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棚沟在阿坝的理县,从那回成都,途中经过汶川县,有一处羌人谷,标着4A景区牌子,便停下来参观一下。旁边有个同事极力推荐的,名气更大的桃坪羌寨。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是甲骨文中唯一一个有记载的民族。炎帝是羌族,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大禹也是羌族,甚至如今我国的很多民族,都还有着羌族血缘。曾经买过两本书,一本《羌在深谷高山》、一本《羌族简史》,都与这个神秘的、亘古流传的民族有关。

  《羌族简史》放眼于全国,而《羌在深谷高山》写的便是我们所在的此处,讲述汶川地震后羌族的变迁。
  羌族本身并无文字,而且如今仅存的原始的族人三十余万,基本都分布在四川的汶川、理县、茂县、松潘等地,占了总数的百分之八九十。那场天灾,死伤无数,再加上整个羌族多灾多难的悲情历史,缅怀着、追忆着无数次的铁骑、烽火、旌旗、号角,伴着大漠、雄风,长矛闷声地刺入了胸膛,伴着深山、激流,铁箭呼啸着穿过了帽缨,数千年历史的民族,背负着无数次的辉煌与悲壮,却被今日的天灾一下次瞬间“哄”进了文明社会。
  与惨烈的死亡人数相比,激烈的文化碰撞,古老的传统丧失,更是致命。那留存的仅剩供游人把玩的肤浅,不禁让人扼腕慨叹。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有光,总是更美的。

  坐景区大巴到了服务中心,然后又坐了两次景区电瓶车,到了最深处,依旧一片乌云。这虽然让那平静的湖面增添了几分静谧,有了一种独特魅力,但依旧怀念着雪山,能在浓浓的乌云下,訇然中开,洒下几缕明媚温暖的阳光,露出个风采来。
  事如所愿,不经意间,是豁然的开朗。

  对雪山总是情有独钟,粗略属了一下,见过的雪山应该已经有三十多个了,若是论美丽排名的话,纯个人喜好。南迦巴瓦峰、鱼尾峰、卡瓦格博峰、珠穆朗玛峰、安娜普尔纳峰。
  也许,四川的贡嘎山、幺妹峰,都是让人着迷,甚至进入前五的。只是,我还没有那么幸运,或者那么丰富的足迹,来丰富起来自己的镜头。

  先看四姑娘山。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毕棚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是国内有名的红叶观赏圣地,国家4A级景区。看网上介绍,说属于世界自然遗产,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组成部分。
  查阅资料,果然,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地跨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地级行政区,涵盖了7处自然保护区和9处风景名胜区,包括这次来的米亚罗风景区,毕棚沟是其一部分。

  四姑娘山是横断山脉东部邛崃山系的最高峰,四座高峰依次排开,在户外圈里名气很大,也是我计划中要去攀登一座雪山,有“东方的阿尔卑斯山”之名,这次在毕棚沟能看到她的倒影。幺妹峰与“蜀山之王”贡嘎山遥遥相望,被称作“蜀山之后”,为四川第二高峰。

  毕棚沟的海拔在2015—5922米之间,9-10月是最美的季节,我们是去年11月初来的。培训在成都,西服衬衣便足以,但到了这里,那真是考验体能。虽说借了一件抓绒,但腿上实在冻得不行。我们碰巧赶上了下雪,虽说没了红叶,却有了另一番风景。湖边,迷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到米亚罗的前一晚是成都培训的最后一天,研究考试题目,只睡了三个多小时,早点没吃。结束后,午饭刚吃几口,便开始了大口白酒。也许是急性肠炎刚好的缘故,一下便倒了,虽然明知道结果,却无征兆,实在来得太快。头脑还有着一点点意识,四肢却不听使唤,醉成这么个样子。有些傻,为了那份美好,那份坚持吧。

  被抬上越野车,酒醒已是黄昏,得知是在去米亚罗的路上。依稀记得当晚,实在找不到住宿,只得落脚一处藏民家,是那种绝对原始状态的藏族民居。我们住的屋中,还贴着1991年的挂历,旁边是穿泳衣的林青霞,带着那个年代的烙印。

  夜晚,同事去喝茶,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头痛,迷糊中看到昏暗的灯光下,一片蛛网,一只飞蝇,你来我往。想到自己如果是那只飞蝇,四肢粘在蛛网不得动弹,面对着体型巨大的蜘蛛狰狞着铺面而来,身临其境,是何等恐惧。和衣而卧,浑身发冷,抓紧了藏毯,抱着不停跳动的头痛,不知何时入了睡。

  转天,一路上竟是一片如此天地,若是早知道,哪还有那么多得胡思感慨。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最近开始研究这么一个名单,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共有142座,平均到每省大概4个左右。天津只有1个,河北2个,山东、河南也都是2个,四川却有9个。文殊院是其一。

  其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7年),初名“信相寺”。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佛,寺毁。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宣宗修复。直至明末毁于战火,此时已立于此处800余年。
  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慈笃禅师来此荒芜古寺,结庐苦修。后圆寂,火化之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故慈笃法师被认为是文殊菩萨化身,破败的信相寺更名“文殊院”。
  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寺庙重建,康熙御赐“空林”匾,故又名“空林堂”。此匾至今仍在庙内。

  文殊院目前是长江上下游四大佛教禅林之首,位于成都城北。培训期间,中午有些时间过来转转,很难想象到了成都十余次,还没去过武侯祠、杜甫草堂、锦里、宽窄巷子这些地方,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文殊院,因为它的历史久远。
  立闹市之中,却无车马之喧,问君如何方能,心远地偏。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