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个县,古名“松州”,以前是并不知道的。
从公元前316年,秦在此设湔氐县开始,至今已有2300多年。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即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的那一年,设松州,据称是源于当地的特产甘松,始得此名。明朝时期,设松州卫和潘州卫,后并称“松潘卫”,“松潘”之名自此而来。
松潘在我们去黄龙的路上,因从成都是中午出发,所以选择在此过夜,转天到景区也方便,已经很近。另外,同事说这有古城墙,知道那是我的兴趣点,上网一查,果然。如同中国大多城市的古城墙一样,也是明代所留,建于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松潘,还有着“高原古城”之名,县城海拨2850米,有些人会有高原反应。在中国地形图上,这块地方又叫松潘高原,处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古代,因地理位置优越,曾为松茂古道的终点,起点便是前几天去过的都江堰。此外,它也曾是川甘青三地的茶马交易集散地,被誉为“川西门户”。
据称,以后要通高铁,从成都过来就会更方便,那个时候的汉人可能会变得更多,这里也将变得与内地其他古镇无二,还是趁早来吧。尤其四川人喜欢旅游,同事说西昌那么远,都已经是“川A”的天下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四川,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岷江,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支流。历史上,其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所以古代曾名“江水”、“大江水”,自然而霸气。另外,《康熙字典》内注:岷,通作“汶”。所以汶川、汶江指的也是“岷江”,让人大悟。明朝,徐霞客通过实地查勘,最终确认了金沙江为长江正源,并逐渐被认可。
岷江的源头曾被认为是东支,发源于松潘县岷山南麓的弓杠岭,未来几天我们会开车经过那里。而如今,学者更多认为其西支大渡河才是岷江正源,并在2013年得到了中科院确认,这是因为确定大河源头有个简单原则,即“河源唯远”,测量后便可确认。
虽然西支大渡河的流量、长度和流域面积都大于东支岷江,也逐渐被认可为正源,但历史、影响、重要性等方面均远不足,最终成了支流。结果西支大渡河和东支岷江交汇后的名字,还有交汇前东支的名字,都是岷江。
岷江流经汶川、都江堰,穿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在乐山和支流大渡河相汇后继续前行,并在宜宾注入长江。这一路,我就剩宜宾没去了。
农耕文明大多傍着大河而居,但一方水养育一方人,孕育一方历史的时候,逃不开“福兮祸所依”的命运,大江大河一旦溃坝洪涝,必是尸骨遍地,饿莩浮野。黄河、长江尤甚,岷江亦是。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单反, 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二王庙,纪念的是李冰父子,在没有来都江堰之前,是不会知道的。李冰父子在唐代之后,应该是宋朝时期,被皇帝封为“王”,所以才有了“二王”之名。但比起“王”,更让人喜欢和感动的是李冰的另一个名号:川主。因为他在两千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不仅解决了岷江泛滥成灾的问题,还引渠灌溉,成就了无数个鱼米之乡,使得非涝即旱的成都平原从“泽国”、“赤盆”变成了“天府之国”。
二王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原为望帝祠。齐明帝在建武元年(公元494年),将其改为崇德庙,开始纪念李冰父子。民国期间被火烧毁,之后组织重建。现今山门的“二王庙”三字为冯玉祥所书。
汶川地震时,这里因距中央主断裂带仅1.3公里,古建筑几乎全毁,留下的不足10%。之后,投资1.1亿元的“灾后文物重建1号工程”,即二王庙维修保护工程启动,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和清华大学等单位支援。历时三年,终于完成。如今若不仔细看,那些人工粘合的小细缝几乎很难发现,也看不出这里曾发生过灭顶式的重创。整个修复,用了70%的原料,在原位置使用原工艺进行。也因此,二王庙古建筑群的抢救保护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优秀文物保护工程特别奖”,这个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授予过布达拉宫和这里。
如今,它成了都江堰最主要的人文景点,不可错过。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 足迹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的《登楼》是一首诗很熟悉的诗,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大多背过、默写过,而现在读来却是百般滋味。尤其里面的那句“万方多难此登临”,最合我现在的感受,就如同一道千年前的预言,如今灵了验。今年万方的案件几乎成了公司开业至今最大的赔案,可没少折磨人。
当然,本文主要说的不是工作,而是“玉垒浮云变古今”,那“玉垒”便是此地,玉垒山。
唐朝时期,这里曾为大唐和吐蕃的边境地带,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唐代宗刚刚平定历时八年,几乎耗尽大唐气数的安史之乱。那些年的内战,使得西部军队被撤回,让吐蕃有了可乘之机。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是代宗即位的第二年,吐蕃不给面子,就攻陷了首都长安,并改立李承宏为皇帝。
不久,郭子仪神通附体,在长安失陷15日后重新收回,代宗复辟。来年,吐蕃依旧犯唐,并攻占了未来几天我们会去的松州等地。杜甫这首诗便写于此时: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形容大唐气象如同北极星一样稳定,吐蕃就不要自讨苦吃了。
可惜,今日的玉垒山,并没有浮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这是一堆让人艳羡的头衔,绝大多数景区难以望其项背。
一直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坝,或者一个复杂点的水利工程,类似于之前去过的三峡景区,而那里的自然风光确实并不咋样,断送了我继续去葛洲坝的念头,哪怕至今仍留着一点遗憾。可实在没有想到,都江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而非只大坝本身。让人后悔来晚了。
进山门,第一个景点是城隍庙。
关于城隍庙的历史,在景区内有两块牌子,上面的描述不大相同,一个写重建于乾隆年间,一个写重建于光绪年间,实在让人有些大跌眼镜。回来查资料,发现虽然不同,但均没有错。其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重建,后在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毁于火灾,次年,即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由当地知县组织再次重建。建议景区内的说明还是保持一致,或者多几个字,写清楚,避免让人云里雾里。
1977年,部分建筑毁于火灾,1978年当地政府又重建,成今之规模,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多为清代和现代所建,相融合得较好,居深山茂林,傍一株春生秋落的古树,阒静安逸。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四川,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