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钻天鼠身轻如燕/彻地鼠是条好汉/穿山老鼠铁臂神拳/翻江鼠身手不凡/锦毛鼠一身是胆/这五鼠义结金兰/七侠和五义/留传在民间。
  电视剧《包青天》的片头曲,让人想起了很多画面,虽然歌里唱的多是五鼠,但被更多人喜欢的人物却是何家劲饰演的四品带刀侍卫御猫展昭。只是当年的魅力小生,如今已经接近了花甲年龄。

  包拯,生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一直活到1062年,享年64岁,为北宋名臣。因担任过龙图阁直学士,又被称作“包龙图”。当然,更有名的是包公、包青天,因民间传说其黑脸,额头有月牙,还有包黑炭之名。其最高官职为枢密副使,属于二品,去世后,被追赠了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又称其为“包孝肃”。

  到了开封,有时间还是要来包公湖畔的包公祠,凭吊一下这位名臣。虽然不从政,但对于这种人物,还是喜欢得很,除恶扬善是每个人心底的期望。包公祠是一个纪念地,不是陵墓之类的,包公墓在其老家合肥。即使如此,依旧成了4A级景区,它和开封府是一个旅游公司开发的,只是里面的内涵、文物、底蕴都有些单薄。

  这个是大门。

IMG_6864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去年九月,某个周五从焦作到郑州,忙,几乎一夜未睡,精力充沛地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周六出发去开封,蛮有腔调的住宿和货真价实的家常菜,让人在临近生日的时刻倍感温暖。只可惜同伴手臂被灼伤,越发变得严重,免不了今后几个月的疼楚,看着便痛。晚上,小资情调兴起,说好去吃牛排,可抬头看看“豪享来”的招牌,才发现这大抵是最没腔调的西餐了,如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般。
  周日,总算有些时间去逛逛景点,地图一摊开,好多地方想去,那便跑吧。

  首站开封府,被誉为“天下首府”,国家4A级景区。历经千年后,原有的建筑都已被毁,现由包公祠和宏泰房地产公司合作,依据文件记载的原型进行了重建。
  其初建于五代时期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竟然不是北宋,颇令人惊讶。虽之后各朝代时有兴废,但在一千余年里几乎一直存在,直到1913年,府废。那是中华民国二年,刚推翻清政府,那年的总统是袁世凯。

  在开封府的历史里,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等一批名人在此办过公,名气都不小,但与开封府联系最为紧密的,非包拯包青天莫属。

  此为府门,朱漆城墙,重檐歇山顶,覆着绿色琉璃瓦,央视今年的正月十五晚会,这是个会场。

IMG_6865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金华被人所知的,大概是金华火腿。其实还有两个名气大的,一是义务、二是横店,只是人们却很少将这两者与金华联系起来。它们在金华啊?这是普遍的反应。
  义乌,曾是中国最强县之一,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很多官方机构认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只是这几年,逐步被超越,国内这些传统的线下商品集散地都在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危机。
  线上和线下的经济模式,似乎终究还是同性相斥,哪怕义乌曾有“网店第一村”,哪怕早就开始了“互联网+”转型,但在探索和迷惘之外,因自己发展惯性、行为惯性而产生的思维博弈,终在进退之间摆动、相斥着。

  必须转型谁都知道,但必须要有互联网化的意识,转型不等于在网上开个店,若管理思维没有变,不知如何布局、不知发展在哪,那依旧是靠着原有的线下惯性思维在艰难前行,只不过多了个网页,多了个渠道。简单粗暴地招个电商团队,挖个一线城市牛掰运营,或雇上几十人的专业美工、设计、摄影、客服,也只是热闹几天。
  如今很多公司的“互联网+”都是徒有虚名,意识未变。“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金华走出的诗人艾青如是说,如同现阶段转型的义乌和走出的、留下的彷徨的人。

  出差来此,住酒店,发现到处都是鹅的标志。查了好久材料,才知骆宾王为金华人,而他的《咏鹅》是我们一代代国人启蒙时代所熟诵的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IMG_8868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发源于印度,分布世界。在向外传播的途中,与各地的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三大支系:巴利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其实,这是按照语系进行的区分,免去了可能涉及的贬义。它对应着我们常说的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当然,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属北传佛教。

  我们曾一度称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这本是大乘佛教对他们的贬称,他们自己则叫“上座部佛教”,所以也没有“下座部佛教”。大乘和小乘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小乘佛教只求自己解脱,不渡众生;大乘佛教则要普渡众生。看似小乘佛教太自私,其实不然,是误解。
  小乘佛教认为人是人、佛是佛,人不可能成佛,最多是通过修行到罗汉的果位,把自己解脱出来,不是不愿成佛,而是成不了佛,那自然不可能度别人。而大乘佛教则认为人本来就有佛性,只不过被迷住了,没有开发出来,通过修行就可能被开发出来,修成了佛,那当然就可以度化他人了。曰“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一旦拨得云开,便可“一悟即至佛地”。“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道出了本意。

  藏传佛教有藏区远古的苯教和社会种种影响而成,随着元朝忽必烈进入大都,方到北京。明清两朝多重视,清朝尤甚,皇帝多信,雍和宫成了中心,从它的英文名字“The Lama Temple”便知。

XGS_4270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正月初五,弟一家三口要来北京转转,我便陪着,从老家提前回了京。

  来了很多次的故宫,其实依旧还是百看不厌,家里也不少故宫相关的书,比如安如意的《再见故宫》、李旻的《细说故宫》等,都还不错。以后估计还要来很多次,每次总要找个不同点,去发现些新的东西,否则岂不无聊?每次都在看三大殿或者慨叹太和殿,也实在会有些枯燥。

  选出一张看起来颜色最温暖的照片,这是琉璃。600年前,哥伦布出发时的目标,曾是流淌着黄金的东方之城,那便是西方人梦中的紫禁城。流淌着的黄金,则是闪耀着金色的琉璃瓦。琉璃瓦也几乎成了中国古建筑的象征。到了清朝,普通官员和老百姓已不被允许使用琉璃瓦,它也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当然,它也贵,一片琉璃瓦需要16道工序,经历49天方成,有“一片瓦、一两银”之说,如今的工业化产品与之不可同年而语。
  其颜色很多,常见的有黄绿蓝黑,等级依次下降。黄色琉璃瓦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或者皇帝敕建的寺观、坛庙等,铺设时若带其他颜色剪边,地位稍次之,敕建的大多如此。

  本来是说这个龙的,跑了题。周边很多人分不清龙和蟒的差别,古代官员可以穿蟒袍,其形状与龙相似,神态也几乎一样,主要的区别在脚趾上,龙是五趾,蟒为四趾。当然,腿都是四条。知道这些,就不会随便指着一件蟒袍就说龙袍了,还在怀疑颜色问题。明清时代尤多。

XGS_4209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