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说,目前最期待的一个山便是峨眉,就赶上了今年的第一次培训在这里,喜出望外,感谢天意。
  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贤菩萨道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5A景区,时称“峨眉天下秀”。因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得此名。其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佛有三身,法身吡卢遮那佛、报身卢舍那佛、应身释迦牟尼佛,法身佛的左右挟持即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二者均为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悲观音菩萨、大愿地藏菩萨。普贤代表着行动和实践,但在老百姓中的受喜爱程度要低于观音和文殊。观音的被喜爱程度可能受了小说和电视的影响,深入人心,然后又被赋予了诸般“有求必应”,若不是普陀山的交通限制,香火还会更旺。文殊则代表了智慧,为众菩萨之首,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妻身上就始终带着个自其道场五台山开光的文殊菩萨护身符。

  其实应该细细看看寺庙的,可惜公司组织,坐车加索道,走的路很少。第一站是金顶。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

  天坛,上一次来还是01年,如今已经差不多过去了12年。今年春节期间,听说这里有大型的祭天表演,所以赶了个有太阳的午后,过来凑个热闹,权当散步了。
  其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初名“天地坛”。后来嘉靖帝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城北设地坛,始改其名为“天坛”。如此来看,朱厚熜留下的东西还真是不少。如今,北京留有“五坛”:冬至,天坛祭天;夏至,地坛祭地;春分,日坛祭祀太阳;秋分,月坛祭祀月亮;又因中国为农业大国,所以每年开春,皇帝还会在先农坛祭祀先农神,行亲耕礼,做耕田状。皇帝这一年四季也挺忙的,不过,这次“五坛”的游记补全了。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似乎不用过多介绍了。这个角度的祈年殿照片是用得最多的,很多北京地图、北京介绍或者城市说明上的代表图片都是它,似乎已经成为了北京的标志,知名度甚至超过了长城与故宫。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2月2日,周六清晨,睡梦中接到电话,有任务,马上出发,去甘肃庆阳。印象中那是农历腊月廿二,隔天便是小年。一个人整理好行囊,匆匆奔赴机场。归期不定行程,在春运这个拥挤的时刻,绝不是什么好事。
  飞机晚点,当晚住在机场。第二天转乘甘肃至庆阳的小飞机,再次颠簸上路。

  处理事故就不大方便带单反了,所以飞机上用小卡片照了这一张,后期进行了处理。
  这虽是中午,但飞机在云层内,阳光被遮住,斜射而下。一条南北向的山脉,挡住了西侧正在形成的,如海潮般的云海。云层拍打着山峰,滚滚翻腾,而东侧,已有部分溢过来的云雾弥漫,恰好将阳光遮住,反而有了晚霞般的颜色。最上方,是湛蓝的天空。
  很是迷人,很是壮观,可遇而不可求。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这里好久没有更新了,不知道忙算不算一种理由?或者只是一个借口。
  最近又确实太忙,忙得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幸好上个周末,能够放下大多事情,屏蔽大多压力,爬到四川某山头的桃树下午休,不去想任何事,就那么静静地靠着,清风、阳光、散漫、流光。幻想着光影斑驳,桃花翩翩,微风撩面,清香沁人。就那么静静地让时间那么走了,即使知道它并不多,很珍贵。
  只可惜,短暂的一次放松,是在连续一周出差的基础上,那些积压的大量工作,终在周一时带着烦躁井喷,着实让人来不及回味那段美好而短暂的安逸。有哲人说,对事物的美好感受,大多是靠回味来建立的。就像刚吃完牛肉干,还来不及咽下,却被塞了一口榴莲,便各般滋味了。

  心有些乱,思考也太少,所以常常跑题。再回到一月份的广东,逛完陈家祠出来,时间尚早,便在广州市内闲逛,喜欢古迹,便朝着荔枝湾一路走来。途径梁氏宗祠。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一直比较喜欢古建筑,那到了广州,有一个地方不能错过,便是陈家祠。所以,一经有了些自由时间,便避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这里。

  其始建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完成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由其时广东七十二县的陈姓人家联合出资。不仅作为祠堂,还为本族人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住处,故又名“陈氏书院”。现又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谈到这个,前几天给农村老家电话,说到了给孩子起名字。老爸说,目前天津的所有肖姓人家正在组织做家谱续编,这几天便会有人到我们村做调查。虽然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家族,目前也就大概几十人而已。
  这样想来,自己家族的意识还挺强烈,至少我们这一大家,所有人的名字都是三个字,第二个字代表辈份,是按照家谱严格排下来的,起名字,只选第三个字。这样即使未见过面的同姓人遇到,一问名字便知道辈分大小了。虽然现在早已没有那么严格,也没什么明文规定,但似乎大家都在遵守,至少我挺喜欢这样。

  跑题了,陈家祠是广东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建筑,是岭南建筑艺术的代表和集大成之作。如同这一进院的一隅,巧笔勾勒、精雕细琢,可见一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