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许久,却没有认真研究过北京的城墙。
其始建于元,建成于明,清沿袭旧制,历经了七个多世纪。元城墙呈方形,更靠北一些,明城墙呈“凸”字形,上方是内城,明初所建,和今二环方向基本一致,下方是外城,明中期扩建,往南包住了天坛。北京的城墙并非“城方如印”,而是在西北缺了一角。这在以对称为美的时代,帝都这座城市缺了一角可是个天大的事,原因自是有一堆野史传说,尤其主持修建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本身就是个神神叨叨的人。官方原因史卷则未记录。
如今,北京现存的城墙遗迹少得可怜,主要两部分,一是元大都遗址,每年海棠花开的时候被记起;二是明城墙遗址,每年梅花开的时候被记起。无论哪一段,留存的都很少,相对比原建筑仅九牛一毛。
其实北京的城墙在历史上是保存得很好的,作为中国最后一任王朝的中心,它几乎是被完整继承的。何况48年解放北平时,解放军还专门入城找到梁思成,秘密绘制了北京城内的古建筑分布图,以便攻城时避开。所幸,北京后来和平解放,几乎没受大的战火摧残。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们走错了路。
50年的时候,梁思成和陈占祥曾提出了《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他们建议在北京城西建一座新城,这样长安街就象根扁担,挑起了新旧两城,新城是现代中国的政治心脏,旧城则是古代中国的城市博物馆。可惜这个正确建议最终未被采纳,梁思成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北京, 手机, 摄影, 足迹
北京环球影城度假区从建好就备受瞩目,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过来。有时间的时候还是想着往北京外面跑,而周末的时间又喜欢宅在家里。所以,往往越是离着近的景点,越是屡屡错过。很多北京工作的人,没看过升旗、没进过故宫。
机会多的时候,没人认真把握,只有机会稍瞬即逝,人们才拼了命地去抓。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碰巧是周末,人多就人多吧,决定陪着小伊来这里疯玩一天。
这孩子的身高已经直逼一米八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北京, 手机, 摄影, 足迹
万寿寺,即便在北京寻找,也不可多得的八重殿、七进院寺庙。分三路,中路主体建筑,西路皇家行宫,东路僧人起居。始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后多次被毁,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重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了不少皇帝、妃嫔及皇室家族的艺术品。
万历皇帝因父亲遗愿,拿出一些私房钱,其他皇家亲戚又凑了点,建了这个皇家寺庙,用于存放经卷。并亲赐“万寿”之名,张居正题写了“敕建万寿寺碑文”。后来,万历还把永乐大钟存放在这,作为镇寺之宝,直至乾隆年间才被移至大钟寺。
明末,万寿寺毁于兵祸,而清朝一建国,便着手进行了重建。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完成,那是他们入关后的第二年,顺治帝还亲自为万寿寺赐匾“敕建护国万寿寺”。
寺庙的高光时刻在乾隆朝,乾隆不仅重修了寺庙,还增建了西路行宫,然后在此为崇庆皇太后庆祝了60岁、70岁、80岁三次重要的大寿。彼时国力正值昌盛,百官云集,自是热闹非凡。
清光绪年间,寺庙再次毁于火灾。再重建,便是慈禧了,基本成今之样貌。因离着颐和园不远,慈禧常来礼佛,并在西路行宫里休息,故又被称为“小宁寿宫”。宁寿宫是慈禧在故宫的居所。
花5年的闭关大修,去年刚开放,所以来转转。如今玉兰花盛开。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北京, 摄影, 收集, 足迹
部门团建,想起了石花洞,因为在地理上名声在外,但作为景点,其实还偏小众。一问很多人没来过,便选了此处。距离我上次来也已经很多年了。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等牌子,还是能撑起场面的。而且,在北京能看溶洞,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件新鲜事。它以石花而闻名,故得此名。以前洞口曾有寺庙,又因洞内有石佛,也曾名“石佛洞”。
只看个景点,还撑不起一个活动,便找了一个三方,组织一些活动,比如飞盘等户外游戏,也算让团队更融合一些。当然,季节正合适,微风不燥、阳光正好,顺便买点肉和菜,组织一次户外烧烤。
以前的团建,也总是摆点pose啥的,如今人多了,甚至都可以摆个公司的logo了。升起无人机拍张,报销的时候好用。给大家买了统一的上衣,夏天还能在空调房御御寒啥的。
最近公司又搞竞聘,所有管理干部一律起立,重新竞聘上岗,这大概也成公司特色了。不过较为欣喜的时,盘点了一轮发现,那些跟我比较早的团队成员,基本都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而且,这次又有两个人得到了公司更大的认可,到了总部部门级,想想真是开心。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北京, 手机, 摄影, 足迹
因为上次冬令营很惊艳,小伊也很喜欢,所以又报了他家的夏令营。
看这次的安排有徒步、定向越野、扎筏泅渡、攻防箭、攀树、泥潭大战、橄榄球赛、ColorRun、露营、篝火晚会等,五天的行程比较紧凑和丰富,关键确实让人动心。
单飞,没有父母在身边,孩子总能有出彩的另一面。
结果便是小伊在外面露营,老师每天在群里发照片,我们从里面选点好看的,然后P图后发朋友圈换赞,好像也是各得其乐了。今年要是有合适的,还打算再报一个。
没有疫情的影响了,也许便可以出北京了,去看看大自然,去外面转一转,感受一下,远比学校里的成绩重要的多。小学阶段的知识,简单,不必太过在意成绩。
不知这是不是别人眼里的佛系带娃?
运动的时候,还是很飒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北京,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