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汉墓的墓主人是楚王刘注,这个官方已确认。
  楚王刘戊参与七国之乱造反,兵败自杀后,汉景帝立了刘交的另一子刘礼为楚王,也就是刘戊之叔,为西汉第四任刘姓楚王。刘礼之子刘道,为第五任楚王,刘道之子便为刘注,为第六任楚王。共在位12年,去世后其子刘纯为第七任楚王。
  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权力大幅削弱,封地也随着推恩令越来越小,到第六任楚王刘注这,楚国是否还和刘交时的楚国一样大小,没有查到具体资料,但无论如何,手里的粮钱自是远不如前。墓地大小和陪葬品丰富程度,一般是取决于在位时间和国力的,所以汉代诸侯墓,是一代不如一代的。

  龟山汉墓是一个夫妻合葬墓,东西83米,南北最宽处33米,总面积700平米,几乎掏空了这座小山。它共有15间墓室,卧室、客厅、马厩、厨房等一应俱全。最出名的是它的精细,南北两条甬道各长56米,但彼此距离中线的最大偏差仅有5mm,且它们之间虽然相距19米,但平行线间的夹角误差仅20秒。也许很多人忘了秒这个单位,1度=60分,1分=60秒,20秒等于1/180度。如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4A级景区。

XGS_5508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徐州是刘邦的老家,项羽也曾于此定都。

  此外,这里还有不少汉墓。汉朝时期,韩信曾被封楚王,但仅一年就被贬淮阴侯,其封地也被刘邦一分为二,一部分给了远房堂兄荆王刘贾,一部分给了同父异母兄弟楚王刘交。刘交是第一任刘姓楚王。
  刘邦有兄弟四人,刘交最小,但文化程度最高,是汉朝的缔造者之一,也跟着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封地有三郡三十六县,定都在彭城,即今之徐州,那是刘邦的老家,属于当时最好的封地。刘交是刘邦可信任之人,好读书,曾为《诗经》作传注,号称《元王诗》,成为了《诗经》学中的一个派别,楚国也成了当时比较有文学氛围的诸侯国。他在位23年,属于善终,谥号“元”,故称“楚元王”。

  刘交之子刘郢客为第二任楚王,在位仅4年,谥号“夷”,称“楚夷王”。
  之后,楚夷王之子刘戊为第三任楚王。刘戊因汉景帝削减其封地而心怀不满,与吴王刘濞起兵,掀起了“七国之乱”,后战败于周亚夫,自杀,军队降汉。死后,汉景帝没有过多追究其罪过,同意了家人按照诸侯王规格葬在尚未竣工的楚王陵,便是眼前这座,现为国家4A级景区。

XGS_5629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南京在此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名字为“应天府”,或者称作“京师”。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为留都,北京成为“京师”,名字为“顺天府”,南京的名字为“应天府”,因为采用双京制,所以开始有了俗称,“北京”和“南京”。

  在国内,“南京”和“北京”均不是某一个城市的称呼和名称,都有陪都之意,比如“南京”,是指位于京师南方的陪都。东汉时,今之南阳曾名“南京”;唐朝时,安史之乱后,今之成都曾名“南京”;北宋时,今之商丘名“南京”;辽代时,今之北京名“南京”;金代时,今之开封曾名“南京”。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军进入南京,南明降清,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取“江南安宁”之意,为江南省首府,之后江南省拆分为安徽和江苏,“安徽”取“安庆”和“徽州”首字,“江苏”取“江宁”和“苏州”首字。
  在中国,带“京”的基本都是首都,所以清朝急着改名,而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太平天国后,也急着改了其名为“天京”。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把首都定在江宁,确定其名为“南京”。

  有个问题,我们一直不忿的《南京条约》是清朝签订的,为何有“南京”之名?是的,那个条约在清朝是称《江宁条约》,反而西方习惯于南京和北京的俗称,有了《南京条约》之名。

  南京博物院的建筑很大气,为辽代风格,是以辽宁锦州奉国寺的大雄宝殿为蓝本而建。

IMG_20200607_125251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常说南京是六朝古都,没错,却也容易误解。因为在此建都的共十个: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六朝”特指东吴到南朝的六个连续朝代,故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公元229年,三国东吴的孙权最先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取意“建帝王之业”。
  公元280年,东吴被西晋所灭,不是灭于曹魏,所以三国里吴是撑到最后的。西晋首都在洛阳,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皇室南渡江南,建都南京,史称“东晋”。南京在西晋时便被拆分为秣陵和建邺,“业”字换为“邺”,可能是讽刺东吴的“建帝王之业”,后又因避皇帝讳,更名“建康”。东晋延续此名。
  此时,北方处于五胡乱华期间,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主的游牧民族对汉族血腥屠杀,东晋虽有北伐,并无太大作为。公元420年,刘裕废晋登基,国号“宋”,史书称“刘宋”,历史上视其为南北朝起点。至公元439年,鲜卑拓跋氏统一北方,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南朝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建都南京,也均是汉人政权。五胡乱华中,北方十室九空,赤地千里,大量汉人外逃,渡江到了南京,所以这里被视为那个时期中华文化的正统,和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从这个时期起,长江流域尤其江南得到了大力发展,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了黄河流域,中国的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
  留住南朝稳定的,并非一条江,还有刘宋的开创者刘裕。他在历史上的赞誉很高,被称为“定乱代兴之君”、“南朝第一帝”。七百多年后的辛弃疾所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便是此人。

  是故,南京多帝陵,第一位孙权,葬钟山,后又陆续来了三十多位,这是南朝时较典型的守陵神兽。

IMG_20200607_133821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南京博物院,并称“中国三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有过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的倾力经营,集中过全国文物,虽命运多舛,馆藏也依然位列全国前几。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此逛逛。

  如今,南京的名气自然不小,可这座城真正走入人们视野,并开始崛起,已是三国时期。公元229年,东吴的孙权在湖北鄂州登基,然后迁都于此,并更其名为“建业”,南京才始有都城气象。相对比周边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的城市,就属于大器晚成了。

  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之六合区设棠邑,是南京建城之始,那还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公元前541年,吴国在今之高淳区建濑渚邑,因城池坚固,又名“固城”。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今之朝天宫一带筑冶城,相传有座至今未被发现的剑池藏着名剑“干将”和“莫邪”。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了吴,然后在长干里筑起越城,位于今之中华门外,秦淮河畔。一千多年后,李白来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长干行》。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国,后在长江边筑金陵邑,南京的“金陵”之名便源于此。秦统六国,公元前219年,始皇南巡至此,听说城内有王气,便开凿方山,引秦淮河入城,泄了王气,并改“金陵”为“秣陵”,而“秣”为草料之意。

  你方唱罢我当登场的诸侯国,并没给南京带来繁荣,即使到汉朝,这里仍属普遍意义的南蛮之地。汉初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江都王刘非的诸侯国内相继含着南京,但均非国都。
  博物馆的主线不是历史,而是文物,汉朝文物精品大多出土于一个常和小龙虾联系在一起的县城,盱眙。

IMG_20200607_130505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