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南京是六朝古都,没错,却也容易误解。因为在此建都的共十个: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六朝”特指东吴到南朝的六个连续朝代,故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公元229年,三国东吴的孙权最先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取意“建帝王之业”。
公元280年,东吴被西晋所灭,不是灭于曹魏,所以三国里吴是撑到最后的。西晋首都在洛阳,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皇室南渡江南,建都南京,史称“东晋”。南京在西晋时便被拆分为秣陵和建邺,“业”字换为“邺”,可能是讽刺东吴的“建帝王之业”,后又因避皇帝讳,更名“建康”。东晋延续此名。
此时,北方处于五胡乱华期间,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主的游牧民族对汉族血腥屠杀,东晋虽有北伐,并无太大作为。公元420年,刘裕废晋登基,国号“宋”,史书称“刘宋”,历史上视其为南北朝起点。至公元439年,鲜卑拓跋氏统一北方,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南朝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建都南京,也均是汉人政权。五胡乱华中,北方十室九空,赤地千里,大量汉人外逃,渡江到了南京,所以这里被视为那个时期中华文化的正统,和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从这个时期起,长江流域尤其江南得到了大力发展,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了黄河流域,中国的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
留住南朝稳定的,并非一条江,还有刘宋的开创者刘裕。他在历史上的赞誉很高,被称为“定乱代兴之君”、“南朝第一帝”。七百多年后的辛弃疾所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便是此人。
是故,南京多帝陵,第一位孙权,葬钟山,后又陆续来了三十多位,这是南朝时较典型的守陵神兽。
三国时期吴国的文物展出不多,这是红陶飞鸟人物堆塑罐,是三国和两晋时常见的陪葬品,名字很多:谷仓罐、堆塑罐、魂瓶等。上面会有很多图案,比如人物、走兽、亭台、佛像等,甚至还可以细分,比如人物里有奴仆、乐妓、侍卫等,既是那个时期豪强地主庄园的生活写照,也是死者入土为安后的美好愿望。
此为西晋时期,此地出土的青釉神兽尊,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也被列入了中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体量比较大,造型较夸张,且至今未出土过同类型文物,它不是典型的随葬品,更像是一个特制品。此外,它还是我国最早有铭款的瓷器之一,刻着“东州”款。
西晋,青釉四系带盖水盂,两只小鸟互梳羽毛,很可爱和烟火气息。
我们知道文房四宝,但由此还派生出很多宝,比如:水盂、笔洗、笔筒、镇纸、墨盒、印章等等。人们常常把水盂排在第五,称其为“文房第五宝”。它是用来盛水,染墨润笔的,所以大多不止一个孔,以方便出水。它还有个文雅点的名字,叫“砚滴”。
魏晋及之后南北朝,社会动乱,生活凋敝,文人很难在仕途上有个好结果,于是有人归隐山林,也有人放荡不羁、不拘礼法,“竹林七贤”开始变得备受推崇。荣启期,是春秋时期的隐士,把他和竹林七贤放在一起,满是自由清高的人格思想。
这个砖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竹林七贤人物图,也是最精美的一幅,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由648块长青砖组成,分成了两组,原在墓室的南北两壁。是在模子上画好,然后压成砖坯烧制而成。有人说,这个砖画的参考母画可能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似乎有更多人倾向于刘宋的陆探微,尚无定论。
六朝时期,是南京的高光时刻,但不是中国的高光时刻,对于中国,甚至可以说是最阴暗的时刻。五胡乱华带来了很多凋敝和苦难,但换个角度,也的确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南移,其中的北魏还在主动推行和汉民族的融合,并积极汉化。所以,关于影响:一是民族大融合,汉人在北方被动、在南方主动和很多少数民族融合在一起;二是南北大融合,中原的文化和经济传播到四方,促进了生产力提升和经济发展;三是汉民族的心态和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等,在北朝的刺激下也不断发生变化,这才有了隋朝的朝气蓬勃、一马平川,才有了大唐的盛世辉煌、傲视东方。
隋朝灭了陈国后,南北朝正式结束。
陈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为国名的国家,哪怕春秋战国那么多国家,也没有类似的,真是自信到爆棚,我们如今称其为“南陈”。亡国皇帝陈叔宝,就是在隋文帝杨广带兵破城入宫后,吓得藏在枯井里的皇帝,井里还藏着宠妃张丽华和孔贵妃。正史里,这两人当场被诛杀,但野史不会放过风华绝貌的女人,所以关于张丽华的去向又有了很多故事。
那个井久之被毁,后人又于鸡鸣寺原址立井,以史为鉴,取名“辱井”,又名“胭脂井”,因为妃子进井时,胭脂蹭到了井栏之上。那口井曾在寺内见过多次,但在南京博物院内没仔细寻找到南陈的其他文物,略可惜,便直接到了盛唐。
唐朝,唐三彩,常见的骆驼造型,由内而外的带着一股自信。
唐代,三彩陶双鱼瓶。三种色彩互相浸染,成就了灿烂斑驳,鱼是吉祥物,在唐较普遍,寓意连年有余。
唐代,陶舞俑,有着自信和优美的身段,方能自如展示,并定格,留存千年。
唐代,青釉褐斑瓷壶。这种模印贴花工艺是从西亚传来的,所以上面的纹饰也大多源于西域,主要流行于长沙窑,兴盛于唐晚,衰落于五代,流行时间很短,产品也主要销往海外。这件出土于扬州。
安史之乱让盛唐猝不及防,霓裳羽衣曲还在绕梁,佳人却已魂散马嵬坡。之后是宋,但唐宋之间,有着那么几十年,是大多人只闻其名,不知其详的五代十国,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对此也往往一笔而过。
五代,是唐朝之后定都中原的所谓延续正统的五个朝代,我们也确实习惯于把定都中原、问鼎中原的称为华夏正统,这五个朝代前仆后继,首尾相接,包括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它们既是“国”,又被称为“朝”。而十国,只是十个国,是在这五个朝代时期,同时存在的定都中国他处的另外十个国家,名字确实不重要了,大多也不成气候,他们只是“国”,未定为“朝”。
无论南北朝,还是五代十国,大多国号都是曾经存在过的,为了不混淆,后代编史的时候,给他们的国号之前加了修饰词,比如南朝的国家都加了“南”,南齐、南梁、南陈,刘宋是因为后面有个鼎鼎大名的南宋,所以没有加“南”字。五代十国,都加了“后”字,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当然,人家自己建国的时候,是没有“南”和“后”的,都是国号“唐”、国号“晋”等,以求正统性和民心所向。
亡了唐朝的人是朱温,这个曾被唐朝皇帝赐名“朱全忠”的人,没有一丝的忠,也是种讽刺。朱温连续杀了唐朝的最后两个皇帝,唐昭宗和唐哀宗,此外还有唐昭宗的九个儿子,吃了一顿饭便全杀了。他还制造了“白马驿之祸”,一次杀了唐末朝臣30余人,并投尸黄河,很残忍,让盛唐在一片凄凉之中落幕。
不展开无关的,五代十国时期定都南京的,为十国里的南唐,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也是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国家。其建国者为李晟,亡国者为李煜,李煜便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人。
这是南唐李昪墓出土的伶人俑。
南唐,李璟墓,人首鱼身陶俑,很有特色,我在其他博物馆没有关注过。
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个皇帝,它们一共就三个皇帝。在李璟治下,南唐疆土达到了最大。
最终,随着李煜投降,被俘至汴梁,南唐并入了宋朝版图。
李煜没少受辱,小周皇后被俘后,被宋太宗赵光义强幸,还让画师现场绘制《熙陵幸小周后图》,传出朝野。李煜的窝囊是出了名的,只是词写得真好,蒋勋称其为“第一人”。很多人不知的是,他的生日是七夕,于这一天创作的名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但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终被赵光义怀疑有复国念头而杀,对他也是种解脱。李煜被俘后,被宋朝皇帝封了“违命侯“,而一百多年后,宋朝经历了靖康之耻,所受待遇较李煜惨了不知多少倍,宋朝两个客死他乡的皇帝还被金人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也算是世道轮回了。
五代十国统一为宋,宋朝重点发展的城市在河南,但瓷器在南京也很受欢迎,这是宋青釉堆花瓷瓶。
历史上,中原汉族每被异族占领,甚至遭受灭顶之危时,通常选择在南京定都,休养生息,然后北伐恢复华夏,南京被史学家们视为汉族复兴之福地,在都城里有些特殊地位。明朝、太平军、民国也皆选了此处定都,皆有聚心明志之意。所以宋朝南迁时,群臣皆要定都南京,不仅是地利人和,也是借以明志。但宋高宗最终选择了杭州,想想就无北伐之决心,后期被讽“直把杭州作汴州”,只是迫于舆论压力,才把南京定为了行都。
南宋,我们记住了文天祥,因为他的从容就义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实远远不止于此,能名垂青史的人,绝不是只靠一两句豪言壮语的,只是并没有多少人记得,他还曾是状元。
吕师孟,名气并没有多大,如今人们能记住他,是因为他的墓葬,虽然很简单,却出土了大量金器,成色最高的95%,还有十余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不论数量规模,还是工艺精湛,在宋元同时期的墓葬中,都是比较罕见的。但当我们要找个标签给这个人时,发现并没有多少可谈的,历史里记载,他就是被文天祥所唾骂之人。后来宋亡,他降了元,衣食无忧,并无数金器陪葬,是个曾经的主降派,是既得利益者。
到了元代,人们被依据民族划分了等级,很多汉人文人不愿意为外族统治者服务,也没有机会为社稷出力,可又耐不住寂寞,所以便把一肚子的才学寄托于各个领域,甚至到了手工制品里。所以,元代的金器,会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和文人气息,这是其他朝代所不具备的,比如吕师孟之墓葬品。
元代苏州虎丘吕师孟墓出土,缠枝花果金腰带饰。
元代苏州虎丘吕师孟墓出土,满池娇金霞帔坠,内部中空,应该是可放香料的。
历史巨轮滚滚,南宋终究还是亡于元,每每想起《射雕英雄传》里的襄阳失守,郭靖和黄蓉殉国,还有那一并失去了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和中神通,反倒觉得比历史更加悲壮,也许是金庸的江湖里善恶有报,会少些不忿吧。
未定都南京的,就不细谈了。
这是元代的钧窑瓷鸡心罐,也是不错。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