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 前夜爬泰山,一夜未睡,所以今天上午充分补充了一下睡眠,中午才醒。
来曲阜,最主要的目的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但由于行程调整,有了一些更自由的时间,所以今天打算先去趟邹城,看看孟庙和孟府,然后将24日的一整天留给三孔。
如果今天去三孔,那么半天时间也只能参观两个,且时间比较赶,大概会留下孔林放到明天,而明天晚上的回程票都已经订好,再加上去邹城路上时间的不确定性,为防万一,很有可能就会放弃孟庙和孟府了。是的,同样的景点,预计相同的时间,由于路途较远存在的不确定性,都会在安排时尽量避免放在最后一天,性格问题而已。
住在曲阜师范附近,今天端午节,中午吃了菠萝炒粽子。
邹城,孔子、孟子的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名。
孟子,名轲,儒家代表人物,“孔孟”并称,有“亚圣”之名。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初在四基山的孟子墓旁,后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迁于此处。后经元明清历代扩建维修,至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成今之规模。
下车,有广场,正午一两点,三十七八度的大太阳,天气实在炎热。一眼望去,在这个小长假,竟然未见其他游人,幸好看到了老冰棒,大喜。门票40元,含孟府。
此为棂星门,孟庙南门,四柱三门三顶式,为清康熙年间修建。
进入后,左右两侧各有对称木枋,名“继往圣”和“开来学”,乃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修建。其间古树参天,郁郁葱葱,上有白鹭、花鹭鸣啾,虽天气燥热,但却能一下子让人平静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氛围要比孔庙好得多,也许是人少安静的缘故。
正前方是亚圣庙石坊,四柱三门式,建于明代,原孟庙大门。文革期间曾遭到过破坏,其石柱上漆有毛主席诗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至今依稀仍可见。
在孟庙内,除了遇到一个旅行团外,所遇零星散客不足十人,这还是端午节,与孔庙里人山人海,人挤人,人挨人,人外还是人的景象,形成了天壤之别。
售票处未见导游,反而在过孟庙石坊后,遇到一个当地人,说可以充当导游,20元。事实证明,讲解地非常好,非常生动,知识的丰富性,恐怕连景区内的导游都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孟庙内的古树很多,也很出名,有记载的最早栽种于北宋宣和年间,距今已有九百余年。以桧柏、侧柏为主,其中还有国槐、银杏、流苏、梓树等等。导游不错,学会了区分一些常见树木,虽然现在又差不多都忘了。
前行,是泰山气象门,单檐歇山顶,门钉横九纵七。
对这个名字一直不大明白,导游讲的时候亦没有记住,后来上网查些资料方明白。为宋代理学家程颢之说:“仲尼元气,顔子春生,孟子并秋杀尽盖亦时然而已。仲尼天地也,顔子和凤庆云也,孟子泰山之气象也。”其意为孔子是圣贤先师,是元气,是天地;颜回是孔门弟子中最自得其乐的,适应性最强的,用“春”和“庆云”形容;而孟子是孔子之后最有成就的,是继“春”而起的“秋”,用泰山来形容,故有“泰山气象”之称。
过泰山气象门是第三进院落,其内有康熙碑亭,名如其意,内有康熙御赐石碑。
碑亭东侧有石碑,上书“孟母断机处”。耳熟能详的的故事,如三字经之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此院落北侧有三门,中为承圣门,东西侧分别是启贤门和致敬门。
院落东西侧亦各有门,为知言门、养气门。知言门南侧有省牲所,养气门南侧有祭器库,均建于明代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用于存放祭祀的牺牲与祭器。
从启贤门进,先去第四进院的东路。
过孟庙碑林,两侧石碑众多,因为对其欣赏能力极其匮乏,看看年代,便匆匆而过。其后为启圣殿,单檐歇山顶,始建于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重修,其内供奉孟子父亲启圣邾国公,故得此名。
过启圣殿,是孟母殿,供奉孟母牌位。
孟母在中国的地位和象征意义重大,如同其旁的石碑,上刻“母教一人”。其碑有文,“人知以教子,责之父师,不察于母教之尤也。知乳育之为恩,而不知训诲之为恩;知养畜之为慈,而不知礼法之为慈”。导游解释,其意应为“母教”的第一人,而后豁然开朗。
转第四进院的中路,为最北端的建筑,寝殿。
其始建于元贞元元年(公元1295年),原名“邾国公祠堂”,供奉孟子父母。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增修后,改为寝殿,专门祭祀孟母。现办展览,展示孟子生平。
再转第四进院西路,这线有致严堂、祧主祠、焚帛池。
焚帛池,祭祀祖先后,焚烧祭文之处。
孟庙内有不少名树,如古柏抱槐、紫藤银杏、桧寓枸杞、洞槐望月等,合称孟庙“古树四奇”。因照出的相片表现一般,且其景的季节性很强,所以未全部上传。
此为洞槐望月,相传此树为唐槐,先于孟庙存在。
回到中路,是本次参观最后一个建筑,亚圣殿。
其建于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因地震而毁,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绿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高17米,进深20.48米,横宽27.7米。
大殿四周有八面石柱26根,基座有覆莲,考证为宋代所刻,而其上石柱,为明代所制。
莲花瓣朝上,为神之所用,莲花瓣朝下,为人之所用。导游所讲,还需考证,不知真假。
大殿正中高悬“道阐尼山”横匾,九龙相绕,为乾隆御笔。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尼山,道阐尼山,是指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
一路下来,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但却始终没有时间去认真想想,也许问题都太大,也许都不大符合这个炎热的季节。又也许,只有等到写博客,整理照片时,才会认真学习一下。
从养气门出,至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