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

  一直比较喜欢古建筑,那到了广州,有一个地方不能错过,便是陈家祠。所以,一经有了些自由时间,便避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这里。

  其始建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完成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由其时广东七十二县的陈姓人家联合出资。不仅作为祠堂,还为本族人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住处,故又名“陈氏书院”。现又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谈到这个,前几天给农村老家电话,说到了给孩子起名字。老爸说,目前天津的所有肖姓人家正在组织做家谱续编,这几天便会有人到我们村做调查。虽然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家族,目前也就大概几十人而已。
  这样想来,自己家族的意识还挺强烈,至少我们这一大家,所有人的名字都是三个字,第二个字代表辈份,是按照家谱严格排下来的,起名字,只选第三个字。这样即使未见过面的同姓人遇到,一问名字便知道辈分大小了。虽然现在早已没有那么严格,也没什么明文规定,但似乎大家都在遵守,至少我挺喜欢这样。

  跑题了,陈家祠是广东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建筑,是岭南建筑艺术的代表和集大成之作。如同这一进院的一隅,巧笔勾勒、精雕细琢,可见一斑。


  交通很方便,就住在旁边。
  随意地溜达着,便到了广场。没有任何遮挡,站在外面即可见到祠堂门前的雕刻,单这一点,就是目前很多景区做不到的大气。走走中国的景点,就会发现种树垒墙的伎俩已司空见惯。
  只可惜是个阴雾天气,没有光线,那多热闹的色彩也变得不甚明朗,多少有些遗憾。


  陈家祠的砖雕令人叹为观止,在首进院的外墙上,有6幅大型作品,每幅各长4米左右,分左右两侧各三。个人感觉,两侧三幅居中的人物群体雕刻,又尤其精致。如下图所示,数十位人物,有文臣、有武将、有侍从,人物的表情悲喜、动作姿态、服饰地位,各表到位,多而无重,繁而不乱。就连画面中建筑的廊柱、瓦当、栏板都刻画得清清楚楚,细致入微。四周边框的雕刻亦是精美,下框的深浮雕,动物、植物、器物、人物,样样精细,充分发挥了巧匠们的想象与技艺,形成了一个华丽支托。
  据称,这种刻工精细,线条如细丝般,故有“挂线砖雕”之名。比起之前见过的多数山西砖雕,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看来再去山西时,要多留意些此类作品了。


  平时喜背些古文,上面所刻诗句还算熟悉。其选自范仲淹的《登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凤的灵动性,似乎略有不足,仅个人拙见。


  了解到陈家祠,是通过楼庆西老先生的古建筑系列丛书。上面主要讲得便是它的屋脊,被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葩,对比中国其他地方的建筑,会发现这并不为过。


  屋脊分两层,基座是灰塑,上层是陶塑。灰塑,又称灰批,以石灰为原料,混合稻草,纸筋等纤维质,逐层堆塑、晾干,成型后上色,为了加固,有时会加入些糯米粉。其根据建筑布局直接制作,现场发挥,往往较有特色,而无重复。色彩多大胆,大红大绿,鲜明张扬。不过,灰塑有其限制,就是其保存是个问题,容易表皮脱落或者内部松散,如今要每隔几年就需要修复一次。
  其上的陶塑,有亭台楼阁,热闹非常。其人物表情,逐一而现。这和广东一带盛产陶土,制陶工艺历史悠久有关,其制作的细节更加精细,线条更加流畅。又因其色彩多而艳丽,故常被称为“花脊”,时有用者。


  看了半天,猜测是关公护送嫂子过五关斩六将?赤兔马和绿袍似乎明显些,可惜看不清脸的颜色。


  这个猜不出来是哪个典故了。


  也有这种纯山水的,不过两侧的鳌鱼似乎卡通化了,很像愤怒的小鸟。


  进入第二院。

  导游词上有介绍陈家祠是唯一一座集齐了三雕两塑一彩一铁的岭南建筑。三雕为砖雕、石雕、木雕;两塑为灰塑、陶塑;一彩为彩绘;一铁为铁铸。尤其铁铸构件,在广东的古建筑中,仅陈家祠还有,就在聚贤堂前的围栏上。
  虽不大懂,但高浮雕、镂雕的石栏杆,线条流畅,圆润剔透,在两两望柱间,搭配上铁铸双面镂空栏板,其上有凤凰、麒麟等祥瑞形象。整体上,尤其在颜色上,有了种厚重、庄严的感觉。


  屋脊一瞥,好不热闹。


  聚贤堂上的正脊,高2.9米,长27米,共有224个人物,取中间八仙过海部分如下。
  下层是灰塑,线条豪迈洒脱,上层是陶塑,人物精雕细琢。而且建筑几乎是清一色的二层阁楼,有中式的,也有西式的,代表了光绪年间,这里中西思想的碰撞,这是同时期,与内地所不同的,在后面的玻璃装饰上,同样有所体现。再加上二百余人,组成了一条繁华的空中街道,好不热闹。


  陈家祠共有十一条类似屋脊,此为旁侧偏房。


  照片不多,据观察,屋顶应该多为硬山顶,垂脊上同样热闹。


  最后一进院的外墙,黑色的筒瓦和仰瓦屋顶,涂绿的瓦当和滴水,再加上红黑与白黑的鲜明色彩对比,使得屋脊虽然热闹却又不会显得头重脚轻,反而成了一个上下结合的大作,热闹而不偏倚,头顶华冠却不失重心。


  因其又为民间工艺博物馆,所以有不少的展览。
  这是讲灰塑的制作过程,陈家祠内便有大量的灰塑。


  隔扇门,雕刻极尽繁冗,极尽巧工,但个人在审美上未必会接受。


  当年屋内场景的还原。


  玻璃最初是一种外来文化,广东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在清代,已有大量窗户使用玻璃,花纹以植物鸟雀为主。



  葵扇,由芭蕉制作,尤以广东新会的闻名,明朝时曾为进京贡品,盛极一时。
  展览的有烙画葵扇和绣织葵扇两种,此为绣织葵扇。


  在扇面上绣出的龙凤呈祥,芭蕉叶还能不烂,想想那真是不易,如何舍得去用。


  刺绣就不怎么懂了,只不过这个绣出来的感觉,有点像浮雕了,比较特别。


  个人更喜欢这种素雅一些的,此为当年的一个获奖作品,春满南国屏风。


  还有一些骨雕展览,均是细微之处见功底的,不知是不是象牙。



  天气始终一般,没有阳光,参观结束后坐在院子里等太阳,差不多终觉无望时,遗憾离开。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陈家祠》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