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比较久,中途在杭州有个周末,休息一天。
  也许是疫情闷得久,腿脚都僵了,所以驱车到周边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吸吸氧,也顺便看看茶。

  浙江的茶,最有名的无疑是龙井,比起十大名茶中的其他几位,更家喻户晓些。尤其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银针等,这些年在市场上的名气越来越小。西湖龙井的名气,主要是拜乾隆所赐,乾隆帝六下江南时,四上龙井,并题诗六首,还亲封了“十八棵御茶树”,导致龙井茶甚至一度成了中国名茶之首。

  茶叶是讲究出身和产地的,龙井也是,主要有三个地方,西湖、钱塘、越州,它们依据地名称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西湖地区的质量最佳,其他地方的是不能称为“西湖龙井”的。
  西湖龙井又分一级和二级,一级主要包括“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也就是目前的西湖风景区范围。二级就是整个西湖行政区辖内了。

  西山是天目山山脉,正好处于天目山余脉和平原的交接地带,其主峰如意尖的海拔虽然只有537.3米,但依旧成了杭州城区的最高峰。中国第三阶梯的这些城市,海拔都这样。它处于西湖区,所以这里的茶叶叫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的品种,主要包括群体种和龙井43,前者就是老龙井,也是乾隆帝御封的那些树,而后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出来的,几乎占据了主流。西山这边,我们所到的龙坞镇,基本都是龙井43。

IMG_20200425_103504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疫情期间,公司安排出差,考虑回京要隔离14天,所幸一口气安排了12家省分公司,一走便一个月。
  第一站山东,先济南后青岛。

  行程比较赶,一个地方基本只有两天时间。直到青岛,临走时的午饭后,到机场前还有一个小时,便在餐厅下面的海边转了转,吹吹海风,似乎多日的疲劳减轻了些。

  谈到青岛,他的历史不长,而如果把时间延展到清末和民国初年,我们一定会对中国众多城市的兴衰变迁惊讶不已。最近,人们看着美国的疫情越来越严重,而中国则已基本度过,网上开始讨论起疫情所带来的不同国家和城市间的此消彼长或时过境迁。可若和那个年代的风云变幻比起来,如今的变化还是小了很多。在那个时代,不论千年古城,还是万代基业,似乎都岌岌可危、不堪一击,亦或浪花淘尽。

  西安、镇江、九江这些传统工商业城市,在洋货冲击下日益凋零。舟楫云集的扬州、淮安、嘉定则因大运河的淤塞而繁华散尽、一蹶不振。苏州、开封、南昌这些重镇,更是被连年战争或灾害几乎夷为平地。
  所对应的此消彼长,是唐山、萍乡、抚顺在工业时代的采矿业刺激下快速崛起。石家庄、郑州、哈尔滨因铁路的日益重要而成为省内经济重心。还有上海、天津、青岛更因为殖民者的通商需求和海运机遇,一跃成了新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一片繁荣。便在那个时期,青岛进入了公众视野。

IMG_20200424_142528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入手一只银渐层,英短的一种,花了3200元大洋。
  绒毛白色,毛发尖部黑色,蓝眼睛,黑脚垫,很可爱和活泼,给疫情期间的生活加点料,也许能平和些日常的烦躁,多了些温柔。

XGS_699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河南,郑州,这大概是20年最危险的一次出行。
  因为案件开庭,所以不得不去,但法官也确实足够应付,匆匆忙忙走个过场,便让各自散了。

  那是一月底,已似有似无地弥漫着关于疫情虚虚实实的消息,却不见新闻。大家仍没戴口罩的意识,所幸临时换了趟回京高铁,避开了原本那辆武汉始发车,这成了如今对那次出差仅有的确幸的记忆。
  除此之外的事情,都已在突如其来的对社会影响巨大的疫情下变得模糊和支离。如今再回头看看这些照片,想起点点滴滴,竟恍若隔世般。

  在郑州时,还是毫无保护措施的状态,虽然民间流传着武汉封城的小道消息,虽然河南与湖北接着壤,但人们依旧相对麻木。直至回到北京,各种消息才突然弥漫开,防疫措施也随即升级到令人抓狂的地步:戴着手套买菜,手指不碰电梯,出租设着隔断,在外不与人言,回屋要用酒精喷遍全身,网上的热门讨论是要不要用酒精喷鞋底,而口罩曾作为紧俏货,要坚持戴上一周不换。哪怕酒精和消毒液,也一夜间变得紧俏。

  吃饭的地方已经开始变得冷清,不似往年。

10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太空救援

tkjy
  片名:太空救援/Salyut 7(俄罗斯·2017)
  导演:克利姆·希片科 主演: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 帕维尔·杰列维扬科

  1、在冷战背景下,苏联的一个空间站失联,对于国家形象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那是那个年代天大的事。苏联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又第一个派遣宇航员进入了太空,还第一个完成了太空对接等等。大概也只有在冷战背景下,才会出现不惜一切,甚至绝大概率阵亡两个宇航员的代价,去做一次尝试,那是政治大于一切的冷战年代,不知道以后的人们还能不能理解。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