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春节回来,便出差一轮:广西、湖南、江西、内蒙古。

  一路基本没有照片,有这么一张。
  呼和浩特是挨着黄河的,是的,正处在黄河“几”字的右上角。那个地方有个好听的名字:云中。在呼和浩特的西南,延伸到黄河边。
  在这里,发源于阴山的荒于水(今大黑河)、武泉水(今小黑河),南面还有白渠水(今宝贝河)流经平原入黄河,地势乎坦,水草丰美,宜农宜牧,当然也成了训练骑兵和放牧战马的好地方。

  当年赵武灵王开拓北面疆域,扩展疆域到河套边沿。在这片新开拓的土地上设置了云中、雁门和代郡。也有一说,更浪漫些,也让这里的历史又提前了些,说是战国时期的赵武侯见一群天鹅在云中盘旋,便根据其指引寻到此处建城,并以此命名为云中城。
  公元前234年(秦始皇十三年),秦国在此设立了云中郡,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

  晨醒,窗外一轮冷月。因此地古属并州,故想起了“并州如水”四字,倒也能带着些寒意。
  那出自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并州的刀剪很有名,宋徽宗和李师师都在用。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国人自古至今,都喜欢在水边修建高大的楼阁,但数千年留存至今的,均以文而名。
  让岳阳楼名垂千史的也不是它的建筑,而是《岳阳楼记》,精神远高于物质是中国文化中难能可贵的。

  在岳阳楼留下文字的人很多,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几千年中数一数二的人物悉数到场,然最终居首者的却是范仲淹,不巧的是,他还没来过此处。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这个谥号是中国古代文官的最高追求,虽然唐宋元明清各朝均有,但皇帝一般不轻易给,文臣一般也不服,所以凤毛麟角。宋朝9人、元朝5人、明朝4人、清朝8人,这可远比皇帝少得多。若再加上晋唐时期与之对应的“文贞”谥号,这两千年里平均60年才出一人,可见其珍贵。中国经常一件事延续千年,即使换了朝代改了姓,甚至元清这种换了民族,也有不变的,这真好。

  超出很多人认知,范仲淹不仅文章写得好,还是个带兵打仗的好手,尤其在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表现亮眼,战事稍平后得到升迁,却因发动“庆历新政”改革失败被贬。写《岳阳楼记》时,他刚被贬邓州几个月,而滕子京被贬岳州刚一年余。这种情境下说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当然是天下之人,何等崇高!说出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何等胸怀!说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等气度!

  所以,此楼以此文而名,盖过了两千年来的每个人。

XGS_8199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梦泽,又称“云梦大泽”,一个略带神秘和壮阔的词,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它究竟在哪,历来有争议。
  一是江北说,认为它是长江北侧,和汉江间的部分,以襄阳、荆州、武汉、岳阳为四顶点相连的区域,这种说法占主流。二是跨江说,取《汉阳志》载:”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较第一个说法增加了洞庭湖区域。

  梦,楚国方言“湖泽”之意。秦汉之前,这里是一片连绵不断的湖泊,长江至此是漫流状态,江湖不分。至魏晋,人口增加,受泥沙沉积和围垸造田影响,江北大面积湖泊基本消失,成了星罗棋布的湖沼,现在稍大点的湖仅剩下了洪湖和长湖。江北湖面消失的同时,长江水分流至洞庭,所以唐宋始有“八百里洞庭”之说。
  明嘉靖时,奉行“舍南救北”治洪方针,在长江荆州段北岸建成万安大堤,有了富庶的江汉平原,湖广熟而天下足。此后长江决堤只往南,南方受难的同时,洞庭湖却迎来了鼎盛,清时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湖。
  近一百年,洞庭湖又从鼎盛时期的6000平方公里萎缩到如今不足3000平方公里,成了位鄱阳湖之后的第二大湖。当然,若论吞吐水量,则是鄱阳湖的3倍、太湖的10倍,仍居长江流域首位。

  湖边有座城,古称“巴陵”,又名“岳州”,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位于天岳幕阜山之南而名“岳阳”。
  其建城已有2500余年,是今年国庆的目的地之一,这是登圣安寺远眺岳阳市之景。

XGS_8066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一个名气不大的古城,但为湘楚苗地的边陲重镇,所以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
  建制于汉,唐更名“黔江”,并以“龙标”名,宋复置“黔江”,后又称“黔阳”,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所以它的宣传语上,称比丽江早1400年,比凤凰早900年。但这个时间,并非现存古城建筑的时间,有偷巧之嫌。
  吸引我们耽误一天时间,绕路来此的原因有二:其一,这里的古建筑保存相对完好,属于全国范围内明清建筑保存较完整的古镇之一。其二,因为王昌龄。

  王昌龄,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进士及第,唐朝的进士很难,何况还是一甲。在国内妇孺皆知,人称“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关于到底是“诗家天子”还是“诗家夫子”,自古向有争议,宋时刘克庄在《后村诗话新集》云“以昌龄为诗天子,其尊之如此”。但现考证应为“形讹”,称仙称圣都还好,称“天子”可是古代之大忌,有僭越之嫌。
  他被称为边塞诗人,一首《出塞》被称为唐代的“七绝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还有一首我们熟知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但很多人却记不住诗的名字《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在黔阳古城,时黔阳名“龙标”,王昌龄被贬此处任龙标尉。
  芙蓉楼,一色的青瓦屋面,飞檐卷垛,一周的青翠相映,素雅秀庄。

XGS_7966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沈从文的名气足够大,到妇孺皆知,但被认可度又不那么高。民国时期,一群教授云集西南联大,大家都有月薪,高低也就成了敏感话题,沈从文拿了360块钱。这下气坏了沈从文的老师刘文典,他在课堂上公开炮轰:“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至于沈从文,连4毛钱可都不该给他”。民国时期,不懂国学,小学毕业的沈从文只能写白话小说,处于鄙视链的底端。

  沈从文是凤凰人,故居于此,墓地于此,《边城》的故事也发生于此。然而,他一生并没有太多被认可和重视。1988年去世时,国内却几乎无人知晓,哪怕那个时候,他已两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被冷落一生的他,是到了21世纪才逐步走红的,即使如此,所被人熟知的,也无非一本《边城》和一段师生恋。当然,不排除凤凰古城在2001年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出于旅游需要,官方也努力了些。

  凤凰,因旁边山形而得名,元明时期为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建为砖城,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又利用红砂条石砌成石城,并开设四门。
  现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下图江边的是北门,已有三百年历史。

XGS_7713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