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地形中,大兴安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段时间常拿着中国地形图来找其中一些有意思的点,其中涉及我们耳熟能详的三阶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大兴安岭山脉是二、三阶梯的分界线部分,也是400毫米等降水线,那条线对于我们,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其西侧是内蒙古高原,东侧是东北平原,西侧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牧场、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东侧则有我国最优秀的耕地、世界上仅有的四块黑土地之一,松嫩平原。
这一片土地诞生了很多民族,包括统治了中原的满族。可清朝将其视为“龙兴之地”,推行封禁政策,禁止关内民众来此,留个退可守、没有威胁的大后方,以备不需,但忘了俄国。经过康乾盛世,关内人口急剧增加,而关外人烟绝迹,以至于俄军侵占黑龙江口和库页岛时,清朝北疆竟茫然不知。康熙在宫廷剧里备受推崇时,我们也需明了他的一些列闭关锁国政策,尤其海禁。而这片地区上的闯关东,那是鸦片战争后的事了。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2015年4月1日起,大、小兴安岭开始全面禁止商业性采伐,结束了自1839年起,日、俄及清廷在此长达175年的大规模掠夺性砍伐的历史。如今这一路,好风景。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部门每年都有一次集体活动,似乎总往北跑,今年依旧不例外,领导要求去草原,哪怕九月初的草原上已经基本没有了草。那就想想其他景色吧。
地点选择了内蒙古的赤峰,历史上,在辽西走廊开发之前,赤峰是东北进入中原地区的唯一通道,目前也是内蒙古辖内人口最多的城市。离着北京近,其内除了草原还有沙漠,相对可玩的也多些。
赤峰最辉煌的时代,应属辽国时期。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此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即今之赤峰市巴林左旗。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开封灭后晋,改国号为辽,年号大同。因为不能使中原臣服,反抗四起,遂折返。公元1125年,辽为金国所灭,计210年。
辽国在辽和契丹两个国号之间改了好多次,更有研究称,曾九改九复,任性得令人咂舌。
萧太后摄政期间,是辽最为鼎盛时期,也是各种小说时常提起的,比如杨家将。辽还曾与西夏、宋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那是《天龙八部》的时期,有萧峰、段誉和虚竹,也是萧太后之劳。
还有一说,赤峰是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主要是因为辖内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与中原文化相对独立的?还是仰韶文化的支系、地方变体?尚未得到证明时,就说其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为时尚早了。
其发现地,便是在此处,因出土了红山文化的标志物玉龙,故此地名玉龙沙湖,国家4A级景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