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出来,下站悬空寺。
无疑,悬空寺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景点,大多人都知道,大多人也都想来看看,然而一般都是打个卡,留张照,拔草后走人。若是跟着团,那就更是走马观花。
按照官方介绍,其建成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一座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岌岌可危建筑的千年寺庙,悬空而建,无疑有着不小吸引力,自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千年以上的木建筑,在国内实在太少,恐怕不大可能继续开放并让人登高了。所以,官方总是强调其始建年代,那么现存建筑的年代呢?没有说,具体日期,竟然遍查不到。
后来在一篇介绍梁思成山西考古记录的文章里找到些言语,说悬空寺在历朝历代有过多次重建,最后的大规模修建,应该是在明清时期,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是最后一次,形成了目前的主体建筑和“一院两楼”的基本格局,也就是说目前的古建以清代建筑为主。
寺庙一直在,只是这一千余年间,经过着不断地重修或重建,必要时更换一些构件,方能存在至今。如同一株千年古树,如今何曾还能见到千年以前的树叶,有生命力的,即是如此。
几十米的高空之中,若是以为像照片所见,是靠这几根柱子承重,那就别上去了。因为那几根柱子不论是看起来,还是实际上,都不会那么靠谱。因为上面的建筑有数十吨重。
其实,仔细看得话,几乎在所有的阁楼和栈道下面,都有横梁,它们大多比较粗,一侧出来一米左右,一侧深深地插入了悬崖,这些才是承重的关键。换言之,类似在一个栈道上修建了一个寺庙。当然,对于这种多层的建筑,在每层楼板之下,都有类似的横梁承重。
马上这里就要关闭一个月进行维修了。
悬空寺的景区,实在有些小气了,围了一个很大的圈子,不买票,想拍到它基本不可能。对面山上有一条公路,以前还可以看到寺庙,景区就在路边建起来了砖墙,确保你不买票看不到。但也比较“贴心”,票分两种,一种不上去,只拍照的,还有一种是要上去的,多交100元。
晋商,还是精明。
行走其上,还是需要一定胆量的,途中有恐高者,抱着柱子不前,尤其再加上踩上去时,那种咯吱咯吱响的配乐,还有呼呼而过的风,确实有些令人顾忧。
不少恐高者,下来看看照片,都佩服自己的胆量。若是早点看了照片,估计给钱都不上了。
古代的建筑材质是没有多种选择的,不像今天,可以木头、可以砖石、可以钢混,甚至还可以用一些合成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古代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若是用一些名贵的木材,需要付出高额的运费和长久的时间,一般只有皇家或王侯将相的宫殿才有可能。甚至还要有官方许可、护卫随行,否则,不论是顺利通过州府地界的关卡,还是长途运输中的盗抢无忧,都几无可能。那个年代还没有保险。
当地产铁杉木,所以悬空寺便是以此为基础材料。只不过,需要用桐油浸泡,一遍遍地漆刷,这样才可以防虫防潮。即使如今看起来,有些地方开裂了,但并没有腐朽。下图最眼前的一棵就开裂了。
此外,悬空寺头顶上,有翠屏峰将近200的悬崖,山西历史上的地震并不少,上面时有巨石震落,却从没有对寺庙形成致命之忧,那是因为它处于山体的最凹处,所以垂直落下的石头伤不到它。与之类似的,多数情况下的降雨也奈何不了它,这也是它虽为木质,但比较耐得住常年风吹日晒雨淋的原因。
李白曾游历此处,写下了“壮观”二字。后来徐霞客也来到此处,写下了“天下巨观”四字。
寺,还是当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