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开会,还是西安,为什么每次都是这里?
最近把手机里反复听来听去的歌曲都替换了一遍,老婆说,难得你这么怀神。我说,承让承让。老婆问,谁的歌?我回答,黄家驹、张学友、许巍、张震岳….老婆直接打断,老古董,推荐你点吧。
于是我现在在听张伯宏的《北京土著》,还有好多郝云的歌,比如《卖艺小青年》、《结了》、《想到理想这个词》,京味十足。
从西安来来过过,转了些地方,但对于这个几千年历史的古城,来往的过客,又能了解多少?就像去过北京的人,故宫看了、长城看了、天坛看了、颐和园看了,但那是真正的北京么?又有不少人去了各种胡同,但那里的老外比烤鸭都多,甚至无法开口问路在何方?真正的京味远不是充斥着各种游客的名胜景区。
西安亦是如此吧,对于我们这些匆匆过客,在热闹的城墙之下,又能感受多少真真正正的西安味道?爱一个城,那就住下,我却没有那么痴迷,所以总是匆匆而过。
有时候,当旅游不再是一种感受,不再是一种融入,而是GDP,而是money,而是政府扛起主旋律大旗而引导的众人狂欢,那注定城墙下的热闹与城墙再无关系。
南门,箭楼,广场,龙灯。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每年的冬季末期,那颗心都会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蠢蠢欲动,开始酝酿着一次次远行。虽说元旦刚从庐山回来,但那样的路线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颗早已习惯自虐的心。
在8264上闲逛,看到一个帖子《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完)》,点击率1158.64万次,回复1656页。逆流之河独身一人,77天时间,穿越了羌塘。只看了一页,便已中毒而不能自拔。作为对作者的支持,当即上网买了这本书,《北方的空地》,第二天货到。
为本书写序的叫蓝天,在墨脱出事,终生瘫痪,但她所表达的那份乐观、那份力量、那份坚持,还有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诠释,超过了多少健全之人?
有人把户外和冒险等同,更有人将作者这种前无古人的路程直接等同于死亡,我想这种事,真的不好解释。类似于人生是活着是绽放,还有无数责任伦理的争论,永久不断。太多的羁绊与放不下,成就了读者眼中如神一般的作者。但若真去看看作者之前的准备,对电器、对身体、对地理、对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你也许会换个想法。
人生有三件事不宜过多讨论,一是伴侣,讨论多了一定娶了别人的老婆;二是事业,讨论多了一定在做着别人喜欢的事;三是旅行,讨论多了一定走在了别人的路上。
作者自己说: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是痴迷些而已。至于动机并无深刻,就像有些人痴迷篆刻,有些人痴迷美食,有些人痴迷网游,有些人痴迷炫耀……等等,我痴迷羌塘而已。人又是善变的,谁又知道明天会痴迷什么。对于那些一生只痴迷一件事的人才是了得。
或许把大羌塘解释为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更直观。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