朱祁镇是因为再就业重新登基,情有可原;后者皇太极是清朝开国皇帝,之前的“天聪”只能算是汗号,后面的“崇德”是建立大清后改的。有云:乱主年年改号,穷士日日更名。
天王殿内是弥勒佛,过其后是毗卢宝殿。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名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法;报身名卢舍那佛,代表佛果;应身名释迦牟尼佛,代表佛呈现出的各种化身。看殿名便知,里面是法身像。
再往后的寺庙,都在装修,不得进。便右转,去看舍利塔。
它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七级八面,高约15米,至今已经1400余年。当年隋文帝将一袋舍利分送天下八十三州,并命各地造塔置之,栖霞寺之塔居于榜首,何其辉煌。它目前为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该是寺庙里最为重要的古建筑。
千佛岩,另一名胜,有“江南云冈”美誉,是我国唯一的南朝时期石窟。
据记载,为明僧绍之子,首先在这里开凿了三圣殿石窟,内有无量佛和观音菩萨、势至菩萨。之后,王公贵族,多来此开凿佛像,合计南朝佛龛294座,佛像515尊。之后的唐宋元明,也有陆续开凿,合计佛像到了700余尊,故称“千佛岩”,似乎是江南唯一的石窟造像群。
佛像被毁严重,大多佛头不见。若论精美和震撼,比起云冈石窟,则远远不足,难望其项背的。
虽然庙内的建筑挺新,但这瓦当和滴水还算精致,细看斗拱也不错。
沥沥小雨,绿叶逗青瓦,拼得一首诗:待你一袭袈裟,可许相思放下,梦里忆念从前,无奈青灯古刹。
等你老了,我若不见,可许青灯古刹伴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