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时候,毛宁一首歌曲唱遍大江南北,比起如今的《江南style》、《沙漠骆驼》、《芒种》这些还要火,而且持久,多少年以后仍被人们所怀念,便是《涛声依旧》: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来了一趟苏州,这首歌随即进入手机的单曲循环模式。此外还有一首诗,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好美的名字。关于由来,普遍认为,大禹的一个助手胥,因治水有功而被分封至此。所以此地名“胥”,又称“姑胥”,“姑”是当地土语发声词,无意义。后因发音问题,“姑胥”常被读成“姑苏”,由此而来。
配着姑苏的名字,是要有昆曲的。昆曲又名“昆山腔”,发源于此地昆山,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又因吴荣软语的柔美,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还有苏州评弹,有机会应该找个地方听个痛快,这里的太过应付了。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山塘街,如今成了吃小吃的地方,而且在装修。
苏州自建城以来,它的命运并非似江南风景般美好,也并非太平,春秋吴越之战、东晋苏峻叛乱、南北朝侯景之乱、隋朝灭陈之战、五代十国割据、金兵和蒙古南侵、元末张士诚兵败、清军屠城、太平天国等,这座城在一次次战争和动乱中被付之一炬,民不聊生、食不果腹。然后,又在一次次震荡后,艰难地浴火重生。
我们谈岁月更迭,说时代变迁,沧海桑田,白衣苍狗,苏州早已不是姑苏时的样子。可每当人们想到富庶,忘不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人们想到美景,又念念不忘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好,如今人们又赋予水乡一种符号,伴着日益繁重的压力与逃离城市的冲动,还有离家打拼偶尔一闪的乡思,而这里有着小桥流水和青瓦白墙,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道不尽的吴荣软语,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所以,这么多年,这座城,只是成长了,并没有变,它依然是姑苏。
前段时间读宋词,贺铸的《青玉案》,作于苏州,让人爱不释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夜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