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老人和孩子,所以选择了包车,一辆越野车,随用随停,倒也方便。

  今天的行程,是比较火的敦煌西线,主要景点有敦煌古城-西千佛洞-阳关-雅丹地貌-汉长城-玉门关,景点之间的距离很远,倒是有一辆公交,但有孩子时间不大方便。

  第一站景点是敦煌古城,一直以为是那个古代的城池延续至今,还有遗迹可寻。可到了路上才知道,这其实是个影视城,是在1987年中日合拍《敦煌》时,由日方出资兴建的古城。古城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内有高昌、敦煌、甘州、兴庆、汴梁五条街道,两旁酒肆、当铺、客栈,一应俱全。
  走到街上,倒也一股豪情。

  那个近期比较火、刘诗诗和陈伟霆主演,当时正在看、后来再也不看的《醉玲珑》,就在这里取景。此外看这里的介绍,还拍过不少电影,比如《鸿门宴》、《天将雄狮》等,《奔跑吧兄弟》也来过这里取景,所以景区到处都是anglebaby的照片。若是再晚点拍摄,估计就都被换上迪丽热巴的照片了。

  城中漫步:浊酒一杯家万里,驼铃数声梦千年。

XGS_3297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月牙泉,是一处让人向往的景点,因弯曲如月而得名,千年来沙不填泉,泉不涸竭。

  历史上的月牙泉,还曾名沙井、药泉,水面也远远大于今之所见,有记录说清朝时,其上可行船。哪怕在1960年,这里水最深处也有9米,水面22.5亩,而到了1985年水量最少时,最深处仅0.7米,中间漏出了一道沙梁,泉一分为二,可以行人。有文字记载2000余年的月牙泉面临着干涸的危险,忧心屡见于报纸。

  它的水从何而来?是因此处地下水位高出月牙泉水面10米左右,所以会有水通过地下渗到此处,然后在洼地溢出,形成泉水,这是其千年不涸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年来,敦煌人口增加、耕地增多、水需求增大,即使敦煌的母亲河党河,每年从祁连山上融雪而成的水,也已满足不了农业灌溉。自1975年,建党河水库后,下游几乎连年干涸,水迹不见。而敦煌的另一条大河疏勒河,自1958年建了双塔水库,其在敦煌境内长达300多公里的河道便已断流。由于它们无法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此外还有垦荒造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全国性普遍问题,导致近30年地下水位下降了10米多,且仍以每年0.24米的速度持续。

  新世纪后,政府在周边征地,修建渗水池,从党河水库引水,形成压差,对月牙泉渗灌补水。然后又实施了禁止打井、禁止开荒、禁止移民的三禁政策,偶尔还会“输液”抢救,使得月牙泉如今保持在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25米,平均水深1.3米,基本稳定。但人力终究无法和自然抗衡,如果生态环境没有根本上的改善,无异于螳臂挡车,月牙泉消失是早晚的事。它在很多旅行者名单上,早已被列为了濒危景点。

XGS_2801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本次出行,本是送给小伊的生日礼物,去天山天池看雪山博格达峰,去敦煌看沙漠鸣沙山。

  请了三天假,借着一个周末,飞乌鲁木齐,天山一天、吐鲁番一天、敦煌三天,然后飞回北京。
  似乎如今,已经可以勉强做到在国内说走就走了,不必过多担心经济压力,更多得来源于时间压力。写这个文章时,妻子又带着孩子和岳父母去了昆明、西双版内和普洱,她的年假比我多些,我忙着年底会议。
  今年似乎玩得有点疯了,但人生也许确该如此。

  有老人、有孩子,本想报个团,省事也方便,可总感觉行程不大好,安排得不合理,也不合人愿,便着手自行安排。考虑到多是腿脚不便的,便在目的地选择了包车,七座的商务车,随用随走,倒也舒服和自在。

  至于行程呢,主要是天山天池与敦煌,敦煌是要必须留出足够时间的,是本次出行的主要目标。还剩余一天,那便放在两个景点之间,高铁途中的必经之地,非吐鲁番莫属了。
  现在想想,不经意间地选择,反倒成了惊喜。因为吐鲁番的交河故城遗址,让我开始重拾兴趣,开始一点点地查询河西走廊历史、西域历史,终于把新疆博物馆的照片和博文整理了出来,收获颇多。

  敦煌,那么多年前的心愿,终于来了。

xjdh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 ,

  到了天水,转天出门后,有那么一两个小时时间,选了一个寺庙。
  玉泉观,市内不远,位于城北天靖山脚下,始建于唐,又称“北山观”,宋时称“天庆观”,末年被毁。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重建,后经历代修葺,成为中国著名的道观之一。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代所留,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

  国内留存至今的寺庙大多都是曾经极有名气,又有资金维护的,所以我们看过太多很气派、规模宏伟的寺庙,因为只有它们才能历经几百年沧桑。而很多散落于民间、规模不大甚至简陋却每日受人朝拜的庙观,寿命并不长。这就导致我见到这样一处如此般的寺庙,会有些兴奋了。
  是的,对于保存相对完整的文庙、武庙和土地祠,越是小、越是世俗化,越是会承载更多的内容、沧桑,甚至可以说是文化、底蕴。那将是极有兴趣的。

  下图小亭之内有一充盈不涸、碧水清澈的玉泉,被列为“陇上名泉”。“玉泉仙洞”还曾被列为“秦州十景”,故道观亦得名“玉泉观”。只是如今,道观已经圈地售票,泉水也一元一杯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因为麦积山石窟,所以才对天水有了大概了解。后来发现,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带这个名号的向来很少让人失望。其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曾为丝绸之路重镇,又曾名“秦州”,是秦国的发祥地。天水自己介绍,这里还是伏羲、女娲、轩辕的故里,但这些远古不可考的半人半神人物,他们的故里和陵墓,向来为各地争相竞之。似乎,只有伏羲的争议不是很大。

  据说在秦末汉初,此处名“上邽”,由于长期征战而民不聊生。一天夜里,狂风大作,雷电交接,大地瞬时裂开一条大缝,天上河水倾泻而出,于此汇聚,形成一湖。此后,因湖水不溢不涸,而被传言与天河相通,养育着此方人民。后来汉武帝听到了这个传说,便在上邽旁边新设了个天水郡,自此有了“天水”之名。

  除了那些神话中的人物,此外还有秦襄公、姜维、庞德、李渊、李白、上官婉儿等,故乡都是这里。它有山有水,且绿水青山,一副江南景象。登高而上,古朴的青瓦红墙,一座重檐歇山顶古庙,映衬着市区的高楼琼宇,这便是天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