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到贵阳,一行人喝酒很嗨,苗家姑娘的高山流水,让不少人都晃了起来。
之前有次因为喝酒氛围一般,说教了一通,不知会不会让人厌烦。尤其对着部门里一些在酒桌上不停拿着手机看来看去的人,那大概属于基本素质的问题了。此外,本次出行的安排,大多在热门景区,那贵州当地陪同的人,应该已经去了不知多少次,且还是周末,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他人的付出和辛苦,方知感激。
八点多点,张罗着结束,毕竟很多同事是第一次到贵阳,给大家留了些自由活动时间。
有人去电影,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刚上映;有人去超市,买了些当地特产;还有人去烧烤,啤酒摆起了第二轮,咱属于年纪大的,一同看了电影,也便回了,转天还要起来去看樱花。
这次过来,贵州的每晚基本都要下雨,而今天早晨起来,还有些淅淅沥沥。凄凄冷冷的时节,却有些过了樱花季节,但雨打落红,也该是别有风韵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足迹, 贵州
遵义出发,先到毕节,叨扰一天,然后再去贵阳。
毕节的景点很多,不少感兴趣的,比如织金洞、韭菜坪,而这次来得人多,很多人在春天里出游是跟着花走的,再加上对部门这些人的体力不抱什么幻想,便选了百里杜鹃。
来之前并未曾听说过此处,景区介绍里写着:杜鹃花似海,穹山留异香。
杜鹃花是我最喜欢和熟悉的花,一般都在景色比较好的山区,且大抵在户外路线上常见,或每当走不动困乏之时,或感慨自然奇观之时,或迎着夕照彩霞之时,或望向远处雪山重岭之时,往往都有杜鹃相伴。
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啼血,染红了遍山花朵,故得名“杜鹃花”,它还有个名字,叫“映山红”,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景区位于乌蒙山腹地,宽1-5公里,绵延50公里,总面积125.8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的杜鹃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满山杜鹃多达60个品种,含了杜鹃花5个亚属中的全部。享有“地球彩带、杜鹃王国、养身福地、清凉世界”之美誉,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没有赶上好天气,影响出片结果,但眼之所见,却并无太大差别。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足迹, 贵州
娄山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距遵义市区约50公里,被称作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因为兵家必争之地,故在明、清时期都发生过较大的战役,景区内有些浮雕介绍。当然,最有名的,让我们如今来到这里的,还属红军时期的战役。
它的名气,还有一部分原因,和毛主席的一首词有关,《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与之相关的,还有毛主席一生最得意的一场战役,四渡赤水,被称作“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这个战役也是到了遵义后,不论遵义会议会址景区,还是娄山关景区,都会提及的。
红军在湘江战役之后,部门兵力从8.6万人锐减到3万人,且伤病满营,士气低迷。此时,蒋介石又调集了40万重兵,企图将红军一举歼灭在西南边陲。这种情况下,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到5月9日渡过金沙江,历时3个月,毛泽东指挥红军牵着国民党的大部队东奔西跑,四渡赤水,最终扯开空当,跳出了包围圈,完成战略转移。蒋介石称之是围剿战役以来的“最大耻辱”。
如今这里成了红色教育基地,也是国家4A级景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足迹, 贵州
部门年底拿了些奖金,分给大家似乎也感觉不到什么,和领导商量了一下,安排一次集体出游得了。这个季节只有南方有些风景,选来选去,选了贵州。再综合机票和其他成本,加上点教育意义,第一站遵义。
遵义除了茅台和习酒,还有红色景点,毕竟遵义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可不是一次普通会议。按照官方的说法: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路线、方针问题的会议。不仅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更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下,国民党进行了几次对中共的大围剿,第五次是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之后的1933年9月,到1934年10月,红军反围剿失利,退出根据地,开始了漫漫长征路。
遵义会议便是在这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前提下召开的,纠正了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上的错误,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我们管比较激进的、革命的叫“左”;对比较保守的称“右”。
这个小楼,就是遵义会议的遗址,曾有一版邮票,就是这个角度。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单反, 足迹, 贵州
似乎要写一篇总结的,但拖了很久,一是比较忙,二是觉得必要性一般。
因为有老人和孩子,所以行程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总结与计划几乎一致,想着便二合为一了。但在整理完博客之后,看着这一篇篇的长篇大论,觉得不写点什么,似乎不足以表述出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无法相得益彰。人似乎就是这样,图个认可,哪怕是在自家后院。
这趟旅游,最主要的,是打开了西域的大门。
很多时候,历史都是枯燥的,对于我们不是科班出身,每天又都被繁琐的工作压得抬不起头的上班族来说,不行万里路,想读万卷书,那是太难。只有去过了一个地方,有了兴趣点,方能打开那扇门。
回来后,看了一些关于西域的历史,也终于把之前在新疆博物馆的照片整理了出来,5篇文章,100多张照片,用了两个多星期,收获颇丰。再加上本次有关西域和敦煌的史料查询,那更是让人感受颇丰。似乎汲取点知识依旧能带来一丝快感,这还未曾在生活中被丢失,我之所幸。
人至中年,坎坷不少,豪气日减,但我们何尝不是一次次地过着阳关,远离舒适呢。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新疆, 摄影, 甘肃, 单反, 世界自然遗产,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