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共16位登基的皇帝,其中13位葬在了北京十三陵,所以得此名。没有葬在这里的3位皇帝,一个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在南京称帝,故葬在了明孝陵;一个是建文帝朱允炆,因在靖难之役中失踪,所以并无皇陵;还有一个是景泰帝朱祁钰,因时任皇帝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而后被拥立登基,但朱祁镇被迎回后发动政变,废了朱祁钰,将其葬于北京西山,现名“景泰陵”。
这样来算,明朝共有15座皇陵,而事实上则有19座,另外4座都是没有当过皇帝,但后被追封的:明祖陵,是朱元璋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明皇陵,为朱元璋的父母双亲、哥哥嫂嫂的陵墓;明东陵,为朱元璋的太子朱标陵墓,其死在朱元璋之前,未登基,但也依据皇帝规制下葬;明显陵,嘉靖帝朱厚熜追封他父亲为帝,因已去世,便由王陵升格为了帝陵。
今天逛完长陵和定陵,时间已不早,便前往神道,神道是十三陵内一个单独景点,要单独售票。
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以目前发掘来看,已知最早的神道是霍去病墓,其神道两侧放置石人和石兽,名“石像生”。后来历代帝王的陵墓一般也都设神道,当然有些名人大墓也有。帝王陵墓的神道一般有一个公用,类似于大树的树干,而各个陵墓则像分支。
五一时期,北京天气刚好,柳树嫩绿欲滴,阳光也刚好。
因从陵区来,所以从北面进入,过龙凤门,便是石像生。他们依次是功臣、文臣、武将、马、麒麟、象、骆驼、獬豸、狮子,每个均有两对。
这是功臣像。朱棣的第一功臣,大概是姚广孝吧,不过这里可没有僧人样貌的。
这里所有雕像都是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最大的是大象,有将近30方。
内有石碑,正面由朱高炽御笔“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洋洋洒洒数千字。
这块碑的特别在于有三位皇帝在碑的四面刻了字,背面是乾隆的《哀明陵三十韵》,左侧也是乾隆的,右侧是嘉庆的《谒明陵纪事》,两个清朝皇帝都在碑文中提及了明朝灭亡的原因,皇帝怠政,阉宦专权,竞逐奢靡,大修陵寝,贪图安乐,荒废朝政等。后朝总结前朝得失挺好,但非要刻在功德碑上,总是有些不地道和小人得志的感觉。
当胜者进行放下已得地位的平等对话时,也许会更有魅力。
最后这段评论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