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自西北滚滚而来,浩浩汤汤,却在此处遇到九曲黄河后,戛然而止,犹如大自然的两大高手,僵持出了沧海桑田。一面是沙,一面是水,两个本不相融的矛盾体之间,是长约2000米,高达160米的沙漠瀑布,也就是酒店后面那个一直被我们爬上爬下的大沙坡。
从地图上看,沙坡头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淘淘河水沿着地壳运动而成的低处冲出了一条河谷,其水流方向长期受地势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而成,与沙漠关系并不大。而且,根据部分文献数据,此处黄河水的动力非常强,一般的泥沙来不及沉降便已被冲走,河底以8cm以上的砾石为主,几无沉积物。也正是因此,黄河水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作用下,越发使得转弯处变得曲滑迷人。
此般,是大河挡住了大漠,而非大漠画出了大河。
此外,沙漠里最吸引人的,是星空。以前读过一本书,杨柳松的《北方的空地》,里面有一段是关于星空的,很赞同。说星空可以化为三等:三等是繁星星空,很多地方可见;二等是灿烂星空,在偏僻荒野或一些高山之巅可见;三等是水波星空,星辰点缀在片片光芒中,如水波荡漾、波光粼粼,只有在极高山巅、沙漠腹地,或荒凉的无人区可见。
以前去过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应该可算得上一等,而这次的沙坡头,该属于二等。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宁夏, 单反
沙坡头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在宁夏的部分。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和曾去过腹地的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毗邻,其位于阿拉善左旗西南和甘肃中部地区。四大沙漠中的另外两个分别为:中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都是向往的地方,前者有着迷人的星空和轮台胡杨林,后者则在去喀纳斯的路上。还有从沙坡头开始,沿着黄河“几”字形往东,那与“几”字形上边缘成“弓弦”之势的库布齐沙漠。
以前曾计划要来,后错过。13年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让这里再次成为焦点,并使得游人数量大增。现在为5A级景区,完全没有了曾经“到了沙坡头,白骨无人收”的荒凉。
随着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沙漠,尤其离着城市较近的沙漠,已经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或者只属于探险者的专利。
要先飞银川,然后再到中卫。在一公交站牌看到了一段话:去过了很多地方,见过了地老天荒,而今策马回望,泪水新诗两行:中华文明根千丈,历尽苦难又辉煌。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宁夏, 单反
呼和浩特,又称呼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来了不少次,却始终没有仔细逛过。这次多溜达了一下,发现比我想象中要繁华些。现在因为伊利和蒙牛,已经成了“乳都”,经济也跟着受益。
关于它的历史,我们知之甚少,其建城在明朝,那时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统一了蒙古各地及漠南地区。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在他主持下于此地筑成新城,明王朝赐名“归化城”,取“归顺朝廷,教化人民”之意。因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呈一片青色,又被称作“青城”,这便是大召寺门口有“佛照青城”牌坊的原因。
阿拉坦汗去世后,其妻成为这里的boss,人称“三娘子”,故又称归化城为“三娘子城”。
清初,被皇太极攻城时烧毁。在清军彻底打败蒙古准葛尔部后,于归化城外重建了一个新城,命名“绥远城”。清末,两城合并,各取一字,成“归绥城”。民国期间,建绥远省,设归绥市,为省会。新中国后,组建内蒙古自治区,改归绥市为呼和浩特市,为首府,沿用至今。
清朝时期,呼和浩特因寺庙很多,被称为“召城”,民间有“七大召、八大召、七十二个绵绵召”之说,大召寺位居明清七大召之首,几乎和这座城市同龄,自然不容错过。
寺前“佛照青城”木牌坊,四柱三门七顶式。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内蒙古, 手机, 足迹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分别对应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那是对女性外貌最高的赞扬。哪怕你说“最最最最”,哪怕你用了高逼格如“明眸善睐,靥辅承权”一般人不懂的华丽辞藻,那也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只是一种修饰词,而已。
别指望你的语言能让人感同身受得认同你所表达的事物能到“最”的境界,别因你不了解自己的知识范围就轻易给世界圈定一个“最”的高度,要靠文化内涵,如同这四个词。
王昭君,湖北宜昌秭归人,平民出生,后以宫女身份进宫。汉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到汉朝,自请为婿,皇帝把王昭君嫁了过去。
为什么是王昭君?王安石的《明妃曲》内云:“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相传,当时皇帝后宫佳丽太多,看不过来,就找画工给宫女画像,然后按照画像的美丑召幸。王昭君自恃长得美丽,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导致毛延寿故意在她的像上加了丧夫落泪痣,皇帝就认为她最丑,始终没有临幸,借这个机会,便许给了匈奴。结果,在大殿上辞行王昭君的时候,哪怕只看了一眼,就发现如此美丽,让后宫佳丽三千都失去颜色,后悔万分,回头就赐死了毛延寿。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内蒙古, 手机, 足迹
这次从九寨沟出来,换了一条路,途径江油市,自称太白故里,还有个4A级景区。
没有来过这里的话,始终不会关注李白的身世的,哪怕看到过,也不太会引起特别注意,过眼即忘。而如今来过,便有了足够的兴趣查些资料,发现竟如此吸引人。也是,我们所积累的知识,终究取决于走过的路。
李白可算是中国古代的大名人了,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多少孩子背的第一首诗是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我们对李白本人的了解却远远不足,甚至比不上TFboys。
也是,我们书本上接触了那么多的诗人、词人,也只是背诵一下他们的诗词,却很少关注这一个个鲜活而丰富的生命,那如何谈了解诗词的“中心思想”?只靠背诵?或随意引申为国家大义?这岂不属于笑话?
我们往往只知道某个诗人被贬了、病了,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如同课本里如此简单地描述,可没想到,应试教育所背诵的那点内容,竟然成了我们如今所了解的全部。是的,我们很少有人知道苏东坡和王安石是政敌,也很少有人知道范仲淹当过边防主帅,还是个军事家。
我们总把诗人与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和缠绵花街柳巷的锦衣公子相提并论,大概是电视剧看得多了,那写下“锄禾日当午”的李绅,是唐朝宰相;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同样官居一品,为开元盛世时期的最后一个名相,他们都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舵着国家的发展方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四川,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