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499793218
  片名:羞羞的铁拳/Never Say Die(中国·2017)
  导演:宋阳、张吃鱼 主演:艾伦、马丽、沈腾

  1、一部单纯的喜剧电影,就是让你笑,赚点钱,没了。电影院的电影也该是分类的,不能每个都要让人感动涕零、醍醐灌顶、思考人生不成。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萨利机长

sully
  片名:萨利机长/Sully(美国·2016)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1、86岁的伊斯特伍德导演和好莱坞的常青树,正好花甲之年的汤姆汉克斯,本身就是票房。只是在国内似乎并没有听到多少讨论,也只是在年终的豆瓣盘点上看到,周末病了窝在沙发上,选择看了一下。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并非只有莫高窟,也并非只以石窟而闻名,即使那些壁画、佛像、文物依旧在大漠中尘封,它的历史依旧足以笑傲东方。

  秦朝之前,这里曾居住着大月氏人,独占敦煌到秦末汉初,最终被匈奴人打败,而后西迁。整个河西走廊在匈奴控制下,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常年威胁并骚扰着中原王朝,还在“白登之围”狠狠羞辱了刚刚建立汉朝、意气风发的高祖刘邦,导致汉朝其后不断地进贡与和亲。
  上天对匈奴可不大公平,刘彻、卫青、霍去病等一众牛人在中原相继降世,张骞出使西域,渐渐开通丝绸之路,霍去病则率军打得匈奴“漠南无王庭”,并在大漠深处封狼居胥,年仅22岁,那是公元前119年。之后,汉武帝又列四郡、据两关,敦煌便为四郡之一,建于公元前111年,此地方安。

  丝绸之路起于长安,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往北出玉门关,往南出阳关,都得从敦煌出发,属必经之地。它也一度成为西域和中原的商人、僧侣、使臣、兵将等各色人员的共处之地,“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敦煌还当过首都,在公元400年,李暠在此建立西凉国,后亡于北凉,存在了22年。

  来此,便如这月牙泉小镇的一扇门,打开了一段历史。

XGS_3877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敦煌的雅丹地貌,本没有太过重视,也没有太多了解,可能因为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雅丹吧。

  雅丹,一个美丽的名字,本是维语中的“雅尔当”,意思是陡峭的山丘,被发现者译为英文,然后再由英文翻回中文,成了“雅丹”。所谓的雅丹地貌,主要是存在于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一般来说,江河湖海的沉积物形成的地面,经过流水或风化等作用形成水平和垂直节理,然后风化形成碎屑物被风或水夹杂,又加快发展了地形塑造,最终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土墩和沟槽相间的地貌组合。

  因为它们往往处于荒漠地带,时常黄沙滚滚,遮天蔽日,又因奇特地形而伴随着呼呼烈风,似鬼哭神嚎,可待风平沙静后,其间又几无生命迹象,死寂沉沉。它们如此壮观、又如此神秘,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其恐惧万分,认为这里或有着战死的万千冤魂,或为神魔相杀的前线,故被统称为“魔鬼城”。所以,大多雅丹地貌都被当地人冠以了“xx魔鬼城”称号。

  敦煌的魔鬼城,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如此来看,往返的商人、求法的高僧、传教的教徒,他们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还要有着坚定的信心、结实的身体和持久的坚持,方能走过。
  如今来这里,我们所感受的也许只剩美景。这是壮阔的“舰队出海”,它的壮阔远超这照片一隅。

XGS_367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这首诗,让阳关在中国成了一个有着代表意义的地方,让这里成为一个国人集体的精神故乡,如同老家的村口和老槐树,如同破旧的老宅和年迈的父母。所以,阳关和玉门关,都是我本次旅行的必游之地,哪怕距离敦煌市区有点远。

  古之丝绸之路,过了敦煌往西,就是茫茫戈壁大漠,从敦煌可分两条路,一是往北,过玉门关,到车师国;一是往南,过阳关,到楼兰。这两个关卡,必走其一。从西往东进入敦煌,再到中原,也是如此,所以这两个关卡尤其重要。玉门关在北,阳关在南,阳关便得名于此,“阳”,即“南”之意。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四郡”是指“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两关”便是上面两者,阳关为其一,均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汉王朝在西域的死守底线。
  然而最终打破时局的,往往并不是局内之人,让阳关衰落的也不是某一方的兴盛,亦或孱弱,而是伴着海上运输的发展,丝绸之路的衰落,历史巨轮、大势所趋之下,阳关在宋元之后逐渐被废弃。
  如今,连同周边遗迹和出土墓葬、文物,建成了一个4A级景区,但人们更多的,还是来到这个烽燧之下,凭吊一下这里曾经的烈烈寒风和金戈铁马。

XGS_3477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