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整个托斯卡纳地区,也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景点能够如此长久不衰地出现在各种旅游画册和宣传广告上,恩,这个比萨斜塔。谈不上对它有多大兴趣,或许只是因为它的名气,所以来了。
这里被称作奇迹广场(Piazza dei Miracoli),有着欧洲杰出的的古罗马建筑群,大教堂、洗礼堂和斜塔。它们均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都会有将近两三百万人来到这里,匆匆忙忙地到那些网上很火的地方,扶着塔、背着塔、抱着塔、拎着塔照上几张照片,然后坐上大巴匆匆忙忙离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个塔本是教堂的钟楼,自1173年开始建造,但在10年后便停了下来,因为塔最下面的三层开始倾斜了。当时人们的心里一定是在暗骂,而绝不是欢呼:我们创造了奇迹。
1272年,工程重新开始,人们曾试图支撑住基础,但不幸失败了。建造还要继续,并通过慢慢将塔建直来弥补最初的倾斜。若是仔细阅读这些篇有关意大利的文章,我们会发现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的烂尾楼很多,经常搁置几十年上百年后继续建造,像这个中途停了十年的,绝对算得上神速。意大利人如今的性格也是极其类似。
这个塔自建成后,每年的倾斜都会加剧,到了1993年,已经倾斜了4.47米。于是人们开始修复和加固,并从塔基北侧取出了70吨泥土,让其恢复到了18世纪的样子,倾斜少了43.8厘米。这样,又可以安全300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意大利
D9:佛罗伦萨-比萨-五渔村
说到比萨(Pisa),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食物,百度一下这个词,是满屏幕的外卖广告,看着流口水。即使谈到旅游,更多也只是想起那个斜塔,而对于这座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古城了解甚少,甚至微乎其微。
在历史上,比萨曾是个独立的共和国,靠着海边,拥有着能和哥伦布的故乡热那亚(Genova)及海上霸主威尼斯相匹敌的海上力量,威震八方。直到十三世纪,比萨作为皇帝派的支持者与教皇派发生冲突,终在1284年,被热那亚的舰队在梅洛里亚战役中彻底击垮,一蹶不振。
1406年,比萨被佛罗伦萨接管,美弟奇家族大力倡导着文学、艺术和科学。一个名叫伽利略的伟人便就读于这段时期的比萨大学,并于1589年,在此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
比萨是热闹的,斜塔那里人群拥挤,熙熙攘攘。但比萨又是安静的,坐火车过来,下车、出站,也遇不到几个游人。因为游客大多是坐大巴一窝蜂下来,匆匆忙忙去固定地点拍了照就走。可以安静地漫步在这座城市,尤其色彩斑斓的阿尔诺河(Arno River)沿岸,雨后天晴,云低山青,是如此惬意和迷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意大利
由于受同事的影响,我如今对于万州最深的印象,恐怕就属张鸭子,对于读书年代,那应该算是一件奢侈品。虽然来这里后,我更想吃的是在北京曾经遍地可见的万州烤鱼。
万州位于重庆,长江穿城而过,很多铁路、高速,甚至高铁经过这里,这也是我们过来的原因。一行四人,面对着对方八九个人,谈了八个小时,最终取得了预期之外的好结果,也算得圆满。奖励是一只张鸭子。
这里有个学校,重庆三峡学院。因为三峡库区的特殊政策,可以提前录取,所以当年也有不少多人过来。只是因为位置较偏,甚至可以说封闭,故四年学成之后,留万州的并不多。那时候的万州还不像如今般繁荣。
每次都是从达州过来,经过好多次,却没一次停留。达州是唐代诗人元稹的故乡,他和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诗句。
翻译过来:见过了沧海,其他地方的水都不值一提,看过了巫山彩云,其他地方的都不足以称之为云,这就如同我心中的你。经过花丛,懒得回头去看,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是因为想你。
前两句很火,而最后一句,也很美。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手机, 四川, 足迹

片名:分歧者2·绝地反击/Insurgent(美国·2015)
导演:罗伯特·斯文克 主演:谢琳·伍德蕾 提奥·詹姆斯 凯特·温丝莱特
1、片中的人类社会安稳,是得益于默认了社会分类、劳动分工,然后人们都对号入座,安于现状。哪种分类都不适合的人,只是不安定因素而已,哪个社会和朝代都有,难成气候。但若哪种分类都适合,那便是分歧者,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就是变革者。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电影, 海报
怎么会有这么一本书?不知道是买什么送的吧。
也许是个人的性格问题,或者是从来都难以接受无法被证实、被说服的观点,所以我对于这本书封皮上“让所有人心动的故事”的标语有着很大抵触,这种书一般是不会去读的。
也的确,我似乎是带着主观情绪,来证实了一个非常主观的观点:这本书很差。
内容比较粗糙,语言也一般,基本就是属于口语,文字的优美、行文的讲究,是没有的,似乎就是把微博段子补了一些字,变成了长篇,作者还是好好发微博吧。
故事比较作,网络小说的内容和样式,总是太假,尤其里面的人和事,如同演着话剧,打着聚光灯般。站在话语权上,讲着依据自己内心想法修饰过的故事,并靠它们讲出什么大道理,这是本质的问题。若是修饰过的已经发生的故事,那问题就更大了。
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讲道理而写作,为了取悦而写作,为了点击量而写作,这目的一变,怎么能讲个原汁原味的故事?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