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镇江“京口三山”之一。

  总觉得北固山、北固亭这些词在记忆深处的某个地方停留过。到了此地方恍然大悟,原来是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京口即镇江,北固亭即本次登山所见。辛弃疾写这首词时已66岁,任镇江知府,守京口水路要道,那是南宋准备北伐的日子。词上阙是怀古,先孙权再夸刘裕,下阕是道今,先贬元嘉帝,后说自己志向。

  孙权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镇江建铁瓮城,并迁都于此,虽称“京城”,但当时还未称帝。同年曹军南下,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力的基础,故镇江被称为东吴的王兴之地。
  不过,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孙权迁都镇江那年发生的刘备招亲。背景是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刘备迎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但《三国演义》将其演绎得更有故事性,说周瑜定下美人计,让刘备过江,准备扣为人质,逼其还荆州。结果被诸葛亮识破,遂将计就计,一边派赵云过江保护,一边授锦囊说服孙权之母吴国太到甘露寺相看。“方面大耳,猿臂过膝,一副天子相”的刘备被丈母娘一眼相中,表示甚合心意,生米煮成熟饭,入了洞房。
  野史里,刘备和孙尚香关系不错,夷陵之战后误传刘备阵亡,孙夫人望西痛哭后,在北固山投江自尽。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去了“一渡”,再访“三山”。

  首先至焦山,相对另外两座,它的名气稍逊些。其原为江中一岛,故有“江中浮玉”之名,也曾因此得名“浮玉山”。后因长江水道北移,导致江已移至山北,而此处留金山湖,所以依旧四面环水。古时登焦山需要轮渡,明清时只有寺院的渡船和渔民往来。到了民国时期,没有渡船仍不能前往。2016年才有了桥,并建了景区东门,车人可行。当然,如今依旧有轮渡可至,就是时间比较久。
  镇江的三山中,北固山一直没有被江包围,而金山和焦山都曾位于江中,因金山在西,故曾名“西浮玉山”,焦山在东,曾名“东浮玉山”,遥相呼应。

  焦山,据称原名“樵山”,因处江心时,唯有樵夫于其上,故得名。至东汉,隐士焦光藏于此,皇帝三下诏书请其下山而不至,反而名声大震,樵山也因此得名焦山。至于焦光有什么过人之处,没有查到。但这种故事,被历代追捧后,加之两千多年时间的跨度,一并增加了焦光的名士光环。

  焦山如今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5A级景区,但游人稀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一直没来过镇江,碰上个周末,便来了。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国时期曾做过江苏省会。三国时曾名“京口”,后因处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这相当于古代南北方交通大动脉的十字路口,稳定时是经济中心,战争时属交通要塞,地位不言而喻。这里走出了不少名人,米芾、沈括、萧统、刘裕等,都出生于此。

  镇江的城市很美,有山有水有古建,山清水秀、建筑隽秀,街道干净、小吃不少,有着典型的北方人对江南城市的想象。而且景点也比较集中,可以概括为“三山一渡,一眼千年”。
  “三山”包括金山、北固山、焦山,金山最有名的是金山寺,白娘子的水漫金山就是这里。北固山除了辛弃疾的千古名篇,还有刘备甘露寺招亲的传说。而焦山,则有疑似王羲之《瘗鹤铭》的传说和米芾的传闻。

  “一渡”,便是西津渡了,首先到了这里。
  西津渡是古时重要渡口,始建于三国时期,唐时因正位于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成为南北漕运枢纽和商贸集散地,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后因长江航道北移,渡口功能逐渐弱化,但一些文物古迹得以留存,成了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让这名声大震的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就是镇江,“瓜州”便是扬州,“一水”指长江,“钟山”是南京。

  西津渡古街。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出差,先到郑州、商丘,然后奔南京。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其地便是在今之商丘。商汤出生于此,带领商部落推翻夏,建立商朝后,国都商丘。几百年后,周朝建立,封纣王之兄微子启于故都商丘,并建立宋国,以奉商朝祭祀。这慢慢成了以后中国诸多王朝所遵守的规矩,不对前任赶尽杀绝,也是给自己的后代留条活路。再其后,赵匡胤建国,因其任节度使的地方在商丘,故国家也取名为“宋”。

  出差的时候,电影《长安三万里》正火,梁园在电影里被提起了多次,也在商丘。早在西汉,汉文帝之子梁孝王刘武,被封商丘,并建立梁国,在此建了规模宏大的花园,即“梁园”。七国之乱时,刘武能守住底线,并协助汉廷成功平叛,所获殊荣不少。其好揽才,又大兴土木宫苑,所以一时文人聚集于此,盛况空前。

  到唐代,很多大文豪也到过此处,李白更是在此住了十多年,并留下了《梁园吟》: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枚”是枚乘,“马”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当年恋恋不舍的离开之时,还留下了“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之句。

  到商丘时间很短,中午在日月湖边吃饭。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徐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非只有两汉。这里还有几位名人,串起了它的历史。

  彭祖,为彭氏部落首领,尧时于此建立彭国,又名“大彭国”,是江苏境内最早的城邑。曾为夏朝属国,参与平定西河叛乱,商时又参与平定其他叛乱,后被商王武丁灭国。存在约800年,故徐州又名“彭城”。
  相传彭祖活了800岁,后成仙,擅房中术,又被称为中国养生学和性文化的开山鼻祖。传说里他带领族人移居闽北,和两子开山挖河,疏浚洪水,堆土成了武夷山,而挖出的河,便是九畹溪。

  刘邦,出生于丰县,曾因任沛县泗水亭长而被称“沛公”,丰县、沛县均在徐州。
  项羽,出生于江苏宿迁,时属徐州。推翻秦朝后自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之徐州。项羽放弃秦朝都城而选择此处,古往今来饱受诟病,流传下来一个成语,衣锦还乡:“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孙权,出生于此,时孙坚正在邳县任县丞,在今之徐州。孙权和徐州交集不多,那时期任徐州牧的为陶谦,为了讨好曹操而派人护送路过此处的曹父曹嵩,结果手下人因贪恋钱财而杀了曹嵩,与曹操结下恩怨。曹操为父报仇发兵徐州时,陶谦无力应对,便请刘备来救,退了曹兵后有了“三让徐州”,成为演义经典和京剧名段。
  刘备在徐州曾驻军的小沛,就是刘邦任泗水亭长的沛县。这是云龙山脚的刘备泉。

XGS_5626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