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放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一般情况下,流放地点是战场,没战争时,就去戍边或开发边远地区,是去当兵或奴役的,环境一般、吃住无保,又是法外之地,死亡率奇高。同时,在“乡土观念为重”的古代,流放一个人是精神层面的剥削,流放一个家族则是精神层面的毁灭。

  流放地大多是边疆。秦朝开始,集中于两广和海南,唐时又多了新疆和东北。当然,这也和帝国的疆域有关,一般是在势力范围之内就远就偏,只有上古时期才存在逐出统治区外的情形。南宋时两广得到开发,北方又沦陷,能发配的地方基本就剩海南。明朝和唐朝类似,但多了云南,清朝一般钟情于新疆和宁古塔。
  时代发展至今,这些流放地大都成了旅游胜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云南是明朝的流放首选地。朱元璋曾派30万大军随远征云南,之后派沐英在此镇守,屯垦戍边。除了军人,还有随军家属和大量工匠,此外还有响应中央“移民实滇”政策而来的老百姓,达百万之众。主要以江浙、皖南、赣北为主,因都从南京柳树湾集中出发,所以南京柳树湾成了如今很多云南汉人的祖籍。
  当然,这些人的待遇,要比流放至此的人好很多。

IMG_20211013_160525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国庆节前,出差郑州。
  那段时间刚开始《王者荣耀》,会用英雄基本只有凯和王昭君。王者荣耀里,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都全了,这个名单也向来少有争议,但中国古代的四大美男,可就有争议了。认可度较高的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但不论名单如何变化,潘安的C位是没有争议的。

  潘安,西晋人,关于他的美貌向来不缺赞美之词,身材修长,眉目如画,肤色白皙,三分阳刚,七分儒雅,宽袍长袖,飘逸绝伦,玉树临风,灿若云锦。他的小名是“檀郎”,因大家都乐意,竟然成了夫君的代称。

  人不但好看,还有颗有趣的灵魂。他在河阳当县令时,曾率百姓种植桃花,所以河阳县又被称为“花县”,他也被称为“桃花县令”,“花样美男”之词即来源于此。此外,还有个成语“掷果盈车”,说他驾车行路,女子们竞相往车上扔水果,以表达爱慕,连老妪也为之着迷。这个成语如今用来形容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
  仅这些也不够,他还得有足够的才。首先是个文学家,常和陆机并称“潘江陆海”: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所以才有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之句。他所写的《悼亡诗》更是开了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

  潘安,郑州中牟县人,郑州东站再往东,北到黄河,东至开封,路过好多次。

IMG_20210930_074728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年毛主席32岁,这等豪气,不世出的。

  秋天至此,虽不是寒秋,橘子洲也是要去的。
  如若选出几个能代表长沙的名片,岳麓山、橘子洲似乎争议不大,前者有岳麓书院和麓山寺,后者有着毛主席的诗词加持,这两个的影响是永恒的,属于文化层面,时间越久越深刻。此外,就是槟榔和臭豆腐,这两个的影响是相对长久的,属于饮食习惯,民以食为天,未来一段时间内恐怕不会改变。以前,长沙还被戏谑为“脚都”,和“首都”相对,后又被称为“娱乐之都”,但如今都已鲜有提及,这属兴趣爱好,受经济、风气、社会环境影响,影响相对短期。
  最近,一个品牌有了崛起之势,那就是茶颜悦色,一家奶茶店,这终归是临时的。

XGS_7215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又至雍和宫,这大概是北京香火最旺的寺庙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又恰是上香的日子。
  很少烧香拜佛,除了平安、健康之外,也没有什么所求。只如今,加了一个机动车摇号,切实刚需。

  清朝,有“潜邸”之说,专指皇帝出生或居住过的地方,又名“潜龙邸”。因往往会被赋予各种神秘和神圣色彩,故在皇帝登基之后,是不允许再有人居住的。雍正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雍亲王府,所以在他登基后,家人就搬离了此处,并改为雍和宫。虽说是荣光,但一个得势的王爷搬起家来,也挺折腾。

  搬家次数最多的,是北京的醇王府。醇王府原在西城区,本是纳兰明珠的宅子,也是著名词人,吟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纳兰性德成长的地方。后被和珅相中,并占为己有,又几经周转到了醇亲王奕譞手里,所以改称“醇王府”。奕譞次子载湉成了之后的光绪皇帝,醇亲王府便成了潜龙邸,醇亲王一家高兴之余,也得搬家。
  他们搬到了后海北沿,重建了醇王府,因在北面,故新的王府称“醇王府北府”,老的称“醇王府南府”。后来,奕譞第五子载沣袭封醇亲王爵位,而其所生长子溥仪也当上了皇帝,所以这个北府也成了潜龙邸,又要搬家,这次搬到了中南海西北角。因载沣此时为摄政王,所以新王府被称作“摄政王府”,只不过到清朝灭亡时仍未竣工。这就是北京历史上有三个醇亲王府的原因。

  成了潜邸,虽然不能日常居住,但可改为行宫或庙宇,雍和宫便一直是皇家行宫,后被乾隆改为庙宇。

IMG_20210921_143236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国家地理》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展览,过来参观。
  一进门,这张浅绿色眼眸的阿富汗少女难民,便深刻地抓住了人们眼球。这是一张1985年刊登在《国家地理》封面上的照片,这个少女当时14岁,在这个眼神里有恐惧、有仇恨、有警戒等。对于阿富汗的情况,这张照片,这个眼神,便足够了。照片的意义很大,更容易让人触动和共情,引发反战的舆论和支持。

  参观时,阿富汗正在经历战争,塔利班势如破竹地打败政府军,已经到了首都郊外。今天写这篇博客的时候,塔利班已推翻了原阿富汗政府。至于孰对孰错,往往都是由胜者来书写,我们也无意去深究,只希望阿富汗能摆脱战争和混乱,让人民生存有保障,获得争取幸福的机会。

IMG_20210821_14331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