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宁波出差,正好遇到了国庆,所幸就在这边休假了。今年的生日也是在宁波,平静度过。

  喜欢古建筑,所以到了宁波是不能错过保国寺的。这个寺庙并不以宗教闻名于世,而是以建筑,其内的大殿是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木建筑之一。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中国的古建筑大多木质,所以留存时间不会很长,如今千年历史以上的仅十几座而已,包括:山西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山西佛光寺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山西镇国寺万佛殿(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福建华林寺大殿(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山西崇明寺中佛殿(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河南济渎庙寝宫(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甘肃莫高窟431窟(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天津独乐寺观音阁(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山西游仙寺毗卢殿(北宋淳化年间,公元990年-994年),广东梅庵(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以上是公元1000年以前的木质古建,正好10座。
  排名第11位的便是保国寺大殿(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距今的历史刚过千年。而刚去过的河北正定隆兴寺牟尼殿(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排名第17位。
  前3名都在山西,前10名有5个在山西,前30名有21个在山西,山西真是古建筑留存大户。

XGS_1399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17.9%,而40年后,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60%,也就意味着有60%的人,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远离了鸟语花香,淡忘了悠然南山。
  慢节奏的生活、孩提的游戏、充满回忆的村落,慢慢变得不见。雾霾吸得久了,工作压得累了,我们怀念起曾经简单和悠闲的生活,怀念起没有PPT和高楼的世界,古镇也越来越受欢迎。

  上海到杭州,中国最繁华的路段之一,中间是嘉兴,这里有西塘。在快节奏的都市里繁忙了一周,周末躲进古镇,回到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古老时空。小河、古桥、石板路,一个古朴的江南水乡未曾变过,一处悠哉的村落人家尽枕河。散漫地走走停停,夜幕降临,眼所见处,却又尽是灯火辉煌。

  江南是中国古镇密度最大的地方,名气最大的“江南六大古镇”,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南浔。但如今随着旅游开发,已越来越同质化,要避免旅游经济导向下的千篇一律的建设,保持自身特色,而不丢了那曾经数百年延续至今的历史,这是个问题。

  西塘,5A级景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疫情期间变得门可罗雀,夜景有了些许人间烟火。

XGS_8146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出差比较久,中途在杭州有个周末,休息一天。
  也许是疫情闷得久,腿脚都僵了,所以驱车到周边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吸吸氧,也顺便看看茶。

  浙江的茶,最有名的无疑是龙井,比起十大名茶中的其他几位,更家喻户晓些。尤其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银针等,这些年在市场上的名气越来越小。西湖龙井的名气,主要是拜乾隆所赐,乾隆帝六下江南时,四上龙井,并题诗六首,还亲封了“十八棵御茶树”,导致龙井茶甚至一度成了中国名茶之首。

  茶叶是讲究出身和产地的,龙井也是,主要有三个地方,西湖、钱塘、越州,它们依据地名称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西湖地区的质量最佳,其他地方的是不能称为“西湖龙井”的。
  西湖龙井又分一级和二级,一级主要包括“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也就是目前的西湖风景区范围。二级就是整个西湖行政区辖内了。

  西山是天目山山脉,正好处于天目山余脉和平原的交接地带,其主峰如意尖的海拔虽然只有537.3米,但依旧成了杭州城区的最高峰。中国第三阶梯的这些城市,海拔都这样。它处于西湖区,所以这里的茶叶叫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的品种,主要包括群体种和龙井43,前者就是老龙井,也是乾隆帝御封的那些树,而后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出来的,几乎占据了主流。西山这边,我们所到的龙坞镇,基本都是龙井43。

IMG_20200425_103504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最近被歌曲《沙漠骆驼》刷了屏,节奏感很强,歌词大意又能触动逼仄而活的大众,或许也是因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也都有想过逃离现在生活,不管那是社会公众眼中的好与坏、得与失,且顾去远离一切,去流浪漂泊,以梦为马,再不负韶华。

  沙漠、星河、鹭鹰、烈酒,在高楼大厦和平尺见方的办公桌,在一块块的电脑屏幕和深夜加班的职场,有着浓浓的理想主义诱惑,一眼难忘,欲罢不能:
  我跨上沙漠之舟,背上烟斗沙漏,手里还握着一壶烈酒。漫长古道悠悠,说不尽喜怒哀愁,只有那骆驼奔忙依旧。什么鬼魅传说,什么魑魅魍魉妖魔,只有那鹭鹰在幽幽的高歌,漫天黄沙掠过,走遍每个角落,行走在无尽的苍茫星河。

  抖音上动辄百万的点赞量,余音还在绕梁,可在决定为这首歌写点文字的时间里,它似乎就已不再那么火了。原来人们对于理想的坚持,竟如同人到中年后的气力,那么一闪而过,就迷失在昨夜的那壶老酒。是被打击的麻木不仁,还是压力下的现实理性?让那可能实现的梦,就这么错过,连挣扎都觉浪费。

IMG_3079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有点当地方言的韵味,大概是古时候这一带人眼里见过世面的描述了。芋艿头这次亲眼所见,是真的好大,因此而来奉化的,估计也不在少数。

  奉化,出了不少名人,大家最熟悉的,无疑是蒋介石,他的身份一大堆: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
  除了他,奉化还有个名人,便是前两天爬山时有人问起的,布袋和尚。恩,就是汉族地区佛教寺庙里弥勒菩萨的原型,大肚开怀而笑的形象很深入民心,为五代时期奉化地区僧人,世传其为弥勒化身。

  蒋介石的老家在奉化溪口,便是我们今天来的地方。
  有条河,不起眼,但名气可不低,叫剡溪。唐代起,众多文人骚客来此,留下了很多诗句,大概最有名的,属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年初过来时,北京一冬无雪,却在宁波第一次见到了雪,在这条剡溪上。

IMG_2089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