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韩寒,不讨厌,也说不上喜欢。
  方舟子和韩寒掐架时,因为讨厌贼眉鼠眼的方舟子,便买了一本韩寒的《青春》。没有细挑,因为它正在热销,目录也没细看,反正就是买本韩寒。

  书的内容多为韩寒发表于网络博客上的杂文,都是短篇,最适合放到卫生间,视情况每次可读那么三两篇,当然有时可以读到五六篇,甚至七八篇,这主要取决于肠胃情况。我的身体还算可以,最近也没着凉,所以这本书看了好久,好久。直到现在,方舟子和韩寒都不怎么闹了。
  其实作为一个理科生,且一路走到了生物学博士后,方逗士还是让很多大学里带着眼镜,生活在paper重压下,三点一线的博士们看到了一丝人性依旧活泼的希望,这至少给了他们鼓励。读完博士后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于呆,要么过于欢,方教主的发育情况,需要大家理解。

  谈多了,照例拍一下书的封皮,我把上面一行字给了特写: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
  这行字若放在韩寒的书里,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你若不认为,那便是天大的悲剧了。出版社认为这句话摆在这里合适,不管是不是打个嘘头,这都注定是个笑话。当然,五年后、十年后、五十年后再看,可能会更可笑些。

  为了不让自己看的书的档次下降到谷底,我自己这么理解:青春,如同这行字,是那般的轻狂。


  我似乎只是关注时事和政治,但很少谈论,尤其不喜欢特别愤青的人,所以我不大喜欢韩寒。当然,这个社会需要有这样的人,更需要有这样的媒体,那样,很多如我般的人,才能只是关注而不必处处谈论,处处愤青。

  另外我想说,这本书的空白空间比有字的地方还要多,有凑页数之嫌,一点都不像作者宣传的那样低碳和环保。不如半本书,半本白纸,你随便按照页数薄厚定价,我们好歹也有些白纸,不至于浪费。中央台天天放着广告:双面用,不丢面。可《青春》这本书的双面用,还真丢了面。

  似乎已经过了读韩寒的年纪。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