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都知四大名著,但读过的却不多,大抵是因为故事过于熟悉,电视剧也拍了好几版,那么多成语、名段都耳熟能详之后,大家对于文字的好奇性就少了,毕竟更多人读书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以文字的偏爱为理由的,并不多,我也如此。
  《西游记》原著里有,但是电视剧里没有的一个情节,涉及大相国寺。说唐太宗曾到阴曹地府差点回不来,幸好借得开封府一个名叫相良的人在阴间存放的十三库金银散给饿鬼,才得以返回人间。之后命尉迟恭带着金银去还,发现其在阳间竟是个穷汉,只是赚了钱就斋僧布施,或买些金银纸锭焚烧祈祷,没想到竟在阴间积了如此多财富。人并不贪财,诚心行善,对皇帝的金银也不敢受纳,太宗便传旨将这些金银用来修建寺院,名“敕建相国寺”,又在左边建了相良夫妻生祠。生祠,便是给活人建的祠堂。这便是名著里大相国寺的来源。

  后经考证,其始建更早,在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初名“建国寺”,至今已1460多年。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为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之后唐昭宗、宋建隆年间分别毁于火灾,明洪武年间毁于水患,均随即得到了重建或重修。
  北宋时期,开封为首都汴京,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扩建成京城乃至全国最大的寺庙和全国佛事中心,也成为皇帝平日祈祷和举行活动的场所,被誉为“皇家寺”。当时的面积有如今的二三十倍大,誉为“大相国寺天下雄”。
  那个年代,这里有个有名的故事,取自四大名著的《水浒传》,是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IMG_6931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钻天鼠身轻如燕/彻地鼠是条好汉/穿山老鼠铁臂神拳/翻江鼠身手不凡/锦毛鼠一身是胆/这五鼠义结金兰/七侠和五义/留传在民间。
  电视剧《包青天》的片头曲,让人想起了很多画面,虽然歌里唱的多是五鼠,但被更多人喜欢的人物却是何家劲饰演的四品带刀侍卫御猫展昭。只是当年的魅力小生,如今已经接近了花甲年龄。

  包拯,生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一直活到1062年,享年64岁,为北宋名臣。因担任过龙图阁直学士,又被称作“包龙图”。当然,更有名的是包公、包青天,因民间传说其黑脸,额头有月牙,还有包黑炭之名。其最高官职为枢密副使,属于二品,去世后,被追赠了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又称其为“包孝肃”。

  到了开封,有时间还是要来包公湖畔的包公祠,凭吊一下这位名臣。虽然不从政,但对于这种人物,还是喜欢得很,除恶扬善是每个人心底的期望。包公祠是一个纪念地,不是陵墓之类的,包公墓在其老家合肥。即使如此,依旧成了4A级景区,它和开封府是一个旅游公司开发的,只是里面的内涵、文物、底蕴都有些单薄。

  这个是大门。

IMG_6864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去年九月,某个周五从焦作到郑州,忙,几乎一夜未睡,精力充沛地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周六出发去开封,蛮有腔调的住宿和货真价实的家常菜,让人在临近生日的时刻倍感温暖。只可惜同伴手臂被灼伤,越发变得严重,免不了今后几个月的疼楚,看着便痛。晚上,小资情调兴起,说好去吃牛排,可抬头看看“豪享来”的招牌,才发现这大抵是最没腔调的西餐了,如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般。
  周日,总算有些时间去逛逛景点,地图一摊开,好多地方想去,那便跑吧。

  首站开封府,被誉为“天下首府”,国家4A级景区。历经千年后,原有的建筑都已被毁,现由包公祠和宏泰房地产公司合作,依据文件记载的原型进行了重建。
  其初建于五代时期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竟然不是北宋,颇令人惊讶。虽之后各朝代时有兴废,但在一千余年里几乎一直存在,直到1913年,府废。那是中华民国二年,刚推翻清政府,那年的总统是袁世凯。

  在开封府的历史里,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等一批名人在此办过公,名气都不小,但与开封府联系最为紧密的,非包拯包青天莫属。

  此为府门,朱漆城墙,重檐歇山顶,覆着绿色琉璃瓦,央视今年的正月十五晚会,这是个会场。

IMG_6865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金华被人所知的,大概是金华火腿。其实还有两个名气大的,一是义务、二是横店,只是人们却很少将这两者与金华联系起来。它们在金华啊?这是普遍的反应。
  义乌,曾是中国最强县之一,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很多官方机构认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只是这几年,逐步被超越,国内这些传统的线下商品集散地都在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危机。
  线上和线下的经济模式,似乎终究还是同性相斥,哪怕义乌曾有“网店第一村”,哪怕早就开始了“互联网+”转型,但在探索和迷惘之外,因自己发展惯性、行为惯性而产生的思维博弈,终在进退之间摆动、相斥着。

  必须转型谁都知道,但必须要有互联网化的意识,转型不等于在网上开个店,若管理思维没有变,不知如何布局、不知发展在哪,那依旧是靠着原有的线下惯性思维在艰难前行,只不过多了个网页,多了个渠道。简单粗暴地招个电商团队,挖个一线城市牛掰运营,或雇上几十人的专业美工、设计、摄影、客服,也只是热闹几天。
  如今很多公司的“互联网+”都是徒有虚名,意识未变。“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金华走出的诗人艾青如是说,如同现阶段转型的义乌和走出的、留下的彷徨的人。

  出差来此,住酒店,发现到处都是鹅的标志。查了好久材料,才知骆宾王为金华人,而他的《咏鹅》是我们一代代国人启蒙时代所熟诵的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IMG_8868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发源于印度,分布世界。在向外传播的途中,与各地的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三大支系:巴利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其实,这是按照语系进行的区分,免去了可能涉及的贬义。它对应着我们常说的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当然,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属北传佛教。

  我们曾一度称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这本是大乘佛教对他们的贬称,他们自己则叫“上座部佛教”,所以也没有“下座部佛教”。大乘和小乘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小乘佛教只求自己解脱,不渡众生;大乘佛教则要普渡众生。看似小乘佛教太自私,其实不然,是误解。
  小乘佛教认为人是人、佛是佛,人不可能成佛,最多是通过修行到罗汉的果位,把自己解脱出来,不是不愿成佛,而是成不了佛,那自然不可能度别人。而大乘佛教则认为人本来就有佛性,只不过被迷住了,没有开发出来,通过修行就可能被开发出来,修成了佛,那当然就可以度化他人了。曰“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一旦拨得云开,便可“一悟即至佛地”。“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道出了本意。

  藏传佛教有藏区远古的苯教和社会种种影响而成,随着元朝忽必烈进入大都,方到北京。明清两朝多重视,清朝尤甚,皇帝多信,雍和宫成了中心,从它的英文名字“The Lama Temple”便知。

XGS_4270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