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南京工作了半年,有耳闻出土了阿育王塔。但到2010年,才真正打开,并发现了一枚释迦牟尼的“佛顶真骨”,震惊了世界,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始被关注。
2013年,大报恩寺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遗址公园建成,并开放。
大报恩寺,前身是孙权于东吴赤乌年间(公元238年-250年)建造的建初寺。这是继洛阳白马寺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的第一座寺庙,所以有“江南第一寺”之称。之后屡有兴废,晋代名“长干寺”,以供奉舍利而名;宋代名“天禧寺”,供奉佛祖顶骨真骨舍利、感应舍利、诸圣舍利、玄奘顶骨舍利。
至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朱棣为纪念朱元璋和马皇后,在建初寺的原址重建寺庙,据称历时十九年,劳动十万人,耗尽白银数百万两,方建成。寺内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更是被列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
琉璃塔高达78.2米,自建成至塔毁的400年内,都是中国的最高建筑。其通体琉璃烧制,不施寸木,且在塔内外共置长明灯146盏,夜晚时,金碧辉煌,方圆几十里均可见,时曰“佛灯永明”。此外,还在角梁下悬有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被誉为“天下第一塔”,可惜毁于太平天国战争。
如今的遗址公园内,这座备受瞩目的琉璃塔却未原样复建,而是选用了钢化玻璃,实在有种廉价感,这不禁让人大失所望,真心不如空缺着,留个遗憾,只能看看影像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江苏, 足迹
深信,须读万卷书,方行万里路,那样,一路的景色都会变得另有韵味。
南京,便是这样一座处处有惊喜的城市,比如在路边不经意间一瞥,长干里。
李白和杜甫都有些诗,带着“行”字,如《长干行》、《丽人行》等,“行”是汉乐府诗歌延续下来的,是歌曲的调子,一般流行于民间。所以,《长干行》就是在当时流行的曲调里放进去了歌词。
读《蒋勋说唐诗》,蒋勋对李白的《长干行》评价非常之高。创新固然重要,可不必过于讲究个人的创新,还要更注重与族群长久的情感记忆合在一起,才能变成大众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才能唤起人们心里的共同情感,成为集体的民族的延续,这比一味追求个体创新,更是极大的责任。
《长干行》的“长干”是个地名,又称“长干里”。曾几何时,这曾为南京的中心,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后,曾于此筑越城。之后的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后,才另择它处筑石头城,又名“金陵邑”,始有“金陵”之名。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江苏, 足迹
1993年的时候,毛宁一首歌曲唱遍大江南北,比起如今的《江南style》、《沙漠骆驼》、《芒种》这些还要火,而且持久,多少年以后仍被人们所怀念,便是《涛声依旧》: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来了一趟苏州,这首歌随即进入手机的单曲循环模式。此外还有一首诗,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好美的名字。关于由来,普遍认为,大禹的一个助手胥,因治水有功而被分封至此。所以此地名“胥”,又称“姑胥”,“姑”是当地土语发声词,无意义。后因发音问题,“姑胥”常被读成“姑苏”,由此而来。
配着姑苏的名字,是要有昆曲的。昆曲又名“昆山腔”,发源于此地昆山,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又因吴荣软语的柔美,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单反, 手机, 摄影, 江苏, 足迹
来苏州,最想去的莫过于盘门和玄妙观。前者是我国仅存的水陆两用古城门,后者是因我喜欢古建,里面的三清殿建于南宋,是苏州仅存的宋代木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名“真庆道院”,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唐代,改“开元宫”。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重建,称“天庆观”。彼时的中国,虽为窝囊的南宋,但宋孝宗作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仍开创了“乾淳之治”。这一年,朱熹在修复白鹿洞书院,名僧赵智凤在大足县开始了石窟创建,文化的繁荣向来离不开政治稳定和经济基石。宋孝宗,名赵昚,“昚”字音“慎”义“慎”。
元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始称“玄妙观”。清初为避康熙玄烨讳,改“圆妙观”,民国,恢复原名。
古代为避皇帝讳,什么都可以改,比如民族,女真族因辽国耶律宗真改为“女直族”;城市,义阳因宋代赵光义改为“信阳”;圣人,庄子因东汉刘庄改为“严子”;神仙,观世音菩萨因唐朝李世民改为“观音菩萨”;称呼,秀才因东汉刘秀改为“茂才”;部门,朝廷六部中的民部因李世民改为“吏部”;传说,姮娥因西汉刘恒改为“嫦娥”;山川,北岳恒山因刘恒改为“常山”,当然有些改回来了,有些就叫习惯了。一个庙观改名,算不得什么。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单反, 摄影, 江苏, 足迹
苏州最有名的景点,便属园林了,故也被誉为“园林之城”。建造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清朝时到了鼎盛,有170多座,现存也在50座左右。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颐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过了三年,到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自己也有“四大园林”,分别选了四个时期的代表作: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其中拙政园和留园还是“中国四大名园”,另外两座并列的是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已有近千年历史。它的修建人为苏舜钦,是一位诗人,为官时被贬。来此地时,原有吴越国国君钱俶妻弟所建园林,那个说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是吴越国开国国君钱镠,钱俶是末代国君,他建了雷峰塔,修了灵隐寺,后被北宋统一。
苏舜钦来时,这已荒废,便花了四万青钱购下此地,查了下,大概折合黄金十两。而后修园建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名“沧浪亭”,并自号“沧浪翁”。
他被贬和支持范仲淹的改革有关,两人交好。自己作《沧浪亭记》后,邀范仲淹写了一首诗《沧浪亭》,其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成了千古名句。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世界文化遗产, 单反, 摄影, 江苏,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