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陵

  长陵,明十三陵之首,葬明成祖永乐帝朱棣。

  明建国之初,朱元璋担心主弱臣强,所以分封诸子为王,驻守边境或战略要地,用以藩屏皇室。藩王地位很高,大臣都要伏而拜谒,且有军权,尤其北部常年和蒙古打仗的几位王,拥兵数十万,已对中央政权形成威胁。他们的父亲朱元璋在时,还算平静,然而往下几代,甚至一两代,威胁就出来了。
  朱棣原为燕王,就藩北京,属实力最强者,也是皇子之中功劳最大的。朱元璋原立朱标为太子,但朱标盛年早逝,所以又改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太孙。朱允炆为建文帝,登基后便开始着手削藩,但他却“先小后大”,前几个小王要么流放,要么自杀,这不仅激怒了叔叔朱棣,还给了他准备时间。
  中国历史上削藩、造反的例子向来不少,但能向汉朝那样快速平定“七国之乱”的,凤毛麟角。朱允炆就是根基不实、用人不当、方式欠妥,最终失败。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即皇帝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则在一把大火中,不知所终,野史传他出逃,然后出家为僧了。

  因朱棣的发祥地在北京,所以自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他便开始营建北京,包括内城、皇城、紫禁城。自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又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都开始建了,迁都便只是时间问题了。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紫禁城建成,次年,明帝国正式迁都。

  天气不错,北京之前连续几天沙尘暴,难得的蓝天,这是陵门,又称“重门”。

20210511101222 继续阅读“长陵”

定陵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是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墓主人是明万历帝朱翊钧,还有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后。
  长陵、定陵、永陵,是十三陵中最大三座陵园,长陵是朱棣的,永陵是嘉靖帝朱厚熜的。万历帝在位48年,排名第一,嘉靖帝在位45年,排第二,所以陵墓修得时间都较长,规模也就大些,但长陵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超越的。据称,永陵里面可能陪葬着《永乐大典》,长陵文物就更多了。

  说到定陵,离不开被称为“变色龙”的郭沫若,他带队组织开挖朱棣的长陵,但过了一年未有进展,却因偶然机会发现了长陵的一处塌陷,所以改挖长陵。当时的确出土了很多宝物,但也因技术能力和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导致很多文物遭到了永久性氧化、破坏。导游讲起来,恨得咬牙,包括万历龙袍在内的各种丝织物、典籍,都迅速风化而毁坏,3000多文物损毁大半。文革期间,万历皇帝和两个皇后的尸体还被拖出,当成”地主阶级的总头目”被批斗,尸骨被当众砸烂、鞭尸,成为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郭沫若还要挖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秦始皇帝陵,很多地方政府也效仿要挖当地已发现的皇帝陵,幸好被中央阻止,也就从此之后,国内再未组织开挖过皇帝陵,否则将是文物史上多么大的悲剧。

  此为重门,陵园的第二道门,上面的“定陵博物馆”为郭沫若所书。

XGS_5239 继续阅读“定陵”

百色

  对于百色,大多数人只知道历史书上的百色起义。这里是红七军的故乡,是邓小平理论的摇篮,伟人从这里开始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这的确有着深刻的红色基因。
  然而,除此之外,很多人对于百色的了解是很少的。虽然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地级行政区,但论经济比不上南宁、柳州,论旅游比不上桂林、北海,哪怕和它接壤的崇左,论话题永远还有个和狗肉挂钩的玉林在前。的确,除了百色起义,很难再把它和其他词语联系起来。

  百色原为百越之地,属西瓯,又称“西越”,始皇帝派屠睢南征,于岭南设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百色属象郡。象郡首府应在今之崇左,也有一说在越南,尚无定论。
  屠睢在押运粮草中途,中箭而亡,而后秦国挖灵渠,通了湘江和漓江,解决了粮草问题。之后,真正带兵到达百色的应是接替屠睢的任嚣和其副将赵佗。这两人是秦末割据岭南的主要策划者,后者为南越国的建立者。

  革命老区大多贫穷,百色辖内有95%以上为山区,丘陵和平原加起来不足5%,是制约这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百色”二字便由壮语“博涩寨”演变而来,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之意。
  它和云南、贵州、越南接壤,又挨着广西的南宁、崇左、河池。可从南宁去贵阳的高铁走了南宁-柳州-桂林-贵阳,到越南的高速经了崇左,只有到云南的高铁从这经过,南宁-百色-文山-红河-昆明,这条线路往东可到广州,对百色的旅游是个带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带火文山普者黑景区时,百色也跟着受益。

2 继续阅读“百色”

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现为国家5A级景区,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次来这已有快20年,这次带着父母和孩子而来。
  秦帝陵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参加了刚结束的第三季《国家宝藏》,推荐的三件宝物是跪射武士俑、秦陵铜车马和青铜仙鹤,对于摄影师赵震印象深刻。

  周朝,在西安建立起丰京和镐京,并称“丰镐”。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虽有“烽火戏诸侯”之说,但诸侯国依旧派了兵前来救国,打败犬戎,立了周幽王之子为王,即“周平王”。之后平王东迁,定都洛阳,故“西周”成了“东周”。秦襄公因护驾有功,被封诸侯,得赐岐山以西之地,秦始建国。此外,周天子许诺,秦国赶走犬戎后,其所占之地皆为秦地。

  所以,秦人实行军功爵制,不论出身贵贱,都可以凭借军功获得土地和官爵。在长期和少数民族的征战中,秦国逐渐建立起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最终以西安为都,横扫六合,统一了华夏。再读读《诗经》里的秦风,一首《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能展现他们军队实力的文物,大概就是这个陪葬的地下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

XGS_5050 继续阅读“兵马俑”

武侯墓

  项羽灭秦后,刘邦被封汉中,称“汉王”,汉中成了汉朝的龙兴之地。
  汉中对于以恢复汉朝秩序为己任的刘备来说,政治意义自不待言,而军事意义同样重大。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兵十万灭了第三代张天师张鲁,取得汉中,并派夏侯渊、郭淮、徐晃、张郃等大将镇守。得汉中后,他便可直接翻阅大巴山进攻蜀汉,对刘备来说如鲠在喉,蜀军一日十惊。

  蜀魏两国在汉中胶着很久后,终在公元219年,刘备渡汉江,强占定军山。双方爆发了在三国历史上重要性排上前几的定军山战役。在这一战里,黄忠斩杀了夏侯渊,一战成名,奠定了自己在蜀军中的地位。
  刘备占据汉中后,局势朝着有利蜀汉的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此消彼长,魏军势力退回了关中平原。在这之后,蜀军为攻态,诸葛亮的几次北伐大多从汉中出发,所以有言: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立下遗嘱葬于定军山,这也是明确蜀汉不能丢掉定军山的决心,毕竟谁也不想自己死后的墓地在敌军土地上,况且还是在有着根深蒂固厚葬传统的汉朝,你哪怕再宣扬自己是薄葬,也有人挖的。敌人还是创了摸金校尉这个行当的曹魏,盗墓的祖师爷。

  所以到汉中,要到定军山,但定军山的高度和名气差距实在太大。海拔833米,相对高度只有两百多。

XGS_4841 继续阅读“武侯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