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洪水从山上而来,让我们一个客户受损严重,马上赶了过来。
那个时候家里装修,正在铺地板,那是我们装修内容里最大的一个环节,差点因为这个案件而耽误了。如今整理今年的足迹时,看看手机里当时的照片,那个房子处于完全的原始状态,穿着脏脏的衣服在客厅里收拾着地板条,百废待兴的样子让人感慨颇多。
年底了看看今年走过的地方,开始总结这一年的路,或大或小,总是会有所收获,有的是专业方面的、有的是沟通方面的、有的是情商方面的、有的也许是心智方面的。
只是,每每觉得在当时经历着的那一刻,或苦或累、或难或艰。那时候,我们往往看重的是感受、是心情、是困乏,甚至期望着早点结束。只有过后再回忆的时候,那才成了经验和资历,虽然大多初时是苦味的,却也有了收获之感,变为喜悦或感慨。
又能有多少人在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困乏身的时候,能记得今后可能会到达的收获,能想着或许是天降大任呢?心态。
这是当时在现场的鞋子。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河南, 手机, 足迹
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内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是一直想来的地方,向往程度甚至超过九寨。
这次培训安排在周六开始,到下周四结束,这样周四中午就可以出发,加上周五、周六、周日共三天半,让大家出去玩玩。不仅仅成都市内,还能去下周边,秋天的四川是很美的。既然培训,就要让自己条线的人放松一下,毕竟已辛苦一年,这是我的观点。不过,几个大分公司,还是在周五就回了,最变态的是河南,周四晚上的飞机,周五还要正常上班,弄得哀声怨道,这大概是缺少领导艺术的问题。
领导们可以加班,也可以忙,但是下面的具体岗位,尽量还是多给些机会,去放松下。积极性高了,主观能动性起来了,效率就高了,时间只是个小问题。所以,给处室人员放假,给了他们一辆加满油的车和司机,这帮人玩得不亦乐乎,忘了工作。结果,凌晨两点发朋友圈,说在核赔。
走的路不同,他们是去了毕棚沟。我们一行四人,周四中午从成都出发,当天晚上住松潘古城,靠着黄龙景区,周五一天逛黄龙,晚上再到九寨,住景区门口,周六一天逛九寨,晚上往成都方向回,住平武,周日到绵阳市逛李白故居,下午回京。
一路是大西北的苍凉,山岭巍峨、怪石嶙峋,稀薄的氧气和侵人的寒意,鼓动着心底远行的冲动。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四川,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世界自然遗产
上海不知道来了多少次,但最近两年似乎没有来。感觉这个城市对于长期在北京打拼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吸引力,除了不得已的理由几乎不会过来。
平时工作就挺忙,一出差就更忙。出差的时候,好像24小时都是工作,不用着急回家,不用担心吃饭,不用顾虑孩子没人陪,往往越是出差越是累,回到北京,还一堆积压了许久的工作待处理。所以,今年不到万不得已,几乎不再出差。看看这次出差的安排便知道了:
周日:下午,北京飞上海,半夜开始工作;
周一:全天上海专项治理,凌晨离开职场;
周二:早晨六点出发去机场,上海飞郑州;中午,从郑州出发去南阳,傍晚见客户;
周三:上午南阳回郑州,中午去分公司,下午郑州到漯河,看望同事,晚上漯河回郑州;
周四:郑州到焦作,下午见公估;
周五:上午见客户,中午焦作回郑州,下午郑州回北京。
上海,似乎并没有留什么照片,这是酒店挂的油画,似乎是水乡印象。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河南, 手机, 上海, 足迹, 摄影
松潘,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个县,古名“松州”,以前是并不知道的。
从公元前316年,秦在此设湔氐县开始,至今已有2300多年。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即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的那一年,设松州,据称是源于当地的特产甘松,始得此名。明朝时期,设松州卫和潘州卫,后并称“松潘卫”,“松潘”之名自此而来。
松潘在我们去黄龙的路上,因从成都是中午出发,所以选择在此过夜,转天到景区也方便,已经很近。另外,同事说这有古城墙,知道那是我的兴趣点,上网一查,果然。如同中国大多城市的古城墙一样,也是明代所留,建于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松潘,还有着“高原古城”之名,县城海拨2850米,有些人会有高原反应。在中国地形图上,这块地方又叫松潘高原,处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古代,因地理位置优越,曾为松茂古道的终点,起点便是前几天去过的都江堰。此外,它也曾是川甘青三地的茶马交易集散地,被誉为“川西门户”。
据称,以后要通高铁,从成都过来就会更方便,那个时候的汉人可能会变得更多,这里也将变得与内地其他古镇无二,还是趁早来吧。尤其四川人喜欢旅游,同事说西昌那么远,都已经是“川A”的天下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四川, 足迹
岷江,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支流。历史上,其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所以古代曾名“江水”、“大江水”,自然而霸气。另外,《康熙字典》内注:岷,通作“汶”。所以汶川、汶江指的也是“岷江”,让人大悟。明朝,徐霞客通过实地查勘,最终确认了金沙江为长江正源,并逐渐被认可。
岷江的源头曾被认为是东支,发源于松潘县岷山南麓的弓杠岭,未来几天我们会开车经过那里。而如今,学者更多认为其西支大渡河才是岷江正源,并在2013年得到了中科院确认,这是因为确定大河源头有个简单原则,即“河源唯远”,测量后便可确认。
虽然西支大渡河的流量、长度和流域面积都大于东支岷江,也逐渐被认可为正源,但历史、影响、重要性等方面均远不足,最终成了支流。结果西支大渡河和东支岷江交汇后的名字,还有交汇前东支的名字,都是岷江。
岷江流经汶川、都江堰,穿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在乐山和支流大渡河相汇后继续前行,并在宜宾注入长江。这一路,我就剩宜宾没去了。
农耕文明大多傍着大河而居,但一方水养育一方人,孕育一方历史的时候,逃不开“福兮祸所依”的命运,大江大河一旦溃坝洪涝,必是尸骨遍地,饿莩浮野。黄河、长江尤甚,岷江亦是。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