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

  天坛,上一次来还是01年,如今已经差不多过去了12年。今年春节期间,听说这里有大型的祭天表演,所以赶了个有太阳的午后,过来凑个热闹,权当散步了。
  其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初名“天地坛”。后来嘉靖帝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城北设地坛,始改其名为“天坛”。如此来看,朱厚熜留下的东西还真是不少。如今,北京留有“五坛”:冬至,天坛祭天;夏至,地坛祭地;春分,日坛祭祀太阳;秋分,月坛祭祀月亮;又因中国为农业大国,所以每年开春,皇帝还会在先农坛祭祀先农神,行亲耕礼,做耕田状。皇帝这一年四季也挺忙的,不过,这次“五坛”的游记补全了。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似乎不用过多介绍了。这个角度的祈年殿照片是用得最多的,很多北京地图、北京介绍或者城市说明上的代表图片都是它,似乎已经成为了北京的标志,知名度甚至超过了长城与故宫。


  过年期间,在天坛有这些年来最大的祭天表演,320名全副武装的演员,各式装备一应俱全。可惜我们下午才到,来得有些晚,表演已经到了祈年殿,已经临近尾声。


  风不小,烈烈抖飒的彩旗。
  清朝的八旗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为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这个顺序是不是工作人员疏忽了?


  祭天表演的人数比较多,但认真程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好,也许是临近结束了吧。后来了解到,全部人员都是工作人员,包括皇帝也是,这里原来并无专职演员。


  北京所有地儿都不缺人,看看观众吧,这也只是一个角落而已,祈年殿的月台上,更有数不胜数的人。


  祈年殿,又称“祈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天坛的主体建筑,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进行修葺后,改名“祈年殿”,沿用至今。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其毁于了雷击大火,之后重建,为今之建筑。
  其下有三层台基,各高5.6米,下层的直径为91米,中层的直径为80米,上层的直径为68米。殿本身高38米,直径32.7米,圆形攒尖的三重檐屋顶,高度达到了殿身的三倍之多,有了种无限接近天堂的感觉。金色的鎏金宝顶,蓝色的琉璃瓦屋顶,与天和日的颜色遥相呼应,简单而不失大气,庄重却不显浮夸。


  大殿被栏杆围起,不得入内,这是中国的大多数景点为了保护文物而经常使用的手段,简单而粗暴。这导致本次游玩的一个最期盼的部分没能完全得见,祈年殿的藻井。
  如我们看这张照片,祈年殿内的梁枋上的彩画非常精彩,是最高等级的龙凤和玺彩画,去年看了一年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书,之后第一次得见。箍头中为团龙、藻头内是金凤、枋心则是两条行龙戏珠,而与之相邻的,则是箍头中金凤、藻头内各有一条向上的行龙、枋心则是双凤对舞,刚好两两相互交换,龙凤各为中心。很是精美,除了故宫的交泰殿外,极为少见。
  除此,最明显的便是那些立柱了。来之前,看了央视的纪录片《天坛》,所以知道殿内一共有28根楠木立柱,内层中央4根最粗,为描金通天柱,支撑着最高层屋檐,代表四季;中层12根支撑第二层屋檐,代表12个月;外层12根支撑第三层屋檐,代表12时辰。中外层合计24根,代表24节气;加上最内4根后合计28根,代表了28星宿。中国古建筑对于数字向来十分敏感,不过在古代,数字也分阴阳,奇数为阳,偶尔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所以偶数在天坛里并不常见,这里不知是否合适,哈哈,在意太多了,建筑还是要以功能性为主。


  这是一个由层层斗拱支撑起来的华丽藻井,据说中间为木雕的金龙,可惜不能得见,甚为可惜。


  虽不是六抹头的隔扇门,但依旧是三交六椀菱花格心,皇家所特有的。站在脚下,不对称地仰望,本是阴霾的天气也露出了些许阳光,显得红黄两色格外显眼。


  其北面是皇乾殿,面阔五间,蓝色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戗脊上七个小兽。内供老天爷和皇帝的列祖列宗。


  霸气的九九门钉。


  这是皇乾殿内的井字天花,天花板的中央为圆形团花,仔细看,绘有两条行龙戏珠,四周各有云纹装饰,在直条上,则围绕相交处的稍钉,四周各有如意纹,其形似燕尾,则活泼了许多,不再那么死板。绿色的基调,金色的勾边,红色的部分如意纹与云纹相衬,沉稳而不失华丽,似与故宫的太和殿类似。


  皇穹宇,始建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起,改曰“皇穹宇”,至今。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重修,成今之模样,直径15.6米,高19.02米,圆形单檐攒尖顶,蓝色琉璃瓦搭配着鎏金宝顶,与祈年殿风格统一。


  回望祈年殿,借景一张。


  中轴线上的另一个主要建筑,皇穹宇。来时虽然很多人,排了很久的队,但已经闭门,据说其内的藻井同样迷人。虽然规模较祈年殿小,但以简单的绿色为主,整体浑然天成,纯净明清,被称为藻井中的精品。五抹头的隔扇门,确实低了一个等级。不过依旧是三交六椀菱花格心,但裙板上只有如意纹。



  此殿前是有回音壁的,被称为一大建筑奇迹,也是我们课本上所津津乐道的。但如今似乎已经不行,因为试得人很多,失望者居多。似乎需要站在第三块石头上,皇穹宇的窗户还要有些关闭的讲究。也许以后可以找个时间,挨到景区清场没人的时候,尝试一下。

  准备从南门出,所以继续前行,是圜丘坛。
  此处为皇帝祭天之处,三层圆形石坛,始建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其建造时严格依据“天圆地方”理念,所以为圆形,地坛的便为方形。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扩建,用艾叶青石砌成,周长534米。坛中心为圆形石,其外一圈有九块,再外是十八块,再外是二十七块,等等,均为九的倍数。



  圜丘坛上回望天坛的中轴线,近处是皇穹宇,远处是祈年殿,整体的建筑真美,让人着迷。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天坛》有3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