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大石窟中,始终觉得云冈最为惊艳,也许是最早参观的,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随着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惊艳这个词已是越来越少得感受了。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值不值得来,这个问题不存在。

  石窟,源自印度,佛教徒们提倡遁世隐修,往往在崇山峻岭或者河谷之间找个僻静之处,开凿石窟,身居其间,长久苦修。之后,沿着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传入了中国。所以中国境内最早的石窟多分布在当时的西域诸国,在公元三世纪,如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敦煌的莫高窟,到了南北朝,方在东土盛行。

  北魏太武帝时期,为了统一北方,全民为兵,要求50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因为当时的沙门是免税、免役的,引起了一部分阶层的较大不满。后来,魏太武帝又在宰相的劝说下,改信道教,排斥佛教,逐渐发展成了灭佛运动,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若有藏匿,诛灭全门。
  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看这年号就知道妥妥的道教了,长安有人谋反,太武帝亲自率兵镇压,结果在一寺院内发现了兵器,皇帝怀疑佛门参与谋逆,便开始诛戮长安城内的全部沙门,焚毁一切经卷、佛塔、寺院。史称“太武法难”。

XGS_4516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某天晚上,打开电脑看了电影《西游记女儿国》,赵丽颖饰演女儿国国王,冯绍峰饰演唐僧,虽然电影有点无聊,但轻松搞笑,又略有些感动,也属于中年大叔的菜了。
  片尾一首《女儿情》,唱得动人,唱这首歌的时候,赵丽颖和冯绍峰二人正在悬崖上写经,景色竟和今之恒山顶所见极其类似。没过忘川河,未喝孟婆汤,所以我们终究忘不掉种种执念。

  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写这篇文章时,赵丽颖和冯绍峰已经“官宣”婚讯,平时鲜有关注八卦的我,竟十分开心。
  电影的另一首歌《女儿国》:既生苦难我西行,何生红颜你倾城,如何抹去你身影,如同忘却我姓名。取自仓央嘉措的一首词: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赵丽颖和冯绍峰找到了他们的双全法。

  拍人,忘了拍景,竟没有留下恒山主峰照片。故选了这张,反而更有一种风情。

XGS_4411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北岳,恒山,大概是本次来此处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年秦始皇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位列第二,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都到此一游过,并举行了祭祀大典。但不求甚解的人们总是会犯错的,比如有时候的我,时到今日才知,他们所去的恒山并非我们今日之所到。因在清代前,“恒山”并不在此。当然,不是山动了,而是称呼变了。
  知识真的永无边界,上次来恒山,也查了不少资料,竟然不知。

  春秋到明朝,北岳恒山一直指的是河北曲阳境内的大茂山,恩,是的,直至明末的1700多年间,历代皇帝所祭祀的都是如今的大茂山,自然也包括前面所说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是他们错了,而是恒山就在那里。
  那为何后期改了恒山之名,是大茂山出了异状,还是犯了忌讳?这倒没有,更多是宋时战争,大茂山上的古建损失殆尽,且明定都北京后,恒山在了国都之南,与京城方位不符。只不过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中国有着大量改都而不改岳的历史事实,如唐朝都长安,华山在东,依旧称之为西岳。故在明朝一代,并未改成。
  中国的常理中,改变一件事很难,常被“循依旧理”四字驳回,如今亦是。

XGS_4269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xqjq3
  片名:猩球崛起3/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3(美国·2017)
  导演:马特·里夫斯 主演:安迪·瑟金斯 伍迪·哈里森 阿米尔·米勒

  1、很惊艳的三部曲,开头尤其惊艳,却一部不如一部,相对比第一部,这部的剧情简直是被按在了地上摩擦。凯撒最后救世主似的的结局减小了故事张力,历尽艰难,最终带领族人到了世外桃源,然后不治而亡,这样的故事,我们读过太多,也太过熟悉了,我们也许并不期望它们与人类有着过多相似。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应县木塔出来,下站悬空寺。

  无疑,悬空寺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景点,大多人都知道,大多人也都想来看看,然而一般都是打个卡,留张照,拔草后走人。若是跟着团,那就更是走马观花。
  按照官方介绍,其建成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一座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岌岌可危建筑的千年寺庙,悬空而建,无疑有着不小吸引力,自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千年以上的木建筑,在国内实在太少,恐怕不大可能继续开放并让人登高了。所以,官方总是强调其始建年代,那么现存建筑的年代呢?没有说,具体日期,竟然遍查不到。
  后来在一篇介绍梁思成山西考古记录的文章里找到些言语,说悬空寺在历朝历代有过多次重建,最后的大规模修建,应该是在明清时期,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是最后一次,形成了目前的主体建筑和“一院两楼”的基本格局,也就是说目前的古建以清代建筑为主。
  寺庙一直在,只是这一千余年间,经过着不断地重修或重建,必要时更换一些构件,方能存在至今。如同一株千年古树,如今何曾还能见到千年以前的树叶,有生命力的,即是如此。

XGS_4174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