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有西线和东线两条路,而西线行程相对丰富,文化遗址有玉门关和阳关,自然景观有雅丹地貌,都是比较有特色的,有别于中原地区。上次来,还仅仅是看看雅丹地貌,这次景区便已经有了欣赏大漠落日与星空的安排。因为这边天黑的晚,连景区观光车的营业时间都调整到了九点,这营业时长在全国也算长的了。
雅丹一词来源于维吾尔语,本意是陡峭的小山包。
它是一种风蚀地貌,一般存在于极端干旱、持续强风、缺乏植被、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严重的地区。它的基础条件,得先有个干旱的古湖泊或者河流沉积而成的砂泥岩层,然后再受地质运动进行抬升,使得裸露地表的部分经过物理风化而形成垂直裂隙,最后是持续定向的强风携带着砂粒沿着裂隙不断侵蚀,逐渐形成沟槽,也就是风蚀谷,雅丹地貌基本就形成了。这些风蚀谷的走向和主风向保持一致,大部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坍塌,有些比较坚硬的会成为孤立的凸起,有些还能成为独特的造型,不过三分靠看,七分靠想。
在中国,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四个省区。新疆主要在罗布泊、克拉玛依、哈密;内蒙古主要在阿拉善;青海主要在柴达木;甘肃主要在敦煌。
因为风大,且特殊地貌形成的风道,导致晚上听起来鬼哭狼嚎似的,再加上独特外形,行走其间就像到了阴曹地府,故国内这些雅丹地貌景区都被称作“魔鬼城”,这又叫“敦煌魔鬼城”。它紧邻着罗布泊,是古疏勒河与党项河的交汇地带,后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导致古湖盆地裸露地表,被风蚀而成。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单反, 摄影, 甘肃, 足迹
玉门关,因中原王朝的茶叶和丝绸从此进入西域,而西域附近的玉石由此进入中原,故得“玉门”之名。
如今的景区主要分三个部分:小方盘城,即汉代玉门关遗址;大方盘城,原河仓城遗址;当谷燧,汉武帝在嘉峪关到玉门关之间修筑的长城遗迹。它们之间相离得很远,需要坐景区大巴,当谷燧和大方盘城之间有17公里。敦煌归酒泉,而酒泉是甘肃最大的地级市,即使放眼于全国,论大小它也能排进前十。若是再直观些对比的话,酒泉的面积比整个河北省还要大些,超了吉林、湖北、广东、贵州、江西、河南、山西等一众省份。所以,这里的景区都可以用大来形容,到这也只能自驾或包车。
和阳关一样,它同样有着两种身份:
一种是现存的遗迹,始建于汉,和阳关同属汉武帝设“四郡两关”中的“两关”,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基本是现存最完整的汉代土遗址。
另外它还是个文化符号。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因土壤贫瘠,水利难兴,成为农耕文明的极限边界和终点,是中原王朝的国门,哪怕是远征部队,到这也是官方保障的终点。王之涣作《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它是春风不到的边塞终点,是前路无人的渺茫;王昌龄作《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它是建功立业的象征,是誓死不归的家国情怀。岑参作《玉门关盖将军歌》: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它是戍边苦寒,是荒凉的象征;李白作《关山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它是极目天际,是遥远的象征。
去的地方越多越觉得诗词重要,它是一个集体的印迹,否则我们很难说明白玉门关的文化符号是什么。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世界文化遗产, 单反, 摄影, 甘肃, 足迹
河西走廊最西端是敦煌,汉时为汉王朝最西的领土,丝绸之路至此分成了两条,一条经玉门关往北,到车师、昌吉,也就是如今的吐鲁番、乌鲁木齐一带,继续西行可到李白的老家碎叶城;另一条经阳关往南到楼兰,然后分克拉玛干沙漠南北两条路,北面是龟兹、大宛,南面是精绝、于阗,一个小环线后继续往西。
我们对西域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丝绸之路和河西走廊,心中的主角是汉朝。我们对阳关和玉门关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塞外诗,所以心中的主角是唐朝。这大概就是一个民族集体的文化印迹。
唐代元二要出使安西,王维送他至渭城,即如今的咸阳,这是出长安渡渭河的最后一站,写下了《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被谱曲为《阳关三叠》,成了中国十大名曲之一。一首诗,直接改变了阳关在国人心中的代表意义。
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由李世民设于唐贞观年间。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其治所在龟兹,即如今的新疆库车,那正是唐和吐蕃在安西四镇反复争夺的时期,是战场前沿。到龟兹要走南段,故需出阳关。至于元二是谁,史书没有留下,是否平安归来,我们亦不知。只知道后来安西沦陷,中原王朝在其后数百年与之断了音讯,不知其处境的。说了这么多,便更能感受其离别之情了。后人从此多用“阳关”代离别,白居易: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柳永: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阳关、玉门关、敦煌三地成掎角之势,因其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阳关”。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单反, 摄影, 甘肃, 足迹
和嘉峪关同为长城遗址的,还有悬壁长城和长城第一墩,距离不远,到嘉峪关送那两个景点的票。
悬壁长城是明长城的最西端,直连嘉峪关关城,它从关城一直向西延伸到黑山北坡,可有效阻止游牧民族的小股突袭。因这段山脊比较陡,看起来像凌空倒挂于黑山的崖壁之上,故得名“悬壁”,不是“悬臂”。
原长城是一层片石、一层夯土逐层而成,后来重新做了修复保护,又重新修建了一段,即如今所见。
它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那一年嘉靖帝朱厚熜南巡拜谒明显陵。以藩王继位的朱厚熜通过大礼议事件,保住了自己亲生父母的身份,并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追生父为睿宗,入太庙,转年到湖北钟祥祭祀。此时的中原为了一个“礼”字争得头破血流,年轻气盛的嘉靖帝逮捕了五品以下全部官员134人,当场廷杖,杖毙16人,四品以上官员86人全部停职待罪。相对比热闹的中原,河西走廊的尽头,政坛和军事都风平浪静,蒙古内部因分裂而削弱,还没形成统一政权,所以只是小股袭扰为主。
蒙古鞑靼部在这一年借着嘉靖帝南巡的机会,率兵袭扰了边境大同,所以南巡结束后,明王朝开始了新一轮的长城加固,便是此时修建了悬壁长城。但是挡住敌人的,向来要靠盛世而非长城。十几年后的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奸臣严嵩当道的朝廷已腐败不堪,导致俺答汗经古北口长城进入北京,围了京师八天八夜,肆意焚掠,满载而归,史称“庚戌之变”,刚好和“土木堡之变”隔了百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单反, 摄影, 甘肃, 足迹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在今甘肃境内,涉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个地市。因央视纪录片太深入人心,所以这一路脑中不停响起片头曲旋律。它是中原连通西域的重要通道,各种势力犬牙交错,历史大势是以汉为主,上演着中原农耕文明和西北游牧文明民族冲突与融合的大戏,相爱相杀几千年。
游牧文明首次深刻影响中原历史进程,应是攻入镐京杀周幽王、掳褒姒,灭了西周的“犬戎”,字面就被汉人史书带着贬义。秦建立后,始皇帝“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秦末,冒顿单于横空出世,汉人史书对他没什么好词,先是弑父戮弟妻群母,然后送马献妻示弱东胡,不过他最终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收复被蒙恬夺取的土地,达成匈奴历史上的鼎盛。不仅重回河套平原牧马,还两次羞辱了风头正旺、不可一世的汉高祖刘邦。一次是在山西大同白登山围了刘邦七日七夜,给了汉朝初期当头一棒和严重的心理创伤,以后只能靠着送自家公主和亲维护和平;另一次是在刘邦去世后,写信羞辱吕后,说你我都是单身,来一起过吧,奇耻大辱被史书记了千年。汉初没实力出这口恶气,哪怕是心狠手辣的吕后,也不得已回信“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出这口恶气的是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霍去病在河西大胜匈奴,始设四郡,迁民屯田,四郡城高墙深,有粮草、有军马、有长城。匈奴没了牧场,断了补给,无法联系西域、河湟,而汉能直通西域,不仅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还有了统一新疆的基础,甚至中原乱世时,成了避风港口,何其重要的一条走廊。
划出河西走廊这条线,让四郡成为绿洲的,是东西绵延八百公里,孕育出三千条冰川的祁连山。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手机, 摄影, 甘肃,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