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坦,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里友善的氛围,还有迷人的纽瓦丽建筑,我们在中午来,黄昏走,用了四个小时,只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广场上发呆,闲逛,漫无目的。
在这里,密集的寺庙、雕刻、佛像,还有异域风情的服装,让人一下子回到了十七世纪,那个原住民纽瓦丽人的黄金时期。当时的中国处于明末清初,李自成暴走国内,多尔衮盘算着如何入关,《桃花扇》、《牡丹亭》是年度流行读物,《天工开物》亦是洋洋洒洒铺开。欧洲的牛顿整理出来牛哄哄的定律,伽利略用望远镜望着星空,一向领先的数学发展出了对数和微积分,让人望尘莫及数百年。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给他的王后建起泰姬陵,法国人则不甘落后地搭起了凡尔赛宫,而中国,太和殿虽然并不太和,却迎来了第三个百岁生日。
尼泊尔的纽瓦丽人在帕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与神灵沟通的寺庙,留给我们今天惊叹。
Vishwanath Temple便是其中之一,建于1627年,供奉湿婆神。廊柱、屋檐、门窗上的华丽雕刻,是它的特征,还有嵌入墙内的石雕与木雕,亦多为精品。
仔细辨别图案,应为湿婆神的恐怖化身巴伊拉布,六臂,踩着一具尸体,便是它了。搭配着红色提卡,神秘、古朴,让人陷入其中。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尼泊尔,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足迹, NIKON D800
纽瓦丽人,如今大约有100多万,占到尼泊尔人口的6%。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不同于藏语、印度语和尼泊尔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他们的起源很神秘,大多都具有蒙古人和高加索人的身体特征。
帕坦(Patan),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与加德满都间隔着浑浊的圣河巴格玛蒂,曾经是个独立城邦,后在马拉王朝时被统一,反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
这里纽瓦丽风格的庙宇和宫殿,是全尼泊尔最精美的,吸引了很多游人。同时,建筑风格受佛教影响很大,甚至还影响了城内的其他印度教建筑。如今,在帕坦古城的四个角落,依旧矗立着公元前250年孔雀王朝时所立的阿育王柱。
10月9日 从纳加阔特到达这里已经是下午一点多。径直到了广场南部,找了一个最高的参观点,一壶咖啡,一份momo,望着窗外,倒也自在。加德满都过于喧闹、巴德岗过于安静,而帕坦众多的微笑,是给我们印象最好的广场。
这大概是帕坦最具代表性的照片了,克利须那寺和塔莱珠神庙成了主角。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尼泊尔,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帕斯帕提纳神庙(Pashupatinath Temple),建于1696年,是尼泊尔最重要的印度教寺庙,矗立在神圣的巴格玛蒂河河畔,是印度教的精神殿堂。如今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在加德满都谷地的其他地方,湿婆神多以愤怒的恐怖的巴伊拉布形象出现而受人膜拜,而在这,其化身为动物之神帕斯帕提(Pashupati),据称寺庙里的形象是黑色的四头神像,可惜不得见。非印度教徒是不准进入的,尼泊尔最底层的种姓群体Dalit直至2001年才获准进入其内。
它还有个名字,简单而粗暴,在国内比较流行,叫“烧尸庙”。
其所处的巴格玛蒂河(Bagmati River),虽然污染严重,充满垃圾,甚至臭味弥漫,但并不影响它在尼泊尔人心中的地位,犹如恒河之于印度。在过去,甚至国王在开始重要的行程之前,也到河边祈求帕斯帕提的庇护。
现今,尼泊尔人选在这条圣河边的火葬台上火化尸体,然后将骨灰撒入河中,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和信仰,将身体归于神灵。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尼泊尔,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足迹, NIKON D800
从昌谷纳拉扬神庙出来,下山,走一段乡间小路。如今想想,大可不必不停地问路,一直下山,走到下面的村庄便是,无论哪条路都可。
时间挺久,好在轻松,也不累。走到了村里的一条公路上,马上便来了一辆巴士,一问顺路,便上了。上去坐在后排,旁边有一个哥们,麻烦他一会到站提醒我,否则还真不清楚何时下车。他们也没有报站,也没有提醒,而且都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尼泊尔语。
博德纳大佛塔(Bodhnath Stupa),是亚洲最大的佛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圆佛塔,是尼泊尔藏传佛教的中心,是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近距离接触到藏传佛教的地方,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相传其最初建于公元600年,在藏王松赞干布皈依佛教之后,现在的佛塔为14世纪被毁后修建。
以前,这里是拉萨和加德满都之间商道的重要补给站,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之前,西藏商人都会来此处祈求神灵的保护。如今,这附近大多为藏族流民,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跟随着达赖而来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尼泊尔
10月8日 逛完杜巴广场,在巴德岗的酒店顶层吃了早餐兼午餐。
每每看到masala tea,便会想起安娜普尔纳环线,似乎已经成了条件反射。还是换了咖啡,由于受当年殖民者影响,如今尼泊尔人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它,咖啡超出我们想象的普遍,在这个与中国接壤的亚洲国家。
俯瞰着这片古老的广场和远处群山,早已习惯了的中午的耀眼阳光,带着种尼泊尔的味道与风情。叫上出租,前往下一站。
昌谷,是巴德岗旁边的一个小镇,昌谷·纳拉扬神庙(Changu Narayan Temple)坐落于此。因为地点较偏,来这里的游人很少,很是安静。使得它更值得你来。
其始建于尼泊尔的李查维王朝时期(公元323年),建成于公元五世纪。被认为是尼泊尔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庙。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尼泊尔境内,几乎所有的毗湿奴形象,大多源于此处。
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雕刻。
我对照片的后期处理很少,大多只是调调明暗和对比度,但这里的雕刻,若加上一层蒙版,对比着常年不散的红黄两色的花粉,实在是令人惊叹。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尼泊尔,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