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夜景

  年初开会,还是西安,为什么每次都是这里?

  最近把手机里反复听来听去的歌曲都替换了一遍,老婆说,难得你这么怀神。我说,承让承让。老婆问,谁的歌?我回答,黄家驹、张学友、许巍、张震岳….老婆直接打断,老古董,推荐你点吧。
  于是我现在在听张伯宏的《北京土著》,还有好多郝云的歌,比如《卖艺小青年》、《结了》、《想到理想这个词》,京味十足。

  从西安来来过过,转了些地方,但对于这个几千年历史的古城,来往的过客,又能了解多少?就像去过北京的人,故宫看了、长城看了、天坛看了、颐和园看了,但那是真正的北京么?又有不少人去了各种胡同,但那里的老外比烤鸭都多,甚至无法开口问路在何方?真正的京味远不是充斥着各种游客的名胜景区。
  西安亦是如此吧,对于我们这些匆匆过客,在热闹的城墙之下,又能感受多少真真正正的西安味道?爱一个城,那就住下,我却没有那么痴迷,所以总是匆匆而过。

  有时候,当旅游不再是一种感受,不再是一种融入,而是GDP,而是money,而是政府扛起主旋律大旗而引导的众人狂欢,那注定城墙下的热闹与城墙再无关系。

  南门,箭楼,广场,龙灯。

继续阅读“西安城墙夜景”

西安鼓楼

  西安的鼓楼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鼓楼。其始建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乾隆五年历经两次重修。

  环绕城墙后,与同事相约,地点便订在鼓楼。

  不经意间,得见一侧繁密飞鸟,遂留下了这张。

  六百余年的古建筑,愈显得沧桑和底蕴。

继续阅读“西安鼓楼”

西安城墙(二)

  正午的阳光直晒在外面的城楼上,反射进来的光线扫过大红灯笼,却无法抵及城门洞的内壁,于是明暗对比之间,一点点红衬出了一片古老与沧桑,尤为给我印象深刻。
  身后是喧哗的人群,熙熙攘攘,在他们进入镜头之前抓拍下这张,感动的也只是自己。
  转身,烦躁的阳光迎面而来,夹杂着沸沸腾腾的吵闹。强烈的对比,犹如古今之间,数代之隔,如这城墙,似耄耋之年的老者,无力改变世界却依旧满脸慈祥,坚守内心。

  旁观,六百年。不语,至今。

继续阅读“西安城墙(二)”

西安城墙(一)

  上一次来西安是02年,那是第一次以旅游为目的的远行。往事历历在目,这个闷热的季节,就不怀春了。
  当初来西安城墙的时候,只是门票还10元,现在的门票已经40元了。当然,如果不上城墙,只在下面的环城公园,是免票的。

  现存的西安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至十一年(公元1370-1378)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与南京城墙同时期,已有600余年历史。其周长13.74公里,呈长方形,是现存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当年隋文帝杨坚在立国第二年便在此处修建了大兴城。唐代,将大兴城改名长安城,并进行了扩建与重修。至明代,历时八年进行了重建,西、南基本与老城墙范围相同,而东、北进行了外延。
  城墙初建时以黄土分成层夯打而成,在墙基和墙顶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所谓三合土是用黄土、石灰与糯米汁混合而成,干燥后坚固无比。明隆庆年间在外层砌砖,清乾隆四十六年,再次对城墙外壁及顶面增砌,加厚包砖,呈今日外观。
  因城墙是以防御为主要目的,故其厚度大于高度。今日城墙高12米,基宽16-18米,顶宽12-14米。里层为明代砌砖,长38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外层为清代砌砖,长45厘米,宽23厘米,厚10厘米。城墙顶面则以铺设2-3层青砖为主。

  关于西安城墙的周长,网上有两种说法,其中以11.9公里的较多,尤其百度百科。但在其自身词条内以出现多处冲突数字,故本文采用景区介绍上标注的13.74公里为准。至于边长,网上多有说明,但未查到来源,更有甚者,标明13.74公里的边长加起来却是11.9公里,如官方网站。求解释。
  至于其后文变成东西长4256、南北长2708更是不知所云,较之前面的数字相比,东西城墙各增加了1666米。即使指外缘周长,那也不能变形状啊,由东西长成了南北长。截图如下,这还是准备申遗的…

继续阅读“西安城墙(一)”

西安夜景

  来西安,同事说大雁塔广场有音乐喷泉,且创了很多世界之最,于是过来看看。

  西安的温度虽然也不算低,但相对干燥,而且昼夜温差大,晚上不开空调也是可以忍受的,比起武汉是舒服多了。
  离着广场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便已看到了大雁塔。在灯光的作用下,较之白天更是多了几份美丽和妖娆,且越发的有了种沧桑与优雅之美。
  尤其喜欢这种颜色,与西安这样的古都历史,搭配完美。

继续阅读“西安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