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文明都是被大江大河所孕育。即使放眼于今天,我们仍非常明确地明白,对祖先在长江三峡地区沉淀下来的历史遗迹的挖掘和探索还远远不够,毕竟那是华夏祖先比较早期的活动地区之一。
三峡大坝是震惊世人的工程,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意味着对大自然巨大的改变,建成后的三峡水库将淹没560平方公里,面积达1080平方公里,会有多少古文物遭遇灭顶之灾,或再也不会被世人所见?
1997年6月19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的第二天,国家文物局与重庆市政府联合召开“三峡文物抢救全国协作会议”,这是重庆成为直辖市后的第一个会,足见其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要与三峡蓄水“赛跑”。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宣告建成。同一天,来自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宣布,通过十年对三峡沿岸即将淹没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千余处文物和文物点也已得到妥善保护。这种结果是非常可贵的表现。
三峡文物保护工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文物抢救行动,仅重庆库区就有1087处文物点列入保护规划,最终考古发掘126万平方米,出土文物14.3万余件。全国72家考古单位云集三峡,占了三分之二,还有来自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数千名文物工作者参与其中,也极大促进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
2000年9月,国家成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把三峡文物抢救中的一部分文物在这里展出。同时,原重庆博物馆并入,并加挂重庆博物馆馆名。重庆博物馆的前身是西南博物院,可是成立于1951年的老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