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大概是本次来此处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年秦始皇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位列第二,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都到此一游过,并举行了祭祀大典。但不求甚解的人们总是会犯错的,比如有时候的我,时到今日才知,他们所去的恒山并非我们今日之所到。因在清代前,“恒山”并不在此。当然,不是山动了,而是称呼变了。
  知识真的永无边界,上次来恒山,也查了不少资料,竟然不知。

  春秋到明朝,北岳恒山一直指的是河北曲阳境内的大茂山,恩,是的,直至明末的1700多年间,历代皇帝所祭祀的都是如今的大茂山,自然也包括前面所说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是他们错了,而是恒山就在那里。
  那为何后期改了恒山之名,是大茂山出了异状,还是犯了忌讳?这倒没有,更多是宋时战争,大茂山上的古建损失殆尽,且明定都北京后,恒山在了国都之南,与京城方位不符。只不过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中国有着大量改都而不改岳的历史事实,如唐朝都长安,华山在东,依旧称之为西岳。故在明朝一代,并未改成。
  中国的常理中,改变一件事很难,常被“循依旧理”四字驳回,如今亦是。

XGS_4269
  最初有记载的改北岳争论,是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兵部尚书马文升上书,要求改祀北岳河北恒山于山西浑源,结果不成。后又有过几次争论,直至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朝廷改封山西浑源玄岳山为北岳,称恒山。但只是改封了北岳恒山的冠名,而国家的祭祀仍在河北曲阳举行,故在明朝后期,出现了“两个恒山”。
  清顺治十七年(1660),又有人上书,要求改祀,其观点与明代马文升一致。清顺治帝对以往汉人延续的习俗没有太多顾虑,故御批“移祀北岳于浑源”。至此,改祀之争历时150余年,终于结束。
  故,我们所知的北岳,便是在此了。而大茂山,有时也自称“古北岳”。

  恒山,买票,继续驱车前行,可直达真武庙处的停车场,少走不少路。
  首先看到的,自是真武庙,但一般都不推荐进入,似乎游人总是在此投入不少香火钱,所以名声不大好。过山门,是真武大帝殿,其形制为单檐庑殿顶,比起其他几个岳的“同岗位领导者”,待遇似乎差了一点。

XGS_4271
  登山,途中见“恒宗”两个字,虽然在山上略显袖珍,但每个字却实实在在得高达13米。
  它的难能可贵是落款,是明成化年间,那时官方的北岳还冠名着河北的大茂山。在改祀之争中,山西官员无疑是最为主动的,因为会有着极大的政治利益,所以,不论浑源的寺庙建设,还是各种造势,都来得积极。

XGS_4272
  远处悬崖,上有一“道”字。

XGS_4273
  中国的名山大川,少有独靠景色而名的,大抵是文化喜好的传承。
  恒山,自然也会有着规模不小的寺庙群,过了木牌坊,会有更多。在此休息,吃些零食,然后继续。

XGS_4277
  当知心是佛,惟爱道为师。
  一个寺庙影壁上,左侧写“道”,右侧写“佛”,倒是真的少见了。两个教派在历史上相爱相杀,相对比西域地区动辄圣战屠城,到了中原地带,到了明清之后,终于变得缓和多了。与之对应的,中国历史上较多的屠城,基本大多为元清或者其他游牧文明,食草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相对比起来,少了不少戾气。

XGS_4282
  姑嫂崖这边有些在崖壁之上的寺庙,正在维修,无法通行。

XGS_4283
  回牌坊,另一个方向,是纯阳宫。

XGS_4286
  远处悬崖。

XGS_4287
  很多寺庙并未进入,大多冷清异常,九天宫算是大些的了。

XGS_4297
  恒宗殿,又称“贞元殿”、“朝殿”、“大殿”,是恒山最为气派的建筑,下有台阶陡峭,恐高者不敢攀行。

XGS_4300
XGS_4309
  关帝庙的琉璃瓦。

XGS_4430
  继续往上,是会仙府,传说这里是神仙聚会的地方,故又称“集仙洞”。
  这是恒山上最高处的寺庙,建于明代,供奉北岳大帝,到此拜一拜,许个愿。

XGS_4336
  “天下名山,绝地通天”的石刻。

XGS_4329
  集仙洞。

XGS_4330
  旁边其他石刻。

XGS_4332
  再望远处悬崖。

XGS_4340
  没有几步了,准备登顶。

XGS_4337



, , , , ,
Trackback

only 1 comment untill now

  1. 真武庙门好像孙悟空变得…

    [回复]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