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游记(3)·稻城亚丁

  今天是本次旅行的重头戏,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稻城县,所以稻城是地名,亚丁是景区名,来过以后,就不能再说亚丁稻城了。现为国家5A级景区。

  景区的核心景点是三座雪山,以及周边的河流、湖泊、草甸。三座雪山的主体部分完全分开,却又距离不远,呈品字形排列,中间正好开发为景区,这种地利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罕见的。三座雪山分别是北峰仙乃日,海拔6032米,南峰央迈勇,海拔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海拔5958米,后两者海拔完全一致。

  相传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一路降妖除魔到此,为这三座雪山开光,并以佛教中的三怙主命名加持:仙乃日藏语为观音菩萨,央迈勇为文殊菩萨,夏诺多吉为金刚手菩萨。在藏传佛教中分主大智、大悲、大力,被称作“三怙主”,即护法神,藏语为日松贡布。它们在当地藏民心中地位很高,尽量别用手去指。

  前一晚住香格里拉镇,买了一些补给,主食、水果及各种饮料,今天背着登山包徒步进景区。碰巧是国庆,进景区后遇到了升国旗、奏国歌,全部游人肃立,那一刻爱国感爆棚。

  之后乘坐景区大巴,将近一个小时,到景区内的亚丁村下,今晚要住此处。放下登山包,出客栈,在门口等小巴,再前往冲古寺。下车,便看到了仙乃日,有些云,并没有完全露出来。

继续阅读“川西游记(3)·稻城亚丁”

川西游记(2)·新都桥-理塘-香格里拉

  折多山,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往西便是真正的藏区,这已经到了青藏高原的东部。过了它的第一个镇子,便是新都桥,其实可以立上个牌子:欢迎来到藏区。

  新都桥是个很小的镇子,但名气很大,如今满是酒店和饭馆。它被誉为“摄影天堂”,大概是因为处于318川藏线上,是进入西藏的第一站,而镇子的海拔已有3300米,基本和拉萨持平,所以又成了很多人进藏的最后一站,止步不前了。加上以前进藏不容易,照片传出去也不多,有些人带着单反拍点高原特色的照片,尤其是早晨和黄昏,阳光刚起、有点晨雾、树叶金黄时,回去吹吹牛,便有了这么一个称号。

  如今,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发现它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小镇,景色也很一般。那些照片中的景色在高原随处可见,有点树和水就行,和高原上的众多镇子没差异,除了商业味道更浓郁。所以,“摄影天堂”这个称号已经越来越不被提起,除了当地民宿或旅游公司。

  在这里安排了住宿,但并未特意安排镇上和周边的景点。今天的行程是从新都桥出发,过雅江、理塘,然后进入稻城县,住在香格里拉镇,就是稻城亚丁景区的门口。

  早晨八点半出发,新都桥镇,小山包上的寺庙。

继续阅读“川西游记(2)·新都桥-理塘-香格里拉”

川西游记(1)·成都-泸定-康定-新都桥

  为什么要来川西?毫无疑问是因为稻城亚丁。那,为什么要来稻城亚丁呢?

  也许是要一次逃离城市和俗务、回归原野;也行是要一次解放大脑,改为挑战体能极限,去享受身体的疲惫;亦或是要一次高原雪山的净化心灵之旅。曾有过很多次想来的冲动,总因没准备好而放弃,这次也差点。孩子还小,担心高反,工作很忙,无法确定行程等。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永远有各种理由。

  临时做的决定。机票早已全价,再加上全程包车,花费不菲。何况是第一年结束疫情后的火爆长假,各种拥堵的新闻早已跃然眼前,甚至我提前四个小时出发去机场,依然差点误了飞机。一盆凉水泼下,可惜没有浇灭心中的悸动。有些路,注定不好走。可那又何妨,打开音乐,一首《蓝莲花》,拽回318。

  是啊,这次走的就是318。放下百日会战和那遥不可及的目标,拿出已经落灰的单反,才发现已经有些年头没动了,特意带了24-70mm和70-200mm两支镜头。又从箱子最底部,翻出了登山包和冲锋衣、冲锋鞋,上次穿它们还是在尼泊尔的安娜普尔纳峰大环线,整整过去了8年。探路者的质量确实不错,依旧可靠。

  游记开头选个照片?那是在新都桥的鱼子西,拿着长焦拍贡嘎雪山时,碰巧有一群路人入镜。恰巧,符合刚到川西时的心情。仿佛耳畔已经响起许巍的声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继续阅读“川西游记(1)·成都-泸定-康定-新都桥”

十三陵神道

  明朝一共16位登基的皇帝,其中13位葬在了北京十三陵,所以得此名。没有葬在这里的3位皇帝,一个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在南京称帝,故葬在了明孝陵;一个是建文帝朱允炆,因在靖难之役中失踪,所以并无皇陵;还有一个是景泰帝朱祁钰,因时任皇帝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而后被拥立登基,但朱祁镇被迎回后发动政变,废了朱祁钰,将其葬于北京西山,现名“景泰陵”。
  这样来算,明朝共有15座皇陵,而事实上则有19座,另外4座都是没有当过皇帝,但后被追封的:明祖陵,是朱元璋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明皇陵,为朱元璋的父母双亲、哥哥嫂嫂的陵墓;明东陵,为朱元璋的太子朱标陵墓,其死在朱元璋之前,未登基,但也依据皇帝规制下葬;明显陵,嘉靖帝朱厚熜追封他父亲为帝,因已去世,便由王陵升格为了帝陵。

  今天逛完长陵和定陵,时间已不早,便前往神道,神道是十三陵内一个单独景点,要单独售票。
  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以目前发掘来看,已知最早的神道是霍去病墓,其神道两侧放置石人和石兽,名“石像生”。后来历代帝王的陵墓一般也都设神道,当然有些名人大墓也有。帝王陵墓的神道一般有一个公用,类似于大树的树干,而各个陵墓则像分支。

  五一时期,北京天气刚好,柳树嫩绿欲滴,阳光也刚好。

XGS_5421 继续阅读“十三陵神道”

长陵

  长陵,明十三陵之首,葬明成祖永乐帝朱棣。

  明建国之初,朱元璋担心主弱臣强,所以分封诸子为王,驻守边境或战略要地,用以藩屏皇室。藩王地位很高,大臣都要伏而拜谒,且有军权,尤其北部常年和蒙古打仗的几位王,拥兵数十万,已对中央政权形成威胁。他们的父亲朱元璋在时,还算平静,然而往下几代,甚至一两代,威胁就出来了。
  朱棣原为燕王,就藩北京,属实力最强者,也是皇子之中功劳最大的。朱元璋原立朱标为太子,但朱标盛年早逝,所以又改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太孙。朱允炆为建文帝,登基后便开始着手削藩,但他却“先小后大”,前几个小王要么流放,要么自杀,这不仅激怒了叔叔朱棣,还给了他准备时间。
  中国历史上削藩、造反的例子向来不少,但能向汉朝那样快速平定“七国之乱”的,凤毛麟角。朱允炆就是根基不实、用人不当、方式欠妥,最终失败。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即皇帝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则在一把大火中,不知所终,野史传他出逃,然后出家为僧了。

  因朱棣的发祥地在北京,所以自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他便开始营建北京,包括内城、皇城、紫禁城。自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又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都开始建了,迁都便只是时间问题了。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紫禁城建成,次年,明帝国正式迁都。

  天气不错,北京之前连续几天沙尘暴,难得的蓝天,这是陵门,又称“重门”。

20210511101222 继续阅读“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