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来得不多,一个GDP仅次于直辖市和广州、深圳的城市,排名不靠前?其后是成都、武汉、杭州。虽然经济发达,但在市中心,目之所及却大片青瓦白墙、高木深巷,如它另一个名字般迷人:姑苏。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为吴国首都,后被越王勾践灭国,便成了“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背景。公元前514年建城,据说由伍子胥主持修建,那是春秋时期。最初以吴王阖闾之名,称“阖闾大城”。阖闾,夫差之父,姬姓。
因此地水多,便引水入城,城内河道纵横,如同棋盘,街道交错,亦如棋盘,水陆相邻,河街并行,成了中国城市规划史上里程碑式的“双棋盘格局”。有水便有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凭添了些许柔婉。
夸张的是,城内纵向河道并非南北,而是南偏东七度,和当地夏季风主导风向一致。所以,河道还是城市的通风走廊,湿而不闷,调节着此一城气候,令人叹为观止。
古城,有城墙,又因水道多,故建了水门和陆门合一的水陆城门,原有八门。
现在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只剩盘门和胥门,水陆合一城门则仅剩盘门。建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后又经明清两代重修,留存至今,在全国仅有。现已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江苏,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出差成都,谈判一个案子。
路上读书和上网,看了不少有意思的段子,开始尝试将它们予以消化,然后变成自己的语言。碰巧,理赔条线开全国会,临时被通知上台有个节目,于是糅合上最近的总结,表演了一段脱口秀。我想,更多得是强化脱稿和临场能力,日积月累,进步是能够切实感觉到的。花了一两个小时,整理的稿子如下:
以前最怕的是*总,长久以来,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学会根据领导的呼唤而判断如何应对,举个例子:*总平时喊我**,名字都一样,但声调不同,比如一声,**,那是要让我写报告,我一般都端着茶杯,抬着头,进她办公室。如果是二声,**,一分钟以内到达,小事化了,五分钟以内到达,大事化小。五分钟就是deadline,这个时间以内是可以三能三勿了,过了就不能调解了。如果喊我是三声,再加个总,**总,啥也别问,一定要低着头进门,先道歉。汉语言博大精深啊。
说到*总了,大家猜她最离不开的是什么?不是赔付率,也不是*总和*总。我前段时间读一本书洪晟的《长生殿》,发现了这个秘密,有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说明什么?自大唐以来,女人就离不开快递了。嗯,*总也一样。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四川, 足迹
西方媒体曾评选出全球十大危险城市,卡拉奇因政治和宗教局势紧张、恐怖主义蔓延而高居榜首。搜索关于它的新闻,除了爆炸就是恐怖袭击,动辄死亡几十人。甚至在2018年,中国在卡拉奇的大使馆还遭遇了自杀式爆炸袭击,3名恐怖分子被当场击毙,但也导致了2名巴方警察死亡。这是一个枪支泛滥的城市。
卡拉奇同时还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是前首都。位于印度河三角洲,紧靠着印度洋,有个不错的港口,在2019年底最新一版的“全球城市500强”中,排名第117位。
为了方便对比,中国城市最高的是香港(9),然后是上海(12)、北京(14)、深圳(42)、广州(50)、台北(54)、苏州(58)、高雄(88)、杭州(90)、南京(95)、成都(103)、重庆(106)、澳门(122)、青岛(134)、西安(145)、厦门(158)、天津(171)、宁波(186)。卡拉奇的排名相当不错了,重庆之后,澳门和青岛之前,它后面还有堪培拉和佛罗伦萨呢。
它原是一个小渔村,1842年被英国占领,然后成了印度内陆向英国运送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的重要港口,并逐渐壮大。如今,它的人口数量已突破2000万,最新的全球城市人口排名中,它排第8,位于北京(9)之前。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足迹, 巴基斯坦
看完了楼上的文物,正准备走,被管理员叫住,问我们是否是中国人,其中一个还说曾去过中国。去过中国的巴基斯坦人,似乎大多会去西安、北京或上海,和欧洲人来中国,首选香港不同。
他又向我们介绍一楼还有展览,于是便过去看看,发现了惊喜。这里竟然开着空调,里面的文物也被防弹玻璃挡住,感觉更有价值些。
只可惜,他们的文物展出,显然不是给外国人看的,虽然即使有些简单的英文介绍,也基本就是描述性词语,比如:陶器、天文用品、雕刻。最多再加个修饰词:带有文字的铜壶、带有图案的雕刻,也便差不多了。再详细的内容,比如文物年代、出土地点、出土时间、属于哪个文化,基本都没有标注,让人实在不知如何欣赏。当地语言看起来有点内容,可惜看不懂。
进门的显眼处的两个雕刻,下面的英文介绍已经算比较长的了,但依旧很简单,上面的是:来自女性墓葬的雕刻;下面是:来自男性墓葬的雕刻。
所以,整个参观过程就是一头雾水地看,一头雾水地离开。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巴基斯坦, 摄影,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从苏库尔结束工作,还要飞卡拉奇见一下客户,然后回北京。
伊斯兰堡没有回北京的飞机,国航路线是“北京-伊斯兰堡-卡拉奇-北京”,所以北京到伊斯兰堡可以直达,伊斯兰堡回北京,要到卡拉奇经停。相同道理,北京到卡拉奇,则必须要先经伊斯兰堡。
进展比之前预计的顺利,但卡拉奇已经留了两晚时间,而这又是比较危险的城市,大马路上的人们,很多都雇了持枪保安,看着比较吓人。加之洪水之后爆发了登革热,我们便没有打算出门溜达。
因为卡拉奇曾是巴基斯坦的首都,所以巴基斯坦的国家博物馆目前仍然座落在此,尚未搬到伊斯兰堡。就在酒店旁几百米。犹豫了半天,还是决定来逛逛,感受一下巴基斯坦的历史。
网上关于这个博物馆的介绍实在太少,一般都是说:建于1950年,共11个展厅,陈列了巴基斯坦各个时期和时代的文物。大体也便是这样,里面虽然有些英文介绍,但也实在少得可怜。
手机导航走过来,基本一二十米一个岗哨,站着士兵戒严,因为巴基斯坦总理来了我们的酒店下榻。
从侧面看博物馆,远不如正面显得大气。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巴基斯坦,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