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秦朝李冰父子的水利工程而得名,是“天府之源”。因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其最著名的都江堰和青城山风景名胜区不仅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在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内。

  一直想来这边,虽然从成都过来一个小时就够了,但也始终没有合适机会,这次终于来了。开车走错了路,严重怀疑智商不足以看懂导航,所以绕了半圈成都,很晚上才到。
  停车路边,休息一下,聊天时被小店的大狗叫得心惊胆颤。夜晚,在路边吃了辣辣的串串香,第二天又吃到了念叨了许久的耗儿鱼,麻辣味十足,便知足了。

  出发到都江堰,停车场出来,地图上显示有文庙,不愿错过,那便看看。同事说来了这里四五次,也没进过文庙,称那不是景点,浪费时间,我哈哈一笑。

  都江堰文庙,是川西地区最大的县级文庙,始建于五代年间(公元907-960年),明末毁于大火,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9年)迁到现今地址,之后屡有修葺。民国年间改为学校,一直到汶川地震前,还被都江堰中学占用着。因地震期间受损严重,学校迁走,开始启动重建,13年对外开放。
  这也挺好,退还了文物。院内遍植花草,古木参天,更能唤起人们对文化的尊重和敬重。

xgs_0399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

  眉山古称“眉州”,自南齐建制,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其鼎盛时期在宋朝,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士之乡”。而以“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为代表的“三苏”,更是妇孺皆知,早已成了这个城市经久不衰的代表和烙印。如今“眉州”和“东坡”这两个词似乎已经很难再分开,不管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家酒店或者一道名菜。
  以前曾经经过的仁寿便属眉山市,这次才知道。

  三苏祠,作为这个城市的象征,自然是这里最主要的景点,也是我和其他游人来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其本为北宋大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的故居,后在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宅为祠,开始祭祀三苏。
  明末,祠堂被毁于兵火,后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原址上进行重建,成今之规模。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成了国家4A级景区。

  从成都过来,城内路边停车,立刻有一种到了80年代初的城市之感,熟悉的古老的远去的歌曲迎面而来,那么熟悉、那么想让人扭动几下。不过时间紧迫,匆匆忙忙走到景点,就差那么两三分钟停止售票,很幸运。

img_7345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周末,严重雾霾,PM2.5爆表。
  想着带着孩子出去,只能选个博物馆,而三岁的孩子,莫过于喜欢动物了,于是第一次听说的国家动物博物馆成了周末出行的目标。

  国家动物博物馆就在鸟巢和水立方旁边,挨着《中国国家地理》办公地点。这个地方我来过,上次就住在这个附近,来回走路好多次。
  该博物馆是亚洲最大,也是世界上综合实力靠前的同类博物馆,主要分为鸟类、昆虫类几个固定展厅和一个流动展厅。其始建于2003年,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而成,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每周开放六天,平均每天接待人员才300人,来这里的人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得上有些冷清,若不是因为查过,远远看起来像是没开门一样。
  一直想买北京的一票通,几乎涵盖了所有博物馆,但始终没有入手,这次看看这里的门票价格40元,终于决定下决心,赶紧买旅游一票通了。

xgs_3159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山西吕梁的兴县,位置很偏,从太原开车过来要四五个小时,若是赶上堵车,那就更晚。若不是出差,估计是不会来这种地方。
  地处偏僻,则政府的管理更直接或者粗暴,遇到交警检查大货车,罚款创收,导致整条路拥堵了十几公里,全是大卡。很多车熄了火停在路边,寒风中眼巴巴的无奈,那里的温度,车里的矿泉水要冻成冰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若要进城?那可是要一个晚上的时间。索性小轿车可以钻来钻去,还算得自由,但也堵了个把小时。

  路上,天逐渐变黑,看到了久违的天空。为什么久违?是它的颜色。
  曾经小时候在老家,天空那么美丽,尤其早晨和傍晚,能看到各种蓝色和各种红色的交相呼应,在不停地变幻,其中还有明亮的天狼星。那几乎是每天都有的景象,若没有,一定是在下雨或者下雪,便又成了另外一番美景,阴天都很少。而如今,在帝都,或者去其他城市,天空无外乎黑、白、蓝三色,北京尤以黑和白为主。要么阴天或雾霾,要么就天黑,索性看不到。见不到有形状的云,见不到闪烁的群星。
  在山西这两天,每天太阳下山后,看到蓝红绚丽的黄土高原,竟有些莫名感动。

img_7610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年底了,开始慢慢补旧账了,主要是今年欠下的一些文章。

  北京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让刚刚从成都回来的我冻得让人瑟瑟发抖,在这个季节出差最是容易感冒。结果今天一早,又奔波在了路上,去山西吕梁,和一个重要客户谈判。
  今天碰巧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出差路上整理手机里的照片,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些鲜活明亮的画面,温暖得让人不忍再放下。

  那是七月份的张家口,去那里主要是送孩子去避暑,遇到了老家果树丰收。
  小姨家现在虽然已经在城里买了楼房,但主要还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些,平时的农村老宅依旧还住着人,那里其实更舒服。院子不大,错落地种着些蔬菜与果树,杏树、李树、海棠树,都挂满了果实。若是加上我从小生长大的静海老家,则还会有苹果树、桃树、梨树、枣树、柿子树、山楂树,想想春天和秋天得有多么美丽?比起满是雾霾的北京,真的会偶尔迷茫,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这是杏树。

img_7583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