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鼓浪屿之后,厦门最想去的景点,莫过于南普陀寺了。

  其始建于唐末,初名“泗州院”。宋朝改建后,称“无尽岩”,至元废。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清初又毁于兵祸。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4年),施琅收复台湾后,在此捐资修复寺院,建大悲阁,辟为观音道场。因观音菩萨在中国的道场,公认的是宁波普陀山,故其得名“南普陀寺”。
  此后,随着不断扩建,逐渐成了闽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名刹,但至文革,又被毁。十年动乱后,重新复建,方成今之规模,现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今天中午从法院出来,没吃午饭便赶了过来,本想赶时间先去厦大的,在里面吃饭后好好逛逛,之后就去福州,先买好了高铁票。因工作原因,只有下午几个小时,晚上是务必要到福州的。结果厦大因每天有参观人数限制,中午已经不再放游客进入,再放人要到下午五点半之后。
  门口有黄牛,可以带人进,收费每人20元,有人倔脾气上来,不愿低头被坑,也便算了。

  找个小店午饭,下午有了几个小时,去本已打算放弃的南普陀寺,它就在厦大北门,倒也不错。

IMG_9944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第二次到鼓浪屿,这么一个被贴上浪漫标签的地方,思绪或者应该更加细腻些,不该就写些景点介绍而结束这篇游记。当然,重点也不该是它这几天申遗成功,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那谈谈旅行的意义?除了看看不同的世界,留些照片、长点见识,还能有什么?总觉得旅行可让我们学会理解不同的价值观。最近读仓央嘉措: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你知晓不知晓那段历史,了解不了解他的童年,听没听过仁增旺姆,都会导致对这首诗的理解大相径庭,或贪念或痴情,或轻狂或虔诚,皆有人论。而我们所该做的应是了解接近事实的本意,而非主观臆断字面辞意。

  碰巧,在鼓浪屿看到了一家小店,名“问佛”,那也是仓央嘉措的一首诗: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爱和劫本是互生,有爱方有劫,无爱自无劫,若是明了此,便知每个错过的,都是你前世所修下的缘,毕竟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但此缘是劫非劫,也许未尝试便永远未知了。有一首不是很火的同名歌曲《问佛》所言:为何明知晓结局却还空允我期许,你可知那是我半生欢喜?你端坐莲台参万世禅机阐灭菩提,而我唯余下半世孤寂。

XGS_0991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D7:墨尔本(大洋路-十二门徒岩)

  十二门徒岩(The Twelve Apostles)是澳大利亚,尤其维多利亚州或墨尔本经久不衰的标志性景点,这里据称有十二块形似人脸的岩石,以一种壮观且悲壮的姿势从海岸线上分离,并从海洋中凸显出来,日日夜夜迎着潮起潮落的海水卷起如雪浪花。
  事实上,这里并非有12个门徒岩,也许只在某个时期曾有过十二这么个数字,如今能够看到的只有七个。之前曾有过坍塌,比如2005年那次,但之前的都相加,也似乎没有凑到12,这更多的只是个象征意义。

  十二门徒,是我们所熟知的《最后的晚餐》上和耶稣共桌的那几个人,是耶稣开始传道后,从追随者中拣选出的十二个作为传教助手的门徒。

  如能有幸租到望远镜,这里在落日之后是能看到南极小企鹅的,可惜当时并不知晓。
  另外,还听说这里是个自杀的好地方,属于自杀圣地。因为很美,尤其夕阳西下的时候,可以让人了无遗憾和痛苦地去拥抱大自然和永生。所以海边有警告牌,写着:到此为止,别太亲近了。

XGS_804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D7:墨尔本(大洋路-十二门徒岩)

  今天只有一个景点,和一个有些台独观念不停和司机搞暧昧的台湾女孩、一个一路瞌睡几乎不看景色的德国姑娘、一个胖胖爱拍照且友善的英国学生、还有一个环游世界的英国退休教师一路,往返近500公里的大洋路景区,便是条临海的路。司机是个当地小伙,很帅,也很阳光。
  一天里或阴或晴、时风时雨,那片海给了我们蓝绿黄白多变的色彩,也给了我们双桥彩虹与滔天巨浪。日落时分,老天终于慷慨了一次,给了我们一大片火烧云,给了我们最大惊喜,哪怕回到墨尔本又是深夜。

  早餐时看到当地新闻,让我们大堡礁泡汤的飓风使得整个澳洲的菜价都涨了,全国还在捐款抗灾,似乎确实不小,也幸好没有提前去,否则就出不来了。可来了一趟澳大利亚,虽然一直都在海边,却没有看到多么美丽的海,的确有些可惜。所以,大堡礁去不成后,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的重要性便排到了非常靠前,因为它们代表了澳洲的一种特色,那就是美丽且多姿的海。

  大洋路始建于1919年,贯通在1932年,本是为纪念参加一战的士兵而修建,建设者大多为参战老兵,有三千余人。这种景点,除此之外还需要知道其他历史么?显然不需要,看照片就可以了。

XGS_7329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D6:奔流峡谷-瑞士村-罗斯镇-里奇蒙镇-霍巴特-墨尔本

  今天是在塔斯马尼亚的最后一天,大路线是从朗塞斯顿到霍巴特,然后搭飞机回墨尔本。路程与从霍巴特过来时沿着东海岸不同,这次走内陆,沿途主要是两个小镇。
  说到小镇,有些攻略介绍,到了塔斯马尼亚,一定要逛逛这些小镇的,否则只能算作白来。我们这次所涉及的比较著名的小镇有:Sheffield、Grindelwald、Rose、Richmond等,各有风格,也各有千秋,有壁画满镇、有瑞士风格、有古色古香、有英伦风情,算作途中小憩,都很惬意。不过,既然英文里把它们翻译为“village”,似乎该称作“村庄”更合适些。

  进到罗斯小镇(Rose village),欧式的庭院、盛开的野花、安谧的小径、古老的建筑,明媚的阳光洒在古朴而安详的教堂上,让人欢喜。停车,在镇内找个小馆点杯咖啡,搭个牛角包,欣赏着午后阳光,满是惬意。

  从餐馆拿了一份简单的地图,绘制着这里的各个建筑,大多在百龄以上,对比着溜达溜达。
  这是建于1885年的Uniting Church,在镇子的最边上。

XGS_6863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