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计算历史的话,似乎自清朝以来,在广西柳州的三江县就已经逐渐形成了马安、岩寨、平寨、大寨、董寨、吉昌、平坦、平铺八个侗族村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程阳八寨”。他们现在被开发成了一个景区,似乎还是4A级,门票要80大洋。
成熟景区,分担过高的基础投入,收门票正常,高点也可以。但对于这种地方,我觉得前期更多得该是做好口碑、做好宣传,让大家都知道,知道这里不错。要先做大,然后再靠着旅游带动当地经济,住宿、餐饮、特产等等,很多方面都大有文章。而不是一上来就圈地收费,征收八十,一开始就指望着靠门票赚钱,这样做不大,也做不广,更不会像丽江、大理、西塘、乌镇那样满是回头客。更何况,如今的里面还看不到任何服务。
贵广高铁刚开通,广州可直接过来。而且也可由南宁,经柳州、桂林,然后到三江,继续西行便是贵阳。这极大缩短了行程,也扩展了客源。交通不方便,大家去一次就完。交通一旦方便,就可能成为周末游的目的地,而周末游更是回头客的高占比,口碑最重要。如何从繁重的工作中出来,在吊脚楼上发呆两天?
高铁站是三江南站,是一个百度地图上还没有标注并画出铁路的新站。
群山、小河,一片油菜花,几个以吊脚楼、鼓楼和风雨桥闻名的侗族寨子,让人向往。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广西, 足迹
北京,值得一看的花,都不在公园。
法源寺,是北京城内最古老的寺庙,本为纪念北征辽东的战士,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但直至武则天登基,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方成,并被赐名“悯忠寺”。
安史之乱时,一度改名“顺天寺”,但之后又恢复原名。辽清宁三年(公元1057年),毁于地震;咸雍六年(公元1070年)修复,并易名“大悯忠寺”,基本成今之格局;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进行了大规模修葺,改称“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被定为律宗寺庙,雍正帝赐名“法源寺”,至今。
1956年,中国佛学院在此成立,并作为了办公地点。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属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敖的作品《北京法源寺》说的就是这。
上周末来的这里,纯属偶然,因为拿着北京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从近到远排序,轮到了它,也便来了。春天本该去一个春暖花开的地方,还不是很情愿,结果却被这里的丁香震惊,竟如此美丽。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北京,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说到北京有名的建筑,单体建筑,重檐庑殿顶,气派不下太和殿的太庙享殿应该是很靠前,尤其非沉香便金丝楠木的豪气,构成了整座建筑。可惜一直没有来过。
在紫禁城两侧,有两组很重要的建筑群,分别为太庙和社稷坛。东侧是太庙,用于祭祀皇帝的祖先;西侧是社稷坛,祭祀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记偏旁就可以了,他们是农耕文明的根基。社稷坛上有五色土,分别由各地州府送来,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们依据“左祖右社”的形制来布置,很多曾去过的古城、古镇,尤其明清时期的,大都也采取这种布局。
为什么,这么久,会一直忽略了它们两个?是因为它们的名字都变了,让人想不起来。太庙现在叫“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叫“中山公园”,都带着浓浓的政治色彩。这两个名字,几乎不会激起旅行者的任何兴趣,这也成就了这里如今清净、安静的环境,让人如获至宝一般。
清明节,本是祭祖的日子,憋在北京城找不到老家坟茔,也便到了太庙,这个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当然,来这更多得是应景,是感怀,而非祭祀。没有想到的是,在清明节的日子里,这里的人竟然很少,完全不似玉渊潭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北京,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广西,其实最吸引我的莫过于柳州,它不仅是山水景观和民俗独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工业经济的总量还占了广西全省的四分之一,那条柳江的大转弯,究竟画出了如何一片美丽的城市?
市内没时间看看,直接到了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林溪乡。这有八个连成一片的侗族山寨,有着相对保存完整的侗族建筑和文化习俗。春和日丽,季节正好,游人竟然也不多。
这里有座桥,名气很大,程阳风雨桥。
它又名“永济桥”,始建于1912年,建成于1924年,长77.76米,宽3.75米,桥面高11.52米,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共有5个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全部用榫卯连接,缜密牢固,不差分毫,也无任何金属和铁钉,依旧浑然一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称,其与赵州桥、泸定铁索桥、罗马尼亚诺瓦诺港桥梁并称“世界四大历史名桥”。虽然这个评价的权威有待考证,不过它确实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代表之作。中国现在比较官方的四大名桥是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课本上似乎讲过。
来这一睹它的风采。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广西, 足迹
《女医明妃传》热播,刘诗诗扮演的允贤游走于霍建华扮演的朱祁镇和黄先扮演的朱祁钰之间,爱恨交织了50集,其中竟然还有瓦剌部首领也先。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长久冲突,却在一个女医前得到了统一,甚至那些传于正史的记载也因允贤的出现而有了“因爱生恨”的解释,大明两个皇帝原来不痴权,而是痴情郎。
除了这几个人,还有一个不可缺少,能够让一个帝国产生两个皇帝的,便是明朝的第一代专权太监,臭名昭著的王振。河北张家口蔚县人。
在其鼎盛时期,明英宗朱祁镇称其为先生,公卿大臣称其为翁父,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可惜,依旧不满足,在瓦剌大举入侵时,竟然在没有做好任何准备,也不了解军事的情况下,怂恿皇帝亲征,以为瓦剌能被轻易吓走,便可如成祖般名垂青史。只是没想到,他们最后被用了另一种角度永载史册。
王振中途为了搞一次衣锦还乡,邀英宗到他蔚州老宅而耽误了行程,最终在土木堡被围。英宗被俘,20万军队被击溃,从征的100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历史上称之为“土木堡之变”,为明朝之大耻。
智化寺,是王振得势之时,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修建的家庙。因是皇帝敕建,所以能在王振被诛之后而得以保存,它是和天安门一起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来看看究竟有什么。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北京, 单反,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