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元、明、清三代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类似于教育部兼清华北大。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至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
很多人熟悉“太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帝入太学,承师问道,但一直不够系统,也并非教学专用。至汉武帝,其采纳董仲舒之言,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始设太学,成了国家的最高学府。
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始设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在之后的朝代,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也有两者均设的。北齐设国子寺,隋文帝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等,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
唐名称不变,国子监总辖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属两者兼设的。国子学和太学兼设时,主要是教育对象的差别,国子学的教育对象仅为统治阶级子弟。
没有想到,幼儿园的毕业典礼,竟然选择了国子监。能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举行一些孩子们懵懂的仪式,虽然他们不会理解,但终究在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传统文化重视、敬畏和自豪的种子,也希望他们能够传承下去。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70-200mm, 摄影, 北京, 单反, 足迹
以前并不了解开封铁塔,4A的牌子虽有些吸引,但也没太大动力,后来发现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有些重视,毕竟首批全国文保都是响当当的,里面同样的塔类文物是大雁塔、应县木塔、崇圣寺塔等。
它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已有近千年历史,可单是千年历史也并不动人,毕竟上面几个都是同时期的,大雁塔更是早了一个朝代,况且论精美程度,应县木塔远胜铁塔。
它所打动我的,是生在这么一个多灾多难的城市,这里流传着“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之说。黄河被称为“悬河”,河床比开封城高了十几米,装着滔滔不绝随时可生灵涂炭的黄河水,李白曾曰“黄河之水天上来”。明朝李自成决黄河堤致使开封百万人口只剩了不足两万,足见其威。
“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这样的水淹全城,历史上好多次,可之后倔强的人们依旧原地原址原貌重新建城,才有了六座摞在一起的城墙。而开封所剩的古物不多,唯独这宋代的琉璃塔岿然不动,见证了这个城市一次次的涅槃重生,犹如指明灯。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河南, 单反, 足迹
中国有十大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是其一。其他九幅还包括:《洛神赋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很可惜,似乎都没看过原作,以后逛博物馆时该重点关注了。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属于宫廷画师,这幅画画完献给了宋徽宗,徽宗用瘦金体题上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之后随着“靖康之耻”,流落到金,又到民间,几经辗手,最后入清廷,编入《石渠宝笈》。清亡,溥仪带出,再次流落民间,后被发现,重新归到故宫博物院。
因为它的名气比较大,千百年来,流传出了很多摹本或伪造本,光是藏于博物馆的,就有30份不止。其中明代仇英本版本和清代五位宫廷画师联合创作的版本,均根据明清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调整,同为精品,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原作,想看不易,最近也要2020年9月,故宫举办《清明上河图》与历代风俗画展时,必人山人海。
清明上河园是按照《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进行1:1的还原建造,基本再现了古都汴京千年繁华的胜景。虽是5A景区,原不以为然的,可这次看完《东京梦华》的表演,绝对值得一来。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河南, 单反, 足迹
开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虽有“八朝古都”之称,但显然在冷兵器时代,平原之上无险可守的它并不适合做首都。尤其宋朝,燕云十六州都到了契丹手里,北面的长城也丢了,游牧民族基本可以骑着战马横冲直闯、长驱直入,仅靠着一条黄河作为屏障,自是痴人说梦。
作为五代十国里杀出来的帝王,赵匡胤深知冗兵之害,自然想“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那便迁都,长安这种坐拥八百里秦川、易守难攻的四塞之地,比开封强了太多。
先迁洛阳,然后长安。但,有些困难。
首先,经过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那一众战争后,长安早已宫阙萧条,不复有当年盛唐的皇都气象,建设起来比较费银。宋朝刚建立,国库并不充盈。其次,宋朝都城人口已远超当年长安,过了百万,粮食供应是个大问题。而开封坐落在运河连接黄河的枢纽,有便捷的漕运,供养如此庞大的人口和军队不成问题。
最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发迹于开封,经营于开封,而洛阳是皇太子赵德芳的势力范围,在政治考量上,赵光义自然反对迁都。赵匡胤打下南京,俘虏南唐后主李煜的转年,和赵光义深夜饮酒,转天就暴毙,留下了“烛影斧声”的成语。是否死于其弟之手,历史没有定论,但赵光义确实成了下一任皇帝,即宋太宗。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河南, 单反, 足迹
清明小长假,宅家里三天可能有点闷,总要出去一趟。可北京平时晴空万里,一到周末就雾霾锁城的状态已经维持了两个多月。所以,保守点的方案,是找个博物馆,且能让孩子有兴趣,便来了中国古动物馆。
一进门,便是一个巨大的马门溪龙化石。如果选一个能代表中国的恐龙,也许非他莫属了。毕竟电影里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比如霸王龙、三角龙,目前都还没在中国发现过,包括最近《侏罗纪世界》中出现的沧龙。
马门溪龙,是亚洲最大的恐龙,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脖子长达9米,身长可达22米,体重预计55吨。电影里吓人的沧龙,极限身长也就21米,已是海里的巨无霸,当之无愧的食物链顶端,统治了整个地球的海洋3000多万年,几乎在全世界各海域都有发现。可惜,中国境内还没有出土过它的化石。
比较有意思的,我们知道,陆地上的动物是从海洋中进化而来的,沧龙正好相反。科学家推测为,它的祖先是陆地上的一种小型蜥蜴,只有90厘米身长,因面临着其他恐龙的威胁,它们逃入了海洋。之后900万年的时间里,海洋中有着丰沛的食物来源,它们的脚趾变成蹼足,身长也到了21米,成了海洋霸主沧龙。
回到马门溪龙,它是食草恐龙,因脖子长,可以吃到高处其他恐龙够不到的嫩叶,大部分时间在湖泊、沼泽中度过,可借助浮力减轻笨重的身体压力,形象在电影中常见。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70-200mm, 摄影, 北京,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