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是第一次来。上次到珠海的时候,办了港澳通行证,后因种种原因没有过关。没有想到两年后,几乎同一时期,又一次过来。

  接到会议通知时,便发现港澳通行证已经过期,但续签的话,时间已来不及,公司的通知向来如此,不到临近几天,总是存在变数。这次就在武汉、南京、珠海间,变了一遭。
  满以为进澳无望了,却发现还有另外途径,我们最终办理了索马里签证,拿着护照进澳门,名义上是从这里“转机”。曾在一段时间里,还需要提供机票进行核实的,但现在似乎松了下来。

  会议在周六中午结束,珠海午饭后出发,计划在澳门呆一晚,周日下午回来,这样周一正常上班。
  在之前,澳门给我的印象就是赌场、大三巴、夜景。其实,也确实,基本只有这些。不知道为什么,国人对港澳,内心总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隔膜,好奇心也早已远不如前,我想一是源于大陆自身的发展,缩短了差距;二是个人走的地方,增加了阅历。

  不过,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计划了某件事,却莫名其妙地实现了。

XGS_2990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15年生日,意大利西西里岛的Syracuse,那是地中海上一座有着辉煌历史的美丽古城,是阿基米德的故乡,下午前往火山脚下的Taormina发呆,夜晚在火车上度过。
  14年生日,在尼泊尔的珠峰南侧走ABC环线,phoonhill下的夜晚,拍出了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星轨,映着八千多米高的安纳普尔纳峰和道拉吉里峰,那晚住在Ghorepani的客栈。
  13年生日,小伊刚出生,没有远行。生日前从广东汕头赶回来,那里刚刚经历了天兔台风袭击,一片狼藉,回到家感觉很温暖。
  12年生日,在老家度过,然后踏上了去广西的行程,目标是桂林、阳朔、北海,而后到达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那是排名世界第二的跨国瀑布,水量是三个黄果树。
  11年生日,正在西藏布达拉宫后的青年客栈里高反,发烧严重,彻夜难眠,那天我匍匐在大昭寺的广场上,虔诚朝拜,几天后我翻过多雄拉雪山徒步进了墨脱,还到了珠峰大本营。
  10年生日,那晚在去甘肃的火车上强迫着自己睡觉,一整晚的硬座,目的地是张掖。而后在巴丹吉林沙漠里呆了三天,到达额济纳旗胡杨林和神秘的黑水城、居延海。
  09年生日,那是刚刚登上黄山顶的第一天,夜晚的大雨打在帐篷上,噼里啪啦一夜难眠,那个时候的我还不知道,为了等一个晴天,我能泡着方便面在山顶的帐篷里执着了四天三晚。

XGS_5249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Day5:锡拉库萨-陶尔米纳-那不勒斯

  有一部电影,曾在大学时代通过BT下载下来,在寝室里偷偷摸摸地看,推荐者无不眉头上扬、一脸潮红表情地说:好片。那个电影讲述了太多关于性和人性的事,有人说电影很美,有太多的性爱画面;也有人说电影很丑,讲了太多人性丑恶。它就是那么存在,被奉为经典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它让我记住了一个人、一座城,风韵性感的玛莲娜和刺眼温暖的锡拉库萨。

  美,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也不可能仅仅是自己的事,它会点燃欲望与嫉妒的烈火。片中的玛丽莲,却又是如此的宁静和高傲,来自本性的,不论处境如何。

  西西里岛的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还有《海上钢琴师》与《天堂电影院》,共同组成了三部曲。后者也是在西西里拍摄,这片他所热爱着的家乡。

  他在片中说,只有重返旧地,才能重拾尊严。当玛莲娜和丈夫平静地走回这个伤害、侮辱过他们的家乡时,在一切都变得那么普通后,一切又是那么得不同。
  那些故事主要发生的地方,便是这个广场,只是如今变得太过干净和整洁。

XGS_5189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做一件类似的事情多久后,会让人觉得有些困乏?亦或突如其来的激情,在持续一段时间后,消退的巨大落差能产生多大惰性?

  一周会议,期间孩子不停高烧,好几天到了40度。那几天似乎每晚都睡觉很晚很晚,中途还要醒来,但第二天在起床后穿上衬衣的那一刻,又精力充沛。开始滔滔不绝,神经高度紧绷,从早九点到晚九点,几乎很少停下,如打了鸡血般。好几个同事发消息,感动于敬业精神。
  其实说敬业,有点给自己贴金,没有那么多高尚的情操。一是有压力,觉得是自己分内的事,做不好丢面子;二是喜欢,仅此。

  爬上长城,对着四周的荒凉与空旷发呆。
  很多景点,当你到了最终目的地,不必着急返回或继续前行,而是该停下脚步、放松心情,花上几分钟发呆或思考,你才会发现这个景点和你以往感受过的不同,并给你深刻印象,这才是你自己来过。总觉得狗狗喜欢嘘嘘一下做标记,而我们该用个想法做标记,让这些景点成为你的,且与众不同的。

  长城上,望着古北水镇,有汗,被风吹得发凉,迎着太阳却暖暖的,回想着刚刚过去的一周,很多画面和照片一一闪过,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

XGS_3775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总会有个时候,开辆车,把国内的三条大线走完:黄河、长江、长城。

  单说后者,若放在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长城便不仅仅是个建筑。曾在读完余秋雨的《山河之书》后,买了一本书《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长城、4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界线,是多么得重合。望着这条线,曾写过这么一大段感慨:

  匈奴、鲜卑、吐谷浑、柔然、突厥、吐蕃、西夏、蒙古等,在不同时期和中央政权在这条线上或多或少地发生着你进我退、你败我兴的恩怨交替,曲曲折折数千年,扛着各色旗帜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多少名载史册的经典战役、多少万古长青的将帅谋略,沿着大自然的这一条线,划出了农耕与游牧文化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在彼时,统治阶级的眼光还不能完全融合彼此,终究是散多聚少,敌多友少。东边的人过去了,派个大臣立个碑回来了;西边的人过来了,装满了战车又回去了,如此反复着。
  长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人为而划的游牧与农耕分界线。假如长城修在农耕文化之间,如隔开了江苏和浙江,你可以耻笑统治者的眼光或胸襟,但长城是在当时经济、社会条件下,不能完全融合的两种文化之间,不能放在现在的社会经济下去评判当时做法,并冠上“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等贬义标签。

XGS_3877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