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整理一些古诗,碰巧看到了这么一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那便是“陶然亭”之名的由来了。在中国,大多亭台楼榭,甚至一些城市的路名,多有取自诗词的,取其意、明其志、抒其怀,只是我们往往不大关注或者不甚了解罢了。
陶然亭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之后常有风雅之士来此饮酒、赋诗,逐渐成了皇城脚下的一片“红尘中清净世界也”。
中国有四大名亭,醉翁亭、爱晚亭、陶然亭、湖心亭。还有一说,是将西湖的湖心亭替换为兰亭。无论哪一种说法,建于清代的陶然亭都是其一。
我们来的时候,这里封闭施工,没有见到。但公园内按照1:1的比例,仿建了国内很多的名亭,四大名亭自然都是有的,如这爱晚亭。其名源自杜牧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记得在2010年底去湖南岳麓书院时曾见,亭子靠山,隐于红叶之中,前有一汪潭水,虫吟鸟鸣,很是迷人。
上面是陶然亭公园仿建的爱晚亭,下面是岳麓山脚下的原物。
很多建筑,哪怕只是换个地方,便会只剩下样式,因为你忽略了它名字背后的寓意故事,它样式所代表的民俗风情,它所埋藏的一段段历史尘封。这也是很多人参观文化景点,不挑时间、不选季节、不查攻略,结果收获大相径庭,甚至索然寡味的缘故。
到了爱晚亭,没有红叶,我想意境就全无了。爱晚亭搬到了其他地方,毛泽东所书的几个字,也了无意义了。
到了公园,我最想去的自然是始建于元代的慈悲庵和那个赛金花之墓,但孩子显然不那么想。带着孩子春游,主要的便是看花,至于其内的景点,等孩子大些或者下次再说吧。
垂花门,隐藏在一处并不显眼的地方,而且是在刺眼的阳光下的阴影之中,很容易被忽略。这等精细和费工的雕刻与描绘,显然不常见,也非近代所为。
中午不到,孩子要睡觉,准备回了。
湖边,有风雨同舟亭。这是1991年安徽大水,全国人民捐款赈灾。事后,为了答谢全国人民,安徽省政府仿照辖内的徽州名亭沙堤亭,在陶然亭公园内修建而成,并取名“风雨同舟亭”。
下次等孩子大了,可以给她讲讲这些名亭的故事,那便不只是个公园了。
图文并茂,文字华丽深厚,图片赏心悦目,一个花红柳绿的世界,数人陶然。好啊。
@wys.me, 多谢夸奖,绝对过奖了。
看出来了,陶然亭要远观才能感觉出味道。
@兔二爷 | 理性的感性生活, 哈哈,确实。
幸福周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