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第一次到西安,便差点来碑林,只是觉得自己水平不够,造诣不足,估计只能看懂宋体的小牌子介绍,书法家也仅知道几个,惊呼一下,不错哟。哪里不错?只能感觉大家都说好,所以才好。
  这次是来这边出差,急事,差点直接从天津赶过来。只是下雨,太冷,回京拿衣服,这成了夏天之后的第一次长袖。

  谈判还算顺利,但客户签字的时候犹豫,结果还要等,即使知道结果恐怕未必乐观,这个最是难熬。中途有些空闲,等着无聊,在鼓楼下吃了午饭,旁边有碑林,遂过去逛逛。
  连绵阴雨后的初晴,西安路上的人们大多心情不错。

  碑林在南城墙魁星楼下,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原为保存唐开元年间的《十三经》、《石台孝经》而建,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清代始称“碑林”。
  其位于西安孔庙旧址之上,又为西安碑林博物馆,已包含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时代也相对完整,跨度长达2000余年。在1962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来西安讲课,结束后返程,中间有段时间,因喜欢寺庙,同事便带着逛了一下青龙寺。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之一,同时也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其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原名“灵感寺”。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寺废。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城阳公主患病,有出家人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得愈,寺庙复立,名“观音寺”。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更名“青龙寺”。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因禁佛,寺再次被废,次年更名为“护国寺”。大中九年(公元855年),又复名“青龙寺”。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寺庙再次被废弃,之后地面建筑几乎无存,渐被遗忘。

  读着已是坎坷非常,但这么一段起起伏伏的历史,却是大多延续至今的寺庙的必经之路。不论几次灭佛事件,还是后面的太平天国和文化大革命,都会倍添凄凉。

  此处在唐代属于新昌坊,为当时的风景名胜区,著名诗人李商隐在此写出来了“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名句。如今,以樱花闻名。
  我们来的时候,人山人海。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02年第一次到西安,当时的目的地之一,便有陕西省博物馆,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去成,始终留着这个遗憾。陕西省博,是遵周总理遗愿而建,是中国的第一座国家级博物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景点,更是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百年历史看北京,千年历史看西安。陕西,有这个底蕴和宝藏,让人相信。
  这里,先后有西周(丰镐)、秦(咸阳)、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统万)、西魏、北周、隋、唐建都,尤其秦、汉、唐,均为鼎盛朝代,故有云“大戏在长安”。

  选一个照片放在第一页,挺难。
  没选兵马俑,选了这张佛像,历经唐、宋、元、明、清千余年凿建而成的钟山石窟,被誉为“第二个敦煌”。目前尚未开发完毕,有估计其艺术价值未必在莫高窟、龙门、云冈之下。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出差西安,现场回来,途经一个广场,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是盛唐三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最大的一座。原为唐太宗李世民修给李渊的夏宫,只是李渊没福消受便已驾崩,故停工。
  后来的再次修建,是在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次年完工,成为了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包含武则天,这里持续了17位皇帝,计234年。大明宫也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宫殿群,被誉为了“千宫之宫”。王维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直至唐末,随着帝国衰落,大明宫毁于了兵火。

  如今,西安市投资120亿元,在这里修建了大明宫遗址公园。这不仅仅是钱多少的问题,还包含着西安对自己这座城重新定位的雄心壮志。
  前段时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包含了这里。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年初开会,还是西安,为什么每次都是这里?

  最近把手机里反复听来听去的歌曲都替换了一遍,老婆说,难得你这么怀神。我说,承让承让。老婆问,谁的歌?我回答,黄家驹、张学友、许巍、张震岳….老婆直接打断,老古董,推荐你点吧。
  于是我现在在听张伯宏的《北京土著》,还有好多郝云的歌,比如《卖艺小青年》、《结了》、《想到理想这个词》,京味十足。

  从西安来来过过,转了些地方,但对于这个几千年历史的古城,来往的过客,又能了解多少?就像去过北京的人,故宫看了、长城看了、天坛看了、颐和园看了,但那是真正的北京么?又有不少人去了各种胡同,但那里的老外比烤鸭都多,甚至无法开口问路在何方?真正的京味远不是充斥着各种游客的名胜景区。
  西安亦是如此吧,对于我们这些匆匆过客,在热闹的城墙之下,又能感受多少真真正正的西安味道?爱一个城,那就住下,我却没有那么痴迷,所以总是匆匆而过。

  有时候,当旅游不再是一种感受,不再是一种融入,而是GDP,而是money,而是政府扛起主旋律大旗而引导的众人狂欢,那注定城墙下的热闹与城墙再无关系。

  南门,箭楼,广场,龙灯。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