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被公司派外出差,因回京会被隔离十四天,而五一后还要再去另外几家机构,所以五一只能在外漂泊,我显然不会闲着。因最后一站在上海,所以便去了一趟久闻大名的上海博物馆。
上海本身并不怎么出土青铜器,却被称为中国青铜器的第一大藏馆。来这,一半时间是在看青铜器。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一部分来源于收缴走私,因为民国时期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大批文物从这里贩卖到全世界,尤其解放前后,国家动乱的年代。比如缴获了大古董商卢芹斋运往美国的17箱342件文物,其中的青铜牛尊成了如今的镇馆之宝之一。此外,文革期间,或不少红卫兵抄家出来的文物,由上海博物馆代为管理,或一些收藏家主动要求博物馆在那个时期代保管,如今都成了这里的主要文物。当然,上海作为相对富裕的城市,海外收购和民间捐赠的数量也有些,镇馆之宝大克鼎是潘达于捐赠的,晋侯稣钟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花大手笔一千多万收购的。据称还有从上海冶炼厂的废铜烂铁里淘出来的,比如西周的鄂叔簋、春秋的鲁原钟等。
花些时间品一品这里的青铜器,然后回来对比照片,系统整理一下,从爵开始。
一般情况下,爵的形状是前有流,后有尾,一侧有鋬,下有三足,在流与杯口之间有两柱,柱多呈伞状。下面橱窗里便是典型的爵,两侧是商代早期的,中间是商代中期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上海,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1993年的时候,毛宁一首歌曲唱遍大江南北,比起如今的《江南style》、《沙漠骆驼》、《芒种》这些还要火,而且持久,多少年以后仍被人们所怀念,便是《涛声依旧》: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来了一趟苏州,这首歌随即进入手机的单曲循环模式。此外还有一首诗,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好美的名字。关于由来,普遍认为,大禹的一个助手胥,因治水有功而被分封至此。所以此地名“胥”,又称“姑胥”,“姑”是当地土语发声词,无意义。后因发音问题,“姑胥”常被读成“姑苏”,由此而来。
配着姑苏的名字,是要有昆曲的。昆曲又名“昆山腔”,发源于此地昆山,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又因吴荣软语的柔美,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手机, 江苏
来苏州,最想去的莫过于盘门和玄妙观。前者是我国仅存的水陆两用古城门,后者是因我喜欢古建,里面的三清殿建于南宋,是苏州仅存的宋代木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名“真庆道院”,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唐代,改“开元宫”。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重建,称“天庆观”。彼时的中国,虽为窝囊的南宋,但宋孝宗作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仍开创了“乾淳之治”。这一年,朱熹在修复白鹿洞书院,名僧赵智凤在大足县开始了石窟创建,文化的繁荣向来离不开政治稳定和经济基石。宋孝宗,名赵昚,“昚”字音“慎”义“慎”。
元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始称“玄妙观”。清初为避康熙玄烨讳,改“圆妙观”,民国,恢复原名。
古代为避皇帝讳,什么都可以改,比如民族,女真族因辽国耶律宗真改为“女直族”;城市,义阳因宋代赵光义改为“信阳”;圣人,庄子因东汉刘庄改为“严子”;神仙,观世音菩萨因唐朝李世民改为“观音菩萨”;称呼,秀才因东汉刘秀改为“茂才”;部门,朝廷六部中的民部因李世民改为“吏部”;传说,姮娥因西汉刘恒改为“嫦娥”;山川,北岳恒山因刘恒改为“常山”,当然有些改回来了,有些就叫习惯了。一个庙观改名,算不得什么。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江苏, 足迹
苏州最有名的景点,便属园林了,故也被誉为“园林之城”。建造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清朝时到了鼎盛,有170多座,现存也在50座左右。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颐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过了三年,到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自己也有“四大园林”,分别选了四个时期的代表作: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其中拙政园和留园还是“中国四大名园”,另外两座并列的是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已有近千年历史。它的修建人为苏舜钦,是一位诗人,为官时被贬。来此地时,原有吴越国国君钱俶妻弟所建园林,那个说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是吴越国开国国君钱镠,钱俶是末代国君,他建了雷峰塔,修了灵隐寺,后被北宋统一。
苏舜钦来时,这已荒废,便花了四万青钱购下此地,查了下,大概折合黄金十两。而后修园建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名“沧浪亭”,并自号“沧浪翁”。
他被贬和支持范仲淹的改革有关,两人交好。自己作《沧浪亭记》后,邀范仲淹写了一首诗《沧浪亭》,其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成了千古名句。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江苏, 足迹
苏州,来得不多,一个GDP仅次于直辖市和广州、深圳的城市,排名不靠前?其后是成都、武汉、杭州。虽然经济发达,但在市中心,目之所及却大片青瓦白墙、高木深巷,如它另一个名字般迷人:姑苏。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为吴国首都,后被越王勾践灭国,便成了“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背景。公元前514年建城,据说由伍子胥主持修建,那是春秋时期。最初以吴王阖闾之名,称“阖闾大城”。阖闾,夫差之父,姬姓。
因此地水多,便引水入城,城内河道纵横,如同棋盘,街道交错,亦如棋盘,水陆相邻,河街并行,成了中国城市规划史上里程碑式的“双棋盘格局”。有水便有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凭添了些许柔婉。
夸张的是,城内纵向河道并非南北,而是南偏东七度,和当地夏季风主导风向一致。所以,河道还是城市的通风走廊,湿而不闷,调节着此一城气候,令人叹为观止。
古城,有城墙,又因水道多,故建了水门和陆门合一的水陆城门,原有八门。
现在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只剩盘门和胥门,水陆合一城门则仅剩盘门。建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后又经明清两代重修,留存至今,在全国仅有。现已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单反, 江苏,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